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吃素 -- 梁上君子

共:💬18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吃素

    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中国,国人很信奉吃素的习惯,仿佛吃素就是善行,就是上天所嘉许的,来世(如果有的话)会得到好报;而吃肉就是被鄙夷的,以为吃肉就是在吃人。

    每每看到这种意见,总是觉的好笑。

    如果佛法果真宣扬平等,那么我们周围的植物们也就可以看做跟我们一样的,里面的灵魂同样可以转世成人,因此,毫无疑问的,我们就将推出如下一个结论:

    吃素也就是吃人!

    哈哈,如果这样,我看那些宣扬吃素的家伙们,就应该不吃不喝了,因为万物皆有灵!

    • 家园 眉毛胡子一把抓

      先去看看佛经,不杀生的生是指什么样的生,有什么特点。不要望文生义。

    • 家园 科学家不是发现植物也有感觉吗

      也会怕疼,前两天又有人研究出来螃蟹龙虾也会有痛感,所以活蒸螃蟹是件很残忍的事情

    • 家园 佛教对植物的认识与生物学对植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简单地说,支持吃素的佛教认为植物没有感觉与感情,没有“心”,人也不会轮回成植物。

      其实说起来,“荤”本来是指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比如大蒜、韭菜等,认为吃这些会影响修行。“荤”是草字头,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 家园 当年见过一个卖盒饭的招牌。

          写着“五块钱两三素”

          成了卖蒙汗药了。

      • 家园 涧蓬兄说的很对!我再加两句。

        其实佛法最初传到中国的时候并没有禁止吃肉,所谓的三净肉是可以吃的。世尊的时代,修行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化缘化什么,就吃什么。吃素应是梁武帝的时候,从不杀生这条戒引申出来的。你想想看,哪个生物甘心情愿被杀呢?饭食菜蔬足以果腹,何必用其它生物的身体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吃了果子,还可以结。吃了蔬菜,还可以种,害一个动物的身命,它这一生就完结了。设身处地想想看,哪个生物不愿意活呢?

        况且,动物生来就带有习性。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很有道理。因为猪的习性懒惰、肮脏。他们怕吃猪肉会染到猪的坏习性。

        佛家讲慈悲,用平等的爱心和恭敬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不论动物和植物,甚至周围的环境也以爱心恭敬心来对待。希望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日常用品,比如桌子、椅子、生活用品都码放的整整齐齐,用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清净心生活工作,待人处世,这是我们学佛人的立场。

        与梁兄、涧兄共勉!

        南无阿弥陀佛!

        关键词(Tags): #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清净心
        • 家园 这话就不对了

          你想想看,哪个生物甘心情愿被杀呢?饭食菜蔬足以果腹,何必用其它生物的身体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吃了果子,还可以结。吃了蔬菜,还可以种,害一个动物的身命,它这一生就完结了。设身处地想想看,哪个生物不愿意活呢?

          果子是树的孩子,你吃了人家的孩子做父母的会不伤心?蔬菜刚成年,你就把它吃了,吃了它还不算,还要把它的孩子埋在它坟里让这孩子接着长,等长大了接着吃。设身处地想想看,哪个生物不愿意活呢?

          还有啊,你想想,每天睡觉一个翻身得压死多少可爱的小虫虫,一个呼噜又把多少在你嘴巴里旅游的小家伙给吞下肚?血液里的白细胞为了你个人的健康又干掉了多少细小生物?人的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杀生。倒是死后能成为其它生物的大餐,善莫大焉。

          • 家园 《毘尼日用》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唵 缚悉波罗摩尼莎诃(三遍)

          • 家园 呵呵

            果子是树的孩子,你吃了人家的孩子做父母的会不伤心?蔬菜刚成年,你就把它吃了,吃了它还不算,还要把它的孩子埋在它坟里让这孩子接着长,等长大了接着吃。设身处地想想看,哪个生物不愿意活呢?

            哈哈哈哈,你可真有意思,呵呵。

            每天睡觉一个翻身得压死多少可爱的小虫虫,一个呼噜又把多少在你嘴巴里旅游的小家伙给吞下肚

            说的不错啊,我们一呼一吸,多少小微生物都被杀死啦。我们这个身体是报身,佛家的说法是过去生生世世业力变现的,是个污秽的所在,并不清净,他生下来受过去世的业力牵随,每天又在不断地造业,这个身体是有生灭的,但这个身并不是我们自己。 那什么才是我自己呢?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真心本性里有无尽的智慧、德能,但是现在被妄想、执着蒙蔽住了。如何恢复我们的真心本性呢?佛家讲“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什么呢? 看破业因果报,五欲六尘;放下是非人我,贪嗔痴慢。破我执,破法执,这样才能恢复我们的清净心,真如本性才能现前,才可以说是见到真正的自己。

            戒律的关键在起心动念处。戒律是戒自己的,不管别人。戒律的目的是“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最终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境界。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戒律到后面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兄弟我智慧微浅,拙于文字,辞不达意的地方望糖兄海涵。

          • 家园 您是位妙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