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zt -- chatterbox

共:💬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zt

     一九六○年二月三日,农历正月初七,

      下午四点钟  

      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商店披着节日的盛装,人们满面春风地南来北往。就在王府井北口八面槽路东的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部里,营业员们正笑盈盈地答对顾客;办公室里,算盘珠响个不停,快下班了,正忙着结帐。大家兴致很高,准备晚上去参加首都商业职工春节联欢会,会上将有著名艺术家的表演,内容十分精彩。

      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一个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一把抓起听筒:“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了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他几乎喊起来了,“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发到太原!”

      “不行!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可!……每一个字,都好似一颗钉,颗颗钉在人们的心上!人们的心里,早已把精彩的晚会丢得无影无踪。党支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立刻请示领导,全商店的人立即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这场战斗中去。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亿万劳动人民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

    事情原来是这样发生的: 

    二月二日

      一座新落成的红色大楼里。灯火辉煌。中共平陆县委扩大会议正在进行。与会者正在讨论一九六○年的规划。

      七点钟,县人民委员会的一位局长匆匆奔进会议室,找到县人民医院院长说:

      “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段有六十一名民工食物中毒,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他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主席位置上的中共平陆县委第一书记立刻站了起来,对大家说:

      “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这件急事,会议暂停!”

      说完,他披起旧棉大衣,立即召开县委全议研究,全力抢救。片刻,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这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只隔一条黄河。县北五十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从芮城风陵渡到平陆南沟的省级公路,建设工程十分紧张。谁想竟发生了不幸!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能不心疼吗?

      县里的汽车来到张沟工地以前,张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早已带领公社医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来到。他们正在忙着给病人洗身,洗脚,消毒。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参加诊断、治疗。

      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

      给患者喝下绿豆甘草水解毒,无效!

      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仍然无效!

      …………

      空气紧张,医生、护士挥汗如雨。县人民医院负责医生经过紧张详细会诊后,断定:

      “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不可!必须在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否则无法挽救!”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县委会里,不安之夜。

      第一书记不停地吸着烟,守在电话机旁,他嘴角上的皱纹更加深了。他接到了患者急需“二巯基丙醇”的电话,马上派人去找。县人民医院的两个司药员连厚衣服也没顾得穿,两步并做一步走,跳过一道道深沟险壑,到三门峡市去找药。

      他们来到了黄河茅津渡口。在微微的星光下,只见那黄河翻滚着巨浪,只听那河水拍打岸头,震人心魄。这两个青年人明明知道夜渡黄河容易翻船落水,极其危险,但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在这重要的时刻,就是冒天大的危险,他们也心甘情愿!

      听到敲门的声音,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请摆我们渡河!”

      “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

      “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过河不可!”

      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公不顾自己正发喘,猛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跳了起来,系上褡包,吆喝一声:“伙计们,走!”后面几个人紧紧跟上。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可是,三门峡市没有这种特效药!

      这已经是二月三日的中午了。

      张村公社医院又来了电话:“如果明晨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十四名重患者中将会有人死亡!”

      找药的电话不断地打回来了:

      运城县没这种药!

      临汾县没这种药!

      附近各地没这种药!

      县委第一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麻烦中央,向首都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一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着开始了……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齐跳动……  

    二月三日,下午四点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立即停下了别的工作,办理这件刻不容缓的事。药品器材处长接到平陆县委打来的电话后,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一位副部长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负责办好,立刻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

      电话里传来的是不均匀的呼吸声,显然民航局也在焦急:“明天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那太迟了,太迟了!……对啦,请求空军支援!”

      空军首长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于是,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切都办得神速。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从首都广安门到八面槽的老远的路上,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连续不断的车流,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

      “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这车上拉的就是“二巯基丙醇”。从药材仓库到特药商店有三十华里路程,这位工人只一个多小时就赶来了。 

    时间将近晚上七点

      特药商店里,药品箱都快装好了,可是箱外的发光设备却还没个着落。这时,一个戴眼睛的姑娘猛地把辫子一甩说:“我找五洲电料行去!”

