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谢百三全文】抵制外股!! -- 长春彭哥

共:💬7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谢百三全文】抵制外股!!

    罕见的紧缩,担忧的开放--兼谈本周股市

    罕见的紧缩,担忧的开放

    ——兼谈本周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近日,与多家银行行长对话,知道他们的心情;他们都说,目前极为罕见的货币政策,是近年来从未见过的。即,近两个月几乎不贷款,只能靠收老债借新债,维持日常生活。请注意,中国是个13.3亿人口的大国。

    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期,当时出现了16%的通胀,经济明显过热,才把银行贷款控制了1-2个月。(如1984年3月,规定必须将贷款额度控制在2月份的额度,下边的银行,企业就一片叫苦连天,因为2月份28天,3月份31天需钱不同。)这是由于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正在进行激烈的转轨之中,计划体制正在瓦解,银行的贷款冲动很大,不得已采取了“急刹车”。但后来很快恢复正常了。当时全国居民存款仅1200亿元。

    现在,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中、西部都在高速发展,居民存款高达17万多亿元,M2达到39.4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1.4-1.5万亿美元;GDP总量(按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已雄居世界第二,而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已股份化,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与法人,都有了责、权、利紧密联系的机制,有的银行规定,只要有一笔贷款收不回来,这个业务人员将立即被解雇。即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安全性均非常非常慎重。这种情况下,银行明明有大量城乡居民与企业的存款,企业也很缺钱,却不准贷款,没有额度。这很像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制”。当时,每个居民在银行都存了钱,就是没有粮票、布票、肉票、油票、豆腐票,只好望商品兴叹;当时的物价是不涨的,多少年不涨,商品供应也很缺,人民的一点点积蓄被逼入银行,这种长期静止的物价稳定,实际上是物价冻结,其实质是“强迫储蓄”与“隐形通胀”。其代价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物价改革初期,我们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在北京王府井、东单、西单摆摊宣传物价改革,一些老人问,物价一定得动吗?“毛主席的时代多好啊,物价从来不涨!”同学们答:“物价不动是好,但工厂吃了亏,就不肯生产商品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都不肯生产了,那样好吗?您家里没这几大件,乐意吗?”老人们问:“这里边有联系吗?”我们答:“有啊!物价必须动,生活才会好啊!”——20年过去了,中国98%物价放开了,市场经济大发展了,整体经济力量空前强大了,这就是结果。

    ——回到现实,这次的极其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由6.9%的CPI引发的,细细分析一下,有哪些东西在涨。猪肉在涨,住房费用在涨,但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仅1%点多。猪肉涨,就重点支持养猪业啊!全国财政税收高达5万亿元,每个省、市、县,拿出专款来像当年的“菜篮子工程”那样办大型养猪场啊(前前后后一年多,必见成效。国外很多国家的政府也是补贴农业的!)

    此外,猪肉涨,这是某种商品短缺的市场信号,它肯定会刺激养猪业的发展,对养猪农民却是福音。当年物价全不涨,代价却是工人、农民长期低收入。

    城市房租在涨,这还是和一年有1500-1800万农民进城,一年有500万大学生毕业留城有关。有实际的需求,应该增加供给,目前对买房的银行贷款加息实际苦了留城大学生及“城市化”中进城的农民,不能再加息了!

    ——回到现实,目前很紧的货币政策是为了平抑物价,让6.9%降下来,下决心紧缩信贷,11-12月几乎不贷。2008年增长额度砍2个百分点,听说全年还按季度管理,那么原有额度分解成四季度,这还是原有额度吗?商业银行一方面吸纳了大量存款,一方面没有贷款额度,不让贷款。行长和企业家们纷纷议论,认为太不可思议、太不合理。

    如果这样搞下去的话,通胀是会下来的,但代价却极大;其下传链条是:“企业得不到贷款→企业只好减少生产→减少供给→工人开工不足→工人工资下降→下岗失业率提高→全国经济急刹车→硬着陆突然冷却→最后通胀下行”。

    这个代价太大了。它将使中国在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的国际竞争中,放慢步伐,甚至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错失大好时机。

    6.9%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在全世界上最多只能算一般通胀,只有10%以上的通胀才是严重通胀。

    此外,这6.9%通胀,还有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原因。

    每天外汇及热钱在进入,基础货币在投放,用央行票据收回一些;收不回来的又流入银行与社会,当房地产与股票受到打压,不能涨时,结构性通胀就被拱上来了。因此,为了防止全面通胀,允许股市温和上涨,比罕见的货币政策更加有利于化解通胀及促进经济发展。

    央行领导要注意了,中国经济是世界四大金砖中最后的一块,就像个18岁的小伙子骑车骑得很快,突然要让他慢下来,不慢就放他车子的气,再不慢就让他少吃饭,再不慢就掐他脖子让他憋气、少呼吸,怎么是好!还是小平的话:“我就担心机遇错过,机遇一错过,就没有了”。国家发改委同志说得好:“不能轻言经济过热啊!”

