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埃及之八----若干搞笑事 -- 翠儿

共:💬5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埃及之八----若干搞笑事

    (一)被我误读的孩子

    看到埃及的孩子们,总会高兴中伴着也会不安。出去闲逛,迎面总会有孩子和你打招呼,不是说英文的“你好”就是问你的名字,一脸灿烂的笑,还有主动要求合影的,孩子们灿烂的笑留在了照片中,也留在了记忆里:)在开罗,也会碰见要钱的孩子和老人,孩子多瘦瘦小小,就等在路边或者某个超市的门口,看到有人前来就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并不断念叨着,因为自己不懂阿语,自然也不知道她/他说的是什么,但要钱的意思总归是明了的,每次遇到这种情形,我都没给,不是自己心肠太硬,而是觉得不能这么给他们生活的希望,仿佛每天等在那就可以维持生活。即便自己拒绝了,小孩也会一直跟着你,颇有点讨价还价的意思,每每此时,我就一边摇头一边往前走,孩子就不断地陈述,最终便作罢了,觉得自己太理性了,还有些残忍。

    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我在电车站等车时发生的情形。这里不得不说到开罗的交通特点,有电车的地方,电车线路都是在中间,两侧是来往的机动车道。说是机动车道,也不尽然,因为在开罗这个地方,没有限制动物进城,于是马车、驴车、摩托车、汽车共同享用着并不宽阔的大马路,我们遇到的就是两个赶驴车的孩子,孩子当时赶着驴车走在最右侧的慢车道,看见我和朋友,竟不顾汹涌的车流和100多麦的时速,斜穿着来到了左侧的快车道,停下驴车,径直过来了。

    远远望着他们,我对朋友说“肯定是过来要钱的,到底给多少呢”,朋友否定