      她飞也似地来到了五光十色的五洲电料行,把情况说完,紧接着问:

      “三十分钟能不能办好?”

      “放心吧,同志,坚决保证!”  

    七点半以后

      平陆县邮政局的电话铃声一阵疾响。这电话是空军领导机关打来的。亲自守护在电话机旁的邮政局长忙把电话接到县委会:

      “请赶快找一找平坦的地方,要离河道远些,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作为空投标志!”

      “好!立即准备!”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这是一场共产主义风格大发扬的胜利战斗。舍己为人、友爱互助精神万岁!

    夜里九点零三分  

      北京,繁星满天。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首都人民的深厚的阶级友爱冲向夜空,向西南方向风驰电掣地飞去。

      这是一次十分困难的飞行:夜间空投,在平陆空投场没有地面指挥和对空联络,地形复杂,山峦重重,空投的又是水剂药品,而且要保证做到万无一失。部队领导对这次空投任务极为重视,政委、大队长、参谋长亲自研究,特别选派了最有经验的机长、领航长、通讯长和机械师,并且派了两个机组前往。就在起飞之前,他们还选择了最好的降落伞,把药箱加了重,一切都筹划得最有把握,大家满怀着信心。

    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

      “请平陆准备!准备!飞机再有七分钟就到你县,马上点火!”

      接到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通知,人们向柴草堆上泼了一些煤油,火苗冲天而起,大火把天空和大地都照红了。

      飞机已越过黄河,来到平陆上空。现在飞机的高度是两千七百米,为了空投准确,必须降低,越低越准。机长压了压操纵杆,飞机迅速下降,二千,一千五,一千……五百米,巍峨的山影从机身旁掠过,好危险哪!这是一场勇敢加技术的搏斗!

      飞机上的全部人员,双眼睁得很圆,心情极不平静。机长突然兴奋地命令:

      “准备空投!”

      保伞员、机械师早就把药箱上的电灯接亮了,听到电铃一响,他们就把药箱推出机舱。一千支“二巯基丙醇”带着降落伞,带着闪闪发亮的电灯,准确地向预定空投地点坠下去,坠下去……从县委打电话向北京求援,到药从天而降,这中间牵动了多少单位,牵动了多少人,可是这复杂辗转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这是多么惊人的高速度!

      这一箱从天而降的药啊,寄托了首都无数人的最深厚的感情,它比泰山还重!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

      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门口。药箱一上车,车就大开油门,向五十里外的张村医院飞奔。

      俗话说“平陆不平沟三千”,这里的山路狭窄崎岖,极端难行,汽车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抛锚。司机早把汽车做了最彻底的检修,可是他还在想:

      “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药箱送去!”

    二月三日,深夜

      盼!盼!――在张村公社医院的大门口,社员们、医护人员们正焦急地盼望着……

      汽车开来了!――好!

      马上拿下药箱!

      马上注射!

      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医生原来要求,药品不能迟于四日黎明找到,可在黎明之前就送到了。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化险为夷了。他们新的生命,是党给予的,是同志们用阶级友爱救活的。狂喜从人们的心底里迸发出来……

      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弟兄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 家园 致1001n兄:毒蘑菇是用巯基药物解毒的

      我一般在这里看各位大牛的文章,不喜欢发言。但看到涉及自己的专业,不禁注册一下,谈点医学知识。

      我经常看盘,但很少看电视(现在一年也看不了10个小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国产影视的失望,感觉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别的。估计大营救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1001n兄说的专业知识有点问题。似乎兄台也是学医药的,但毕竟医学涉及得太广,差不多也是“隔科如隔山”。我是搞急救的,见过一些重症毒蕈中毒的病人,印象颇深。

