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斗无语自灿烂——纪念王泗原先生 -- 履虎尾

共:💬17 🌺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斗无语自灿烂——纪念王泗原先生

    原师,您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我想再赴京看望您的愿望已成泡影;分类剪摘好您来信中关于“做学问”的方法,警句,想请您过目的愿望也永远无法实现了。得知您卧病在床,想赶到您身边尽一分弟子之心以报老师予我恩惠的万一,也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遂愿。

    翻阅着原师给我留下的上百封亲笔信,往事椿椿件件 倏忽呈现眼前:初识您是在1949年,那时我在吉安高中读书,您并非我校的教师,只因您在吉安是有名的几个好教师之一,便被我校聘为兼任教师。您学识丰富,教法新颖,第一堂课就“折服”了我们。您把语法,修辞对文章的表达作用,文章内容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内涵间的紧密联系结合起来,采取了剥笋式的层层递进方式引导我们这些学生自己理解,寻找答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启发几句。以后每当我们在您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答案时,您总是开心地微笑道:“瞧,你们有多聪明,我真是太高兴有你们这样的好学生了。”因此,你上课时教室里总有种轻松,温暖,和谐的气氛。全班六十多个学生每天无不以急切的心态企盼语文课的到来,而深憾那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此后热爱文学的我就跟您保持了四十多年的通信联系(只在文革中断了几年),最后连我的女儿也成了您的学生。

    原师,时间一长我们知道了您祖籍江西安福县,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与王先谦为同科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甲午战争因主张抵抗而被李鸿章贬斥还乡。父亲是个思想开放的秀才兼中医,在农村自办新式小学并常为贫困农家免费治病。由于父亲早亡,您为负担老母及三个弟妹的生活不得不从大学退学,在一所山村小学以每月6元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全家。后遇上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陈启昌校长聘您为中学老师,您生活才稍有好转。我们曾亲眼见您的卧室兼书房清寒到了极点,床上只有一床薄被,没有被褥床单,仅用旧报纸垫在床板上。您为了弟妹上学,兼任了三个学校的高中语文课程,课时最多时竟达每周三十节!而那一周一次的几百本作文批改更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可是当国民党吉安专员公署以高薪聘你做秘书时,你却毅然拒绝,执着的教着我们这些热爱学习也热爱您的学生。当有同学问及此事,您含笑道:“你们认为我该去‘为虎作伥’吗?我热爱青年,青年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为了青年我当然要‘弃暗投明’。”

    原师,你是我们学生的良师。我们什么时候见您都是在读书写作,备课改卷。你熟背过一千多首古诗,六百多篇古文,所以您在多年的来信中总是教导我“扎扎实实地读几部书,边读边思考。趁年轻多背一些文章,愈多愈好,这将是终身受用不尽的。”这既是您当年身体力行的深切体会,也是您以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时任何古文都难不倒你的谜底吧!记得我在您离开不久后参了军,转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那时我真怕自己难以胜任工作,可是您鼓励我,帮助我:修改我初次上课的教案,为我修改文章,并多次邮寄资料包括自己的论作助我参考,终于使我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特别是您对学生的爱熏陶着我鞭策着我,从我当老师哪天起,我就决心学习与您一样去爱我的学生。

    原师,你终生勤奋苦学,不仅充实自己,也造福于社会。您竭尽所知,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您的学生及一切求教于您的人。您1950年就被举荐调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更重要的教材编撰工作,成为专家,以后还为我国第一大辞典《辞源》任终审工作。可您是这样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呀,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为许多渴求知识的人上过课,从五六十年代的中央领导,到八九十年代的工人,函授生甚至国外学者。一次,北京同和居饭店的一位服务员见您吃饭时仍手不释卷便向您求教,您也欣然答道:“现在是您上班的时间,不便多说话,如果您愿意可以上我家来。”从此您又多了一个学生。这位服务员在您的悉心指导下考上了函授大学。您高兴地说:“我就喜欢爱读书的年轻人。”还有一位日本的汉学家为释疑解难专程到北京拜谒到您的门下,您为他讲了整整两天,录下七,八盘磁带。临行前,这位日本汉学家一再鞠躬致谢,感激的说,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下次有问题还来北京向您请教。年过古稀退休了,您却更忙了,您应邀赴江西师大,广西师大等院校中文系讲学,每到一校都得到教师学子们的热爱与钦佩。我女儿在下放五年后于1978年从农村考入北师大历史系,您要求她大学四年间的每个星期天及三个暑期到您身边读书:十三经、诸子、史书、说文、群经、诸子平议并将自己审订的《辞源》稿及自己的学术专著《古语文例释》稿作为教材,又像过去教我们那样引导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她以后工作和研究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国学基础。而每当她有所长进,您就高兴地给我写信说:“有的人聪明却不勤奋,有的人勤奋却不聪明,难得她兼而有之,我们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我也有了衣钵弟子啦!”并欢喜地向他尊敬的师长叶圣陶先生报告,以至叶老几次招我女儿长谈,并题词亲赠自己的《日记三抄》。您和叶老在我女儿毕业时还谆谆教导她一定要做个好老师,因为只有做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这样我们民族的文化事业才能代有人传。

