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爆笑】为表示对铁手以及六扇门各位弟兄的尊重 -- yuanjiangni

共:💬2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爆笑】为表示对铁手以及六扇门各位弟兄的尊重

    特决定,开篇仍贴在这里.

    说明:此文章无娱乐性,除了摆事实就是讲道理.

    三国时期的文化

    总论

    三国时期是中国第二次见于历史的大混乱时期,我个人理解就是中国(虽然版图与今日有差异)处于相当长的势力割据状态。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然期间也有先秦消亡后直至刘邦统一前的短暂割据状态。一般来说,对于文化的认识分成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社会和物质文化3个方面。我的这个文章就从上面3个方面帮助大家了解三国时期的中国文化内容。当然,肯定有一些脱漏的地方,请大家海涵。

    了解三国时期文化主要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该时期文化的地域性,众所周知,当时中国的版图被三个国家瓜分。所以某些话题势必要将3个势力的共性以及特殊之处一一体现。另一个方面就是战争对于当时文化的影响。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战胜其他势力并保存自己也是一切问题的重点。关于战争性对于三国时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实际上上面谈到的三国时期的制度/精神/物质三个文化层面都受到了战争的广泛影响。

    三国时代战争频繁,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相对而言,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恐怕要远远高于物质文化。本文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侧重也请大家见谅。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是从汉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素质。

    三国文化传承了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之后首次全面的展示。而动荡的时局为当时的士大夫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对儒家文化理解的舞台。事实上,只要你是个刺史或者太守,就可以把自己对于儒家文化的理解全部体现出来……

    不能否认,这一时期又是中国人在道德水平上的一个突飞猛进的下降时期……举一些例子来说:中国统治阶级一贯主张的厚葬到了三国时期改变成为“时法俭殓”。因为什么?参考陈寿《三国志》袁绍传.魏氏春秋注 就知道了,里面写着陈琳的讨曹檄文,原文是“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尤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原来是当时厚葬的坟墓都会被发掘,金银作为军饷,而棺椁(GUO3声)居然会被做成城市防御的原材料!儒家的一些根本思想例如忠仁恕也在那个混乱的时期受到破坏。人的伦理道德也是如此,孙权的两个女儿大虎,小虎,记于正史的是大虎改嫁2次,小虎(就是孙权想嫁给关兴的那个)和自己的侄子乱伦……

    原文来源

    《三国演义》(毛本)(明)罗贯中 著

      我本人看的第一部三国作品,虽然多处脱漏,并与史实不同(7分史3分演义,我感觉)。但是实际上如果从下面的书籍开始你的三国之旅的话,恐怕会让很多人厌烦的要吐。我的一个朋友就说过,看竖版书,如果没有尺子,看来看去永远是那一行……无奈。

    《三国志》(晋)陈寿 撰 (南朝宋)裴松之 注

      《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史,虽然是个人私书,可在陈死后被当做正史流传。研究三国历史的主要参考书籍,资料容量大,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结构。唯一的缺憾是为司马家擦了很多屁股,粉饰很多。当然,在人屋檐下当然要低头了。另外,蜀书部分明显不够分量,主要是当时他的资料来源不足。

    《三国志集解》卢弼 著

      卢弼注解的《三国志》。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撰 (唐)李贤等 注

      《二十四史》中的汉史,里面收录了一些三国历史研究中常遇到的东汉末年的人物。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撰

      这部书就不用介绍了,里面也有三国历史一段。不过有争议的地方比较多。

    《晋书》(唐)房玄龄等 撰

      《二十四史》中的晋史,收录了三国后期一些晋朝的人物。

    《三国志》裴松之引注中所用到的书

    《三国志》裴松之引注中用到了很多书,如《曹瞒传》、《魏书》、《世语》、《英雄记》、《汉晋春秋》、《魏氏春秋》等。相信很多同好和我一样,刚拿到《三国志》以后,都想看看这些书。遗憾的是,这些书大多都已失传。所以裴松之的贡献,不仅是注解了《三国志》,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很多历史资料给后世。

    其他的还有:《汉晋春秋》习凿齿著 《魏氏春秋》孙盛著 《魏略》鱼豢著 《汉纪》张?[著 《献帝春秋》袁?ブ? 《续汉书》司马彪著 《全相三国志平话》

    • 家园 这个怎么爆笑法?