      毒蕈中毒的解毒药恰恰是巯基药物,一般用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但不能用二巯丙醇。所以,电视剧中的这点没有错误。但用药时间一般从中毒开始,持续5-7天。时间长了,毒素早就排出来了,病人要还有问题的话,就是中毒引起的器官损伤;而中毒本身已经解除,没必要再用药了。我们这里的病人要买这类比较怪异的药时,医院里还真没有,但防疫站肯定有,坐车1小时一个来回,几十支药就到手上了。估计别的大城市也应该这样,而电视剧里调药的情节有点夸张了。另外,一般毒蘑菇中毒只是吐吐泻泻,但如果持续时间长、出现肝、脑什么的并发症的话,很危险很危险。最近治的3个严重中毒的病人不幸都死掉了,郁闷之余,也让我对蘑菇产生了心理障碍。

      顺便说说影视里的医疗,估计学医的都得摇头(就跟军迷看军事影视一样)。我看的电视剧中只有急诊室的故事(ER)最为专业(所以能让我多看几眼),但一样可以挑出错误。其实,让大伙娱乐娱乐就得了,千万别当真。

    • 家园 【原创】《大营救》观后感

      今天是五月十日,晴转多云转十五分钟小雨转多云。晚上5点附近,边吃火锅边看电视,随手翻到的是中央6台的《大营救》。片子完的时候我正好吃完饭,此时跟片子开始时的个人状态有两个不同:一是彻底饱了,简直有点撑,俗话说的吃饱了撑的正是这个状态――其二就是,决定写点东西以纪念我刚看到的片子。

      首先给各位没看过这片子的同志一点介绍。话说1997年某月日,河南南阳某村12名村民误食有毒蘑菇,集体中毒,三天后才送医院,然后由南阳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急诊接收病人后,医生们拼命翻药典(!),发现中药中的紫芝和西药中的二巯基丙二酸钠是特效药。紫芝有,但是二巯基丙二酸钠院里没有。于是院长命令药剂科的人一定要找到这个药。经过辛苦寻找,一百多个电话打向全国后,通过武汉医药公司,终于在上海找到了药。然后紧急联系空运,次日凌晨4时药送到了南阳。一个月后,12名同志出院了。

      该片就是记录这个事件的。之所以叫《大营救》,估计一是因为病员之多,足够一个大字;二是牵涉找药的人之多,足够一个大字;三是我个人的私下想法,起个有力度的名字,片子票房也许会好看一些――这纯属个人猜度,不足为训。如你所见,都开始思考起片名的含义,足见我已经对片子本身有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没错,下面就开始一一记录,估计是个杂文体裁吧。。

      看完对这个事件的介绍,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都会想起一篇文章。没错,就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之所以强调八○前,是因为不久前看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这个那个,……总之结果就是砍了几篇课文,其中之一就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我实在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其次就是实在无法确定如果是真的,到底八几年前出生的人还能学到这篇课文。所以直接写个八○前,既先锋又保险,想必是错不了的了。

      如果你记性足够好,应该记得里面要找的是什么药。如果记不起来,那就用GOOGLE找一找,我没找,但我想,这样经典的文章一定会有,那个药就是二巯基丙醇。各位对照一下看,《大营救》里找的是什么?二巯基丙二酸钠。这两个药是不是差不多?如果你认为是,那么恭喜,你答对了。

      各位一般没学过有机化学和药理,我就简单说一下这个二巯基类药物。顺便说一句,这绝非炫耀,只是一个背景介绍,说到底,各位专业不同,如果你讲起你的专业,我也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我的专业恰好碰上这个事情了,而已而已。

      二巯基丙醇,或者二巯基丙二酸钠,都属于鏊合剂,鏊合剂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和重金属盐类结合的一种化合物。中学化学学过,所谓重金属盐,一般是指铅、锰、铜之类的盐,相对的,钠、钾之类比较轻,就不属于重金属。当二巯基类碰上重金属离子,其中的钠或者钾就被置换出来,而把重金属离子牢牢地结合在二巯基上。一旦被结合以后,重金属离子就无法再从二巯基上离解开,自然,它的毒性作用也就无从释放了。所以二巯基在医学上就有了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吸收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制止它们对人体组织的进一步破坏。也正因为这样,二巯基类药物是重金属盐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里,只是说民工们食物中毒,没有提到究竟是什么中毒。又据后来多少多少年以后披露的真相,这些民工实际上是被另一个阶级兄弟投了毒――姑且不论到底是什么,确实还是有可能是重金属盐中毒。根据所用药物及效果,可以肯定的确如此。并且还模模糊糊有个印象,大概是砒霜中毒。这一方面印证了后来关于投毒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圆其说――砒霜者,三氧化二砷也。而砷在元素周期表上位列第七族,头上顶着磷,脚下踩着锑,分子量75。由此可见,它的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而且――而且实在有点沉。在发病的表现上,比较接近重金属盐中毒,同时也可以被鏊合剂所鏊合掉,进而被解毒。