    原师,您勤于笔耕,在抗日战争那样艰苦的环境,您就着油灯靠着夜夜到鸡鸣的积累,终于写成《离骚语文疏解》一书。但在得到商务印书馆同意出版的消息后不久,书稿却被罪恶的日本飞机炸得粉碎!可是您不气馁,相信中华民主民族会有自己扬眉吐气的一天。终于解放了您鼓起勇气重新写作并出版了《离骚语文疏解》,马叙伦先生曾来信称许说:“初一循诵,已徵博雅”。在粉碎“四人帮”后您还几接见连出版了《古语文例释》、《楚辞校释》这两部博雅精深的关于训诂、音韵、文字研究的近百万字专著。特别是,聚一生心血与学养的《古语文例释》,是在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与热情支持下完成的。那时正值文革最混乱的七十年代,您从凤阳干校回京治病,常去问候老上级叶圣陶先生。叶老知您甚深,每次见面都要求您将昔日研究典籍所获心得整理成书。从此,您开始了历时十年的撰述。在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日子,您怕书稿被抄挨批,四十余万字的著作全用古奥艰深的文言写就。每写上一二十篇,就用大字抄好请叶老过目,因为叶老来信说自己目力不及,看书费劲。稿子多了,叶老还主动说由他来分类装订。书写成了,最高兴的是叶圣陶先生,常与朋友说这事是由他发起的,为此,年近九十岁的叶老还拿起多年不执笔的毛笔破例为您的《古语文例释》题写了书名。叶圣陶先生是这样的器重信任您呀,他说他的《叶圣陶文集》只有由您看过后,才能放心出版。在完成了《古语文例释》与《楚辞校释》之后,已八十高龄的您不顾年老体弱,又将北京图书馆所藏您祖父保存的明末抗清烈士、江西爱国诗人刘铎、刘淑父女诗文集《来复斋稿》、《个山集》整理出版。您来信告诉我们说:“我在印另一本书,也是为民族文化尽一点力。”当听说您为使北图所藏原书不受复印损害、竟然天天去北图一字一句的抄写刘氏父女的十万字的诗文时,我们真为您心痛呀!您已经八十多岁了!何况三十年前凤阳干校的过度劳作,使您的手脚患上类风湿关节炎且早已变型了!每当我们想到您蹒跚的步履艰难地行走在往北图的路上及用弯曲的手指一字一句地抄着文章,我们就有说不尽的感慨有道不清的酸楚。现在,刘氏父女的诗文集马上就要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可是您却再也看不到了!

    原师,您对敌憎,对学生、朋友却爱得超过自己。记得您在中学教书时,既要顾家支持弟妹读书,还经常为贫困学生交书费学费。一次您下课回家,看见我班一极刻苦用功的同学某君在路边徘徊,就问:“吃饭时候,怎么不去食堂?”某君急急地说:“啊,老师,我,我吃过了。”您疑惑地走了,可是您心里放不下。因为您也是苦学生出身,知道苦学生读书的艰难。过后您打听到了,某君出身农家,由于家贫,只有在课余挑卖家中的扫帚来交膳费。近期大雨滂沱加上临近期中考试,没法出去卖扫帚,结果食堂以他未交膳费而停膳了。您赶紧替他交了膳费,课间在他耳边轻声说:“去吃饭吧,饭饱文章健嘛!”当管理员告诉某君,原师已替他交了膳费时,他哭了,并且比以往学习得更刻苦、更发愤。好不容易弟妹大了,大学毕业了,工作了,老母也被您接进北京养老了。可是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了,您被作为资产阶级权威遭到批判、下了干校。更惨的是您大弟被学校红卫兵打断了腿后还拖上街游斗,不久含恨死去,丢下尚未成年的五个孩子。而早在文革前就去世的陈启昌校长夫妇留下的五六个孩子一直就是由您这个 ‘叔叔’负担着他们的生活学,现在弟弟的去世无疑又给您再加上。一副重担。您便节衣缩食,除了按月给这两家寄生活费外,每学期开学时还要再寄学费书费,直到将他们全部培养成人。而这一切,如果不是二十几年后陈校长那已成为大学教师、工程师、医生的儿女们泪光闪闪、感激涕零地说出来,我们谁也不知道您这几十年所付出的辛劳与血汗!原师,您为别人付出了那么多,为自己却考虑得极少。您几十年只有一件毛衣,冬天常穿一件母亲留下来的绒毛脱尽不辨颜色的旧夹袄。您说着不仅是为了保暖也是为了怀念母亲。一次来了位《新民晚报》的编辑,长谈后您送他出门。那编辑为表客气非要让您走在前头,怎么谦让也不行。后来您笑着对我们说:“那天我的衬衣背上有个洞,让他走在前面就看不见了,谁知还是叫他看见了。”您在单位工资是最高的,可是衣着却朴素得让长年在您家胡同口修鞋的老师傅竟对来修鞋的您说:“算了,饶您老一分钱。”确实,原师,除了读书著作,您没有任何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记得五十年代毛主席提出要中央领导多读点书,胡耀邦同志请您为他讲课,每周六晚上都派司机来接您。您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坚决不让接您的小轿车停在家门口。而宁愿自己多走一条胡同。老师傅怎么知道这样简朴的您竟是如此一位品德高尚学问精深的鸿博硕儒!