    本文写好后,又传来了中美经济战略会谈,将允许外资公司在中国发行A股和人民币债券的消息。笔者听了十分不安、十分难过。众所周知,中国A股市场股价目前大大高于海外市场的,如:中国的招行、中铝等均比H股中同类股高。有的高10-20%,有的高1-2倍。而且也比美国同类股票市盈率高,如汇丰银行在海外仅20倍市盈率,招行在A股则为40倍市盈率。这里主要是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正在渐进式升值,外资正在涌入;国内流动性过剩严重。(只要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这种局面将长期存在;而人民币在10年内不可能自由兑换,否则几千万家出口企业全会倒闭)。

    二是中国A股市场仍旧没有实现全流通,从2005年5月股权分置前的33%流通股扩大到53%流通股。但还有47%国有股、法人股等限售股要等到2008年5月9日方可放行,到2009年5月后,从法律上方可全流通(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国有、法人股不会马上流通)。

    在这种情况下,“钱多、股少”情况下必会造成A股股价高于海外市场的格局。如果是H股、S股、N股等中国公司从海外归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是家里的小孩啊;此外,如果仅是中国公司则股价高些、低些,还是国内同胞、无非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反正手心手背都是肉。

    而让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发A股,就不同了。必然会造成两次损失,一次是它们测算股价、净资产时,会以1:7.36换算,(由于人民币真正购买力是1:1.91),这里会吃一次亏;第二次是募股时将会按A股同类股股价定;这里又会募走远比他们本国同类股多得多的资金。这等于在资本项目下开了个口子;等于娶个洋媳妇来分财产。

    中国目前并不缺少上市资源,全国有几万家大中型国企,还有3000万家民企,资金奇缺,极难上市,很多公司不得不忍受麻烦,远赴海外上市。我们为什么不能优先这些公司上市?而要舍近求远。

    此事,在多年以前,在周小川任证监会主席时就有过方案,笔者与华生等学者当时坚决反对过。现在又来了。

    比如日本利率低、股价高,一直不肯让中国公司去上市,搞了多少年,好不容易才让中国去上市了两家公司;我们怎么能让他们来A股上市呢?

    至于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享受国民待遇的事,合情合理,他们股价低,中国公司又是按高估的美元汇率定价的,对他们的市场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真是令人严重不安。故对于此事,我是要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信表示独立意见的。这么来上市,不知要多抽走多少真金白银啊!

    我们注意到,在12月13日的公告中,重点谈到要“依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根据审慎性原则,在全流通未实现、人民币汇率完全放开之前,不宜公布外企上市的时间表。

    (本周又两次大跌、探底,投资者贵在控制仓位,精选个股。)

    • 家园 河里是不鼓励全文转载的,给出链接就好.
    • 家园 D
      • D
        家园 不能张嘴就说,理由呢?没理由算诽谤
      • D
        家园 赖兄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请注意用词!!

        我倒觉得谢老的文章视角独特,受益良多.

        • 家园 二位说的对,我把上面的删了

          骂他是猪不难,难的是要证明他是头猪。

          看看他对现实的几个分析:

          猪肉涨,这是某种商品短缺的市场信号,它肯定会刺激养猪业的发展,对养猪农民却是福音。当年物价全不涨,代价却是工人、农民长期低收入。

          他连猪肉上涨的根源在粮食饲料上涨都不提,就大谈什么市场短缺农民受益。这样何以服众。按他的混乱逻辑,今年物价暴涨,工人.农民收入也应该暴涨才是,有吗?

          目前对买房的银行贷款加息实际苦了留城大学生及“城市化”中进城的农民,不能再加息了!

          银行的贷款到底贷给了谁,一个月1000都不到的留城大学生和进城农民,哪个银行会放贷,他是在替那些抄房的着急吧。

          他一副用农民,留城大学生做挡箭牌为利益集团牟利的洋奴买办嘴脸,我呸!连猪狗都不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