      基于以上未必准确的连传闻带模糊记忆的事实,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文所提及的山西省平陆县救治中毒民工的事件中,诊断清晰,用药准确,并且效果很快很好。如果真是砒霜中毒,药又没用对,恐怕就不会尽数生还――因为文中还有一句,在等药的过程中为了强调一个快字,还特别提到:已经有十四位病人生命垂危。可见,药下的不少,毒中的很深。然而还是救过来了,只能说明:药用的对,用的好。

      扯了这么远,大概你也早看出来了,我要说的是什么。没错,那就是在《大营救》中,这个药到底用的对不对。药典中确实列出了二巯基类药物的解毒作用,而药典,这一国家在用药方面的并非指南而是强行规定的典籍的权威性无可置疑。那么,用这个药,还有什么问题么?

      还真就是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的意思,我再举个例子。青霉素,是不是药典规定的药物?药典是不是很权威?肯定都是。那为什么没人用青霉素解毒呢?很简单,因为再权威的药典也没规定抗生素可以解毒。那么,可以解救重金属盐中毒的药物,是不是应该应用在蘑菇中毒的人员身上?

      为了看清这个问题,我再简单提一下蘑菇中毒是怎么回事。蘑菇者,蕈类生物也。为什么有的有毒,有的没毒?很简单,因为所有的蘑菇里面都含有生物碱。没毒的蘑菇是因为不含某些特定有毒的生物碱,而有毒的蘑菇恰恰就有了这些,如此而已。所谓生物碱,就是生物代谢产生的一些特异性的有机碱类,比如烟草产生的烟碱,毛果芸香产生的毛果芸香碱,毒毛旋花的种子产生的毒毛旋花子甙K,毒蘑菇产生的毒蕈碱等等等等。因为是生物合成的,完全不同于无机界产生的毒物,因此作用也完全不同。举例来说,洋地黄产生的洋地黄甙可以强心,也叫强心甙,过量即可致死;杏仁里有的苦杏仁皂甙,吃多了先是嘴角发麻,再多了就会致死――总的来看,生物碱是一类很特殊的毒物,用好了用少了,可以作为药物;多了就很麻烦。说到底,就是因为生物碱的成分和人体内的某些成分非常接近,它们可以取代甚至阻断人体正常的某些成分的工作,而引起种种症状。人体内的这些成分,往往是递质,用来传递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在和受体结合后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某些调节作用。具体过程说起来比较头疼,因为比较复杂,又牵涉有机化学又牵涉药理学,也不是我主要要说的。简单的说来就是比如某些受体需要和某些成分结合才能正常工作,而现在,被样子接近但是不起任何递质作用的生物碱给结合了,那么就没有正常的调控信息被接收,进而导致调控失常而出现症状。

      很好,毒蘑菇的作用机理明白了。那么一个巨大的问号飞了过来:向全国调拨二巯基药物,到底必要不必要?再逼近核心一步:二巯基类药物,能不能解救毒蕈碱造成的中毒?