    原师,您走了,您就这样走了!虽然您已九十高寿,而我也退休了,但我从未想过您终于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我仍像五十年前那样希望着您做我的老师,盼望着您用工整有力的笔迹写信指导我学习写作。可是现在,您再也听不见学生痛悼您的哭声,再也不知道学生哀悼您的悲情!想到此,怎不叫人又一次的伏案痛哭!

    原师,您在学生心目中是那么伟大,那么圣洁,您竭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培育我们这些学生,使之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尽管您为国家民族奉献了这么多,可是正像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您一生除了默默无闻以外,仍是一无所有。原师,让我跟您说:北斗无语自灿烂。每一个您教过的学生都是您的一座丰碑!每一个您教过的学生都在心中铭刻着您的名字!我们将永远、永远怀念您!(山风)

    关键词(Tags): #王泗原#《离骚语文疏解》#《古语文例释》#《楚辞校释》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柴门夜归,然后203,
    • 家园 给王师公献花。
    • 家园 正疑惑虎尾老师因何感触顶出旧文,

      原来为师公而发。

      虎尾老师文章,学识,风范在俺心中已是惊为天人,套用河友三笑兄的话,读书读到虎尾老师的程度,实在是相当的恐怖了

      实在想像不出能“熟背过一千多首古诗,六百多篇古文”,视《昭明文选》若无物的王师公该是何等样的人物,想像不出,想像不出啊。

      花虎尾老师,也为王师公花。

    • 家园 花好老师
    • 家园 同悲

      王先生真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典型啊,人格高尚,默默无闻,是个很纯粹的人

      虎老师有这样的老师,三生有幸

      • 同悲
        家园 有财老弟对王先生的评价是字字珠玑

        对虎老师和王先生的关系,却是读书不仔细,应该打屁屁!

        看下面虎老师自己写得:立雪无径

        从文章的题目看,人家虎老师明明写的是未能亲聆教诲的遗憾么。

        • 家园 啊哦

          翻阅着原师给我留下的上百封亲笔信,往事椿椿件件 倏忽呈现眼前:初识您是在1949年,那时我在吉安高中读书,您并非我校的教师,只因您在吉安是有名的几个好教师之一,便被我校聘为兼任教师。您学识丰富,教法新颖,第一堂课就“折服”了我们。

          第一堂课就“折服”了我们!!!!

          看贴不仔细,拉出去,翻过来打,是打正面的

          • 啊哦
            家园 你这家伙,看来要两面都挨揍了!

            看了前一半,连底下的作者都没看到!作者还是个女的!1949年,虎老师还没出生呢!

            你小子怎么读文章的?不动脑子啊?还不该打?

          • 啊哦
            家园 小黄啊,你还是自己删贴的好。

            仔细看上面燕给你的链接。主贴不是老虎尾巴写的,是为了纪念王先生发别人的。

            你呀,也有今天。

    • 家园 同叹一声

      王老师走好。

      虎尾兄节哀。

    • 家园 吉安?

      不是沈阳人了的吗?怎么跑江西去了

      偶家祖上是江西吉安, 我只在萍乡转过火车,对江西一概不了解

      • 家园 鹿兄,

        我对王老先生的了解,就是“木秀于林”帖中的那句话呀。别的呢,都是读了师妹母亲的回忆帖才知道的。老先生是沈阳人?根据?

        • 家园

          我指的是你,不是王先生

          • 家园 读帖不细,“马”虎大意

            你看标题,有“原创”二字吗?再看文章结尾,可曾看见括号里的“山风”二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