西西河

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共:💬718 🌺3353 🌵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点中了要害

          那时候那种淳朴、刚健、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今天相差太远了。

          另外,在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在文革中也可以追求他们认可的美。我岳母就是北京的一个普通教师,她说过文革中也去四联烫发,就算是造反派也有去的。

          • 家园 呵呵。烫发这一节,不太相信

            除非是文艺界的。不然到76年才可以烫发,还不面向大众。要有关系。

            • 家园 烫发一节,俺可以作证:有。

              那是1975年春节,俺在北京舅舅家里过寒假。

              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1)陪舅妈到西单烫头发和买皮鞋。就俺当时收入,这两件事都很贵,所以印象深刻。

              当时烫发确实不是很流行,而且烫得也不很显眼。皮鞋看上去是那种“中跟”的中年妇女穿的,但做工是很讲究的。舅妈和文艺界不搭界,家庭妇女。

              2)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看杨春霞主演的《杜鹃山》。

              俺不参加文革争论。但对于当时大家似是而非的一些事,可以就俺所见所闻提供一些线索。因为这里看起来有不少是比较年轻一代,也有看起来应该是文革时代不在大陆,但是对文革相当有兴趣的人们。

              • 家园 知道了。花谢老前辈

                这个事有点意思。过几天回北京调查一下。

                这个坑里是非多,老前辈洞若观火。不跳是相当明智。

                • 家园 不谢,回花。

                  俺不跳,不是为了洁身自保,是还没有想清楚。

                  也许俺比您多吃了几年干饭,从“文化革命”到“经济革命”(借河友的简化说法),反而不敢随便乱说了。

                  这不意味着俺叫大家也和俺一样。俺也有过年轻气盛的时候,也有过觉得俺才是那个掌握了真理的人的时候。

                  所以,大家意气风发指点河山不是坏事。只是不要伤了和气。

                  这也许算是文革的一个教训吧。

            • 家园 烫发可是有很多证据的

              著名的四联,70年代早期烫发很便宜,几块钱,似乎不需要什么特殊要求吧,我岳母73年烫了发还去拍过照。但是文革前期破四旧那会,确实是停的,你说的情况,可能是在那个时期。

              我翻过家里的旧照片,70年代早期我母亲拍的照片也有烫发的(当时上山下乡她还是农村编制,是抱着我去广州父亲的部队探亲时拍的)。

              PS,当时烫发的妇女其实不特殊(当然也不能说很多),就是式样就那么几款,所以显得千篇一律,我岳母在北京烫的头和我母亲在广州烫的头几乎一样,就是刘海上弯一弯,两边卷一卷,很神奇。

              而且一般女性们也没那个闲心思和闲钱去倒饬,工资普遍30多块,花2、3块钱去整个头是比较奢侈的,只有家里有点事的时候才会来一下。

              • 家园 可是我的确是没接触过有这样的记录。

                这有一篇北京日报的报导。

                1976年底,“四联”开始偷偷地恢复烫发了。那时候,店方规定烫发必须持文艺团体介绍信。即便是烫发,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做大波浪,只能烫点儿小花再给扎起来。就算这样,托关系、走后门烫发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甚至连外地的人也赶来“四联”烫发。

                LINK

                您是否记错了?文革中烫发,还是在四联这样的店。这可不一般。

                • 家园 烫发的事情,是这样的

                  时间、地点都没错,但不是用电帽子或冷烫做出来的,严格地讲不属于烫发,四联是男女无差别服务。

                  “我岳母在北京烫的头和我母亲在广州烫的头几乎一样,就是刘海上弯一弯,两边卷一卷,很神奇。”

                  其实,这是用梳子和电吹风做出来的,然后用发蜡发油什么的保持效果,因为当时的人不是天天洗澡洗头,所以比较好保持。这种状况,在当时国内比较普遍,所以做出来的头发都那样。

                  还有人是在家里自己用火钳等工具做。

                  • 家园 呵呵。感谢您的资料。花谢

                    刚才上课犯睏先生也证实了至少在75年有烫发的存在。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做法。不过就算是正正经经的烫,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我老爸那时候在宁夏工厂里已经在搞承包了。也算是民心所向吧。

                • 家园 难道我搞错了?还是老人记错了?

                  不大可能吧?

                  因为我岳母照片和我母亲照片发式出奇地象,我还当成个话题了,所以比较有印象。

                  我再多了解了解。希望把这个事实搞清楚。

              • 家园 那实在是很神奇

                我母亲和她的中学同学们拍的照片,除了短直发就是麻花辫了。她出发去上山下乡是73年,照片自然是那以前拍的,也是70年代早期。

                也许和广州及北京比起来,30年代远东最时髦的上海在wg时反而是重灾区?

                顺带问一下,几块钱烫个头到底是很便宜还是很奢侈?

                著名的四联,70年代早期烫发很便宜,几块钱,似乎不需要什么特殊要求吧,

                而且一般女性们也没那个闲心思和闲钱去倒饬,工资普遍30多块,花2、3块钱去整个头是比较奢侈的,只有家里有点事的时候才会来一下。

                • 家园 结婚不结婚不一样

                  当时的风气,未婚女子、特别是学生烫头是遭到歧视和怀疑的,这个情况确实有。直到70年代后期,在校女生烫发也会被老师同学闲话的。

                  另外,你也不用找我语意毛病,“便宜”不“便宜”是相对而言的,偶然搞一下可以算便宜,作为日常打扮则不便宜。比如当时我父亲月收入60元(营教导员),我母亲来探亲一下烫个头还是不算贵。如果常年30元月工资,谁会经常去烫头啊。

          • 家园 是啊,个人是冒昧觉着,要评价文革,

            无论是肯定它的积极一面,还是检讨包孕其中的负面阴暗,都不是先前我于其后跟帖的那位老兄那么个抨击法嘛.

            那6条(有点象在打麻将哦:),其实全部都与文革不搭界.因为该6条既非肇始于文革,而文革需要检讨的阴暗面也多与这6条无直接关联.

            划分家庭成份一类的事,模糊记得,早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吧.当其时合理与否在这里不敢讲:),至少质疑这个政策在当时是否合理之前,先把当时的各种背景考虑进去或许妥当点.

            先前跟帖是看到随手6条认同者众,又联系到人的尊严,觉着要检讨文革,至少发力点要准确,击打方向要对嘛.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弄清楚就来开讲,弄不好人还以为是故意把6条批驳弄得漏洞百出,以此来反证文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了:P,这是调侃了.

        • 家园 建立文革博物馆是巴金的建议

          巴金翻译了那么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品,他没有如何联想吗?

          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 家园 “我们”二字需要定义

        我们作为人,有尊严地活着。

        如果你这个“我们”指的是你和你的亲戚朋友,那我无话可说。

        如果你这个“我们”指的是全体中国人,请问:

        那些被山西黑砖窑奴役虐杀的民工尊严何在?!

        被湖北天门城管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员魏文华尊严何在?!

        那些被强征土地而无家可归的天津市民尊严何在?!

        那些被教师胁迫卖淫而丧失生育能力贵州女学生尊严何在?!

        年关逼近,百物腾贵,那些害怕过年的穷人尊严何在?!

        那些受开装甲车巡街的黑帮欺压的唐山百姓尊严何在?!

        那位在江苏讨薪手臂被砍端的农民工尊严何在?!

        那位被某县县委书记以诽谤罪通缉追捕的北京记者尊严何在?!

        那数十名被河南镇平政协原副主席强奸的少女尊严何在?!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