      能还是不能,各位自己判断。接着说下一个。

      《大营救》一片还是很聪明。花了半个多小时的篇幅讲全国调药的困难,好不容易找到并送到南阳第一医院应用,几天之后在表现院例会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镜头:药剂科领导提出:按照药典规定,二巯基类药物只能早期使用,不能天天这么用下去……好,就这一句就够了。如果说看开始还有点激动人心的话,那么看到这里,我开始完全怀疑南阳第一医院的医学水准了。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作为备忘:

      1、 患者躺在床上,口中正在出血。鼻部插着氧气管,此外口鼻部无其它管子。该管很清洁,可以确认是氧气管。如果下的是胃管,吸出来东西以后颜色绝对就不是透明的了。画外音是:这个病人已经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了。

      2、 药剂科工作人员打了一夜电话,反复重复:上海、北京、广州无药……于是该工作人员疲劳至极,居然睡着了。

      3、 手术室,护士在穿手术衣。下一个镜头,医生为中毒患者开刀。

      4、 上海的药经武汉联系,发至南阳后,字幕:一个月后,患者出院了。场面感人。

      就一个个来说。

      1、 一个食物中毒病人进入急诊,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洗胃!毫不犹豫地洗胃!一般要洗个几千甚至几万毫升,才算过关。还要尽力催吐,只要不是某几类中毒,防止毒物二次吸收,都需要催吐。那么,洗胃要下的胃管在哪里?没有,我只看见一根氧气管。OK,也许是事过了几天,可以不洗胃了。但是,患者正在呕血,又明确是消化道出血。为什么医生在那么平静地介绍病情?为什么只有一根氧气管插着?那管个P用!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消化道出血(总不是呕了几个月的血吧?),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下三腔管止血,如果有条件,优先下胃镜,行胃镜下止血。什么管都不下,眼看着她出血么?这是谁教的??――不止血,一个病人身上能有多少血可以让你平静地等着它一股股地流出来?你不探察清楚具体出血部位,怎么止血?最后,就算是因为97年,二甲医院,或许没有胃镜――我自己都嗤之以鼻,谁说那时候就没有了?!――就算如此,三腔管你总该有吧?别告诉我一个二甲医院连消化科都没有――为什么不立即下管止血?还让它就那么流着,我倒――莫非该院的各位医生大爷大娘就没有学过,病人平卧位呕血会造成血液误吸至气管导致窒息――就算你没管儿,你起码该把患者的头部向侧位摆好吧?这是最最起码的医学常识――唉,真想问问,那些可爱的医生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啊……?

      2、 作为卫生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特效药物的储备机制,错误不容推卸。毕竟一九六○年二月就出现的全国无药情况已经在全国的中学语文课本上写了几十年,还是同一类药,居然还是没有储备!事后,亡羊补牢地建立了这个储备制度,总算让人松一口气――但是,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个。我要说的是这个药剂科的同志。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首先向南阳地区求援,这绝对没错,毕竟,如果有药的话应该就近求援,也比较方便。之后电话全国打,就大大地有问题了。这时候,首先绝不是向什么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医药公司求救,而是应该首先打到卫生部求救!去大海捞针快,还是干脆打到总管部门快?哪怕先打到卫生部,你再向各地求救,起码顺序没有错,时间没有耽误啊!可该同志,愣是全国各地打了一夜电话。看着编导着力描写的这段镜头,真是不知道该感动还是该感慨。此外,这个同志限于接触面,脑子还是不够活。为什么不打到军队求援?只要你大概打对了电话,自然会有人给你火速转到总后勤部卫生部。地方没有的东西未必部队没有,尤其对于诸如中毒、放射等等奇怪的疾病,部队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医院――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马上就要体现出来――空运!片中最后通过武汉医药公司找到上海卫生局,又通过上海市政府的协调,将一架晚上7时起飞的飞机推迟2小时等药到后起飞,运到武汉后又由武汉同志开车送到河南南阳医院――看到此处我真是不由长叹:这叫什么效率啊――如果向部队求援的话,首先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找到药,立刻可以安排专机,什么时候药到什么时候走――这不是胡说,六○年那次就是这么干的,并且象这样的事情,空军肯定是全力支援;其次,南阳有军用机场啊同志们,为什么飞机不直接飞到南阳再直接转送医院呢?还非得从武汉的机场通过轿车转运到南阳……看的我真是恨得牙痒痒啊……

      3、 手术室这个镜头我差点没哭出来……救治中毒患者,你给人推手术室干什么?是肝脏移植啊还是顺便帮人家切了阑尾?简直是莫名其妙!中毒,完全属于内科疾病,事实上按该片字幕,也是被收入了内一科。镜头一晃,这个内一科的李主任就出现在了手术室……我狂晕……如果是下胃镜还差不多,但是你给人铺洞单,拿着手术器械干什么?莫非是在准备开膛止血?……那是普外科的事!!

