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日本发展30年实现了产业升级,中国也30年了,升级的希望在哪里? -- cyonghu

共:💬126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发展30年实现了产业升级,中国也30年了,升级的希望在哪里?

    日本45年战后发展了30年产业实现了升级,过度到知识经济社会。中国78年到现在也30年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在哪里呢?世界上成千上万的高科技,有哪几样由中国人掌握着专利?嫦娥上天这么高调,可人家60年代已经登月了呀。我看这些年最提气的是刘翔。毕竟刘翔是世界冠军。我们的科技界,研究界有没有世界冠军?诺贝尔连想都别想,这个词已经被国人淡忘了。

    实现不了产业升级,我们就永远是小媳妇,仰人鼻息。制造业对资源依赖太严重。本市市长最近开会说钢厂没利润了,要创新。原因就是铁矿石涨价太厉害。我们现在被人家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有什么底气与发达国家决一雌雄?

    有一个能够保证稳定的政府,这是中国的红利。但这个红利并非白给,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压抑。教育机构的官僚化,科研机构的官僚化,一切都是官僚化。指望官僚指挥科学家研究出高科技,我看希望很渺茫。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承认中国也会进步,但问题是,进步也要速度问题,效率问题。我们有没有想到紧迫感?印度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人口又年轻,有朝一日与中国制造业形成竞争并不是痴人说梦吧。

    几年前就听一位朋友讲,中国产业如果升级了就解除危机了,如果不能升级就是拉美,非洲。中国怎么拉美化,非洲化我不大明白他是怎么推理的,但产业升级的紧迫性我是感觉到的,可就眼下看来,用遥遥无期形容不为过吧。

    河里高人无数,有没有人给出一个中国产业升级的路线图,让我辈吃颗定心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明白为什么老兄以45年为日本的起点

      就因为那年他战败投降?日本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是1928年的事情,重工业超过轻工业是1937年的事情。1945年日本一片废墟,战后日本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基本上是靠人推出厂房的。拿1975年和废墟比,当然什么产业都升级了。

      如果说中国以1977年为标准,那时候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真的要说产业升级,也只能找金融信息等其他产业。别的事情我不知道,就在今年上半年我还在日本的时候,上海股市下跌波及全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个算不算一个产业升级的信号呢?至少77年的时候这无法想象。

    • 家园 78年到现在??

      我看从92年开始算比较合适

      我们加入WTO才几年啊?

      想不到还有人从速度的角度否定改革的

      • 家园 路线图没有,我想党中央可能都没有。

        不过我倒是很愿意说说一些汽车工业的事情。

        这个汽车工业可以说是入世以前大家最悲观的行业了,基本上没有人看好,甚至他的主管部门都这样认为。可是现在呢??今天开会,某总总结了外资企业的三个垄断方式,从中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一、绝对垄断,封闭体系。老三样为代表的老爷车,为外资企业服务的封闭配套生产体系。

        二、新产品,新技术。随着本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崛起和竞争加剧,传统的垄断方式不行了。外国厂商开始大量向国内引进新车型和新技术。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的晚期,大家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外资的储备车型已经大大下降了。

        三、品牌利润。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储备的逐渐耗尽,国内汽车竞争逐渐会进入这个阶段的,如果熟悉行业状况,可以发现,这已经有些显露了。

        这难道不是产业升级?

    • 家园 基本是钟庆的调调

      其心可嘉,不过么,还是属于跳过前提,直奔结果的思维方式。

      鉴定完毕

    • 家园 小日本是有可学之处的

      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这点精神还是真不错的。

      日本人其实走过的路也很坎坷的,小时候有三个日本电影记忆深刻:《望乡》、《啊野麦岭》、《阿西正传》,另外高昌健演的一部反映建设北海道海底隧道的那个电影也反映了日本工人阶级建设国家的冲天干劲,挺现实主义的,很好。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日本电影了。

      看到过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经历过农民工大量进城打工的时代,还出现了什么“过密”和“过疏”问题,不知日本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借鉴意义对中国。

      不过日本也有代价,好象什么“依达依”病,水俣病也是经济高速发展造成。这些值得我们研究。

      • 家园 我们目前不太好学日本。

        日本是有名的会社主义,主流是终身雇佣制,这也是日本工人阶级冲天干劲的由来。当年毛时代,我们的干劲也不差,铁人王进喜等就是当年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但从朱镕基主持的国企改革以后,原有的类似终身雇佣的用工制度已经彻底完了,不是流行“**(企业)不是家”的话吗。当年那些老劳模在企业完蛋以后,相当多的人在很长时间境遇很差。现在“主人翁意识”在当年大企业集中的东北已经被认为是骗傻小子呢。即使TG想重新搞这套,短时间内也没用,因为人心已经散了,当年的热心分子及其后人已经不仅仅是心寒了,而是彻底心死了。

    • 家园 日本原来多少是有基础的

      日本在战前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而且还有不少大企业,而中国战前呢?面粉?制碱?大家都忙着抢地盘,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过.

      战后呢,举两个例子,松下在1951年就开始进军美国了,最开始搞电视机,发展了二十多年,到70年代才开始有突破性增长.而SONY是在战后的1946年建立的,当时还叫东京通信公司,玩的就是高科技,玩了几十年了才玩成今天的规模,而中国呢,现在的确有企业有这个苗头了,不过还要有时间才行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