      哭都哭不出来

    • 家园 爆笑
    • 家园 够的上考古学了,受不了!!还是要表示佩服!!!

      够的上考古学了,受不了!!还是要表示佩服!!!

    • 家园 惭愧

      不知六扇门是哪六扇.........知情的大哥能启发一下吗

    • 家园 好长,先下下来,慢慢看
    • 家园 和六扇门有什么关系?
    • 家园 兄台的文章虎子是要认真拜读的,但从第一贴起就

      爆笑,有些误人子弟。喜欢爆笑为何不用来作ID?

    • 家园 【爆笑】物质文化-经济-财政情况和人民生活

      财政情况和人民生活

      三国时期的财政仍然是象该时期的一切问题一样,都是围绕着战争的主线展开的。国家的财政情况的好坏也影响着战争的进展。想想也能明白,没钱谁给你玩命?

      所谓钱粮钱粮,古代的财政归根到底就是这2个字。在钱上头,中国贵州的铜矿还未被发现。当时人们所知道的铜矿主要是:蜀:铜山(具体地址无考),吴:武昌铜绿山(今湖北大冶县),魏:山西(书中只提到‘晋’,地址无考)。且开采以及炼制技术的落后也造成了拙作前文货币一章中提到的以实物代替货币的情况。

      钱:

      当时的钱的来源,各国都差不多,主要是:关税,罚金和“国有企业”以及“国营市场”关税和罚金比较好理解,“国有企业”和“国营市场”是指当时由国家创办的屯田(主要是军屯),南北互市,盐酒专卖(铁是造兵器和农具的,必须由政府统一调配)以及随军队一起流动四方的军市。

      魏志文帝纪延康元年二月注:「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荒灾,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悔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

      吴志诸葛恪传:「格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

      魏志高柔传:「校事刘慈等,自黄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柔皆请惩虚实,其馀小小挂法者,不过罚金。」

      魏志明帝纪太和四年:「冬十月,……庚申,令罪非殊死听赎各有差。」

      当时三个国家所控制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在名义上也有交纳税赋的义务,但实际上并没有建立成系统的流官以及象东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那样的长设政府办公机构。因此,在纳税的问题上,一直是比较放任自流的态势。3个国家自己的仗都打不完,谁也没有精力去经略边疆的蛮族。所以一直以来采用的是比较怀柔的政策。有时候迫不得已要些纳贡,但也是极少的情况:

      魏志郭准传:「(太和)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足用。」

      魏志牵招传:「又表复乌丸五百馀家租调,使备鞍马。」

      北堂书钞一百四引晋中兴书:「初宣王在关中,与氐羌破铁券,约不役使。」

      少数民族基本上不缴纳税赋,只是定期的向各自承认的中央政府象征性的进贡而已。再有就是用马匹和汉族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的消费品。

      真正从少数民族手里得到实惠的,也是靠和蛮族打仗得来的,这里恐怕还得说是万众景仰的诸葛村夫得了些实惠:

      蜀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蜀志李恢传:「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後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闵尽恶类,从其豪帅於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於时费用不乏」。

      至于钱的出处,一般来说是赏赐,抚恤以及官员的月薪。

      吴志朱据传:「数月,典军刘助觉言王遂所取,权大感悟,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

      魏志文帝纪延康元年二月注引魏书:「辛亥,赐诸侯王将相已下,大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

      魏志张辽传:「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注引魏书:「王阳辽帛千匹,谷万斛。」

      魏志明帝纪青龙三年注引魏略载张茂谏帝书有云:「且军师在外,数千万人,一日之费,非徒千金,举天下之赋以奉此役,犹将不给,况很有宫庭非员无录之女,椒房母后之家,赏赐横兴,内外交引,其费半军。」

      魏志三少帝纪齐王芳正始元年:「八月车驾巡省洛阳界秋稼,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魏志三少帝纪齐王芳正始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赐群臣各有差。」

      魏志三少帝纪齐王芳正始五年:「五月癸已,讲尚书经通,使太常以太宰祠孔子於辟雍,以颜渊配,赐太博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差。」

      魏志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正元元年:「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封爵、增邑、进位、班赐各有差。」

      晋书景帝纪谓魏高贵乡公赐司马师「钱五百万,帛五千匹。」

      蜀志後主传:「复主学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公其只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取婢百人,他物称是。」

      魏志满宠传:「诏曰,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

      魏志崔林传:「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