      4、 如上所述,居然能连续使用二巯基类药物,直到药剂科看不下去了……然后一个月后,患者才出院。理论上讲,如果药物用对了,根本没有这么慢。当然,也跟中毒三天后才送医院,进医院后又出现了诸如肾衰竭之类的全身损伤有关系。一般来说,对人体的打击如果都产生了肾衰竭的话,那么肝脏功能和其它重要脏器功能也好不到哪去了――但是,但是……您用了那么久的二巯基类药物,就不怕加重人家本来就很重的全身脏器功能衰竭?须知,所有药物,都得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才能发挥作用以及被排泄掉。这也是我不相信有什么保肝药的原因――再怎么保肝,你还得经过肝脏代谢,加重肝脏负担,还是别扯那个淡了――片子里已经清楚说明患者出现了肾衰竭的症状,还这么一味地用根本就不对症的药物,我真想大喊一声:居心何在?!患者最后痊愈出院,我真是手心捏一把汗:幸运的人,你们就别抱着医生哭了;说到底,是因为你们还年轻,身体基础好……唉!

      这个片子说到这里,已经够意思了。一个抢救过程,本来应该是很动人的,可惜变成了这个样子。一方面,我相信很多都是由于编导不懂,用胡侃出来的分镜头剧本杜撰的,而南阳医院的医生也懒得去争辩,顺水人情地也就按着他们的意思那么做了;另一方面,我相信当时抢救的情形绝对不会出那么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纰漏,只是可惜当时没有摄象机,否则这些编导回头再看看他们自己选择俊男靓女重新诠释的所谓记录片,真得一头扎死。

      片子中有一段很耐人寻味。该片是重新扮演的那种记录片,类似于DISCOVERY的推理探案的讲述风格,实地实景拍摄成的。但是拍着拍着,由于编导故意编造出一段药剂科那个负责打电话的同志和院长的冲突,引起了在旁观看拍摄过程的真院长的不满,进而吵了起来。这一段也被收了进来,大概是要表现某种真实吧。可惜的是,拍摄出来的早已不是真实了,他们还在自鸣得意。当时导演和真院长讲理,真院长说:根本就没有吵过,没有起过冲突。导演说:这是我们故意加进去的。院长说:那你们也不能胡编啊?导演说,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话音一落,把个院长气的跑到医院天台上极目远眺去了。

      其实看到这里才感觉出来,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再编,你也是没有生活闭门造车的编。后来患者出院的那一段,患者估计都是当时的真病人,一个个哭的淅沥哗啦的。人家抱着真护士哭的一塌糊涂,怎么说一起呆了那么久,人家天天照顾你,总有个报恩的心理在里面啊。可要命的是假院长也得入戏啊,于是只好抱着一个哭着的真病孩,很深情。可是,那个小孩根本不理他,只给他一个背,自顾自走向真护士。我觉得这个镜头才该是整个片子的精髓,真该让那个导演好好重新看一遍:看见了么?你编造的东西永远只是塑料花,看上去漂亮,但从来就没有生命!

      所以总的来说,《大营救》这个片子我认为是失败的。而这个失败,不全失败在这个事件上,医护人员的失误,可以理解,毕竟心情急迫,一时大脑没电也是有的,这个在我面临急诊病人的时候也有过。我个人来看,它失败最主要就失败在这个剧组,从导演到编剧,失败透顶。他们对把这幕抢救戏变成了破绽百出的滑稽戏绝对是功不可没,能让我在面对急如军情的病情面前蓦地笑出声来。能把类似于《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事件通过“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手段拍成一部多少有点搞笑的片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还能说什么?也只能随便嘟囔一句什么就换台呗。

      真是辛苦了,还是你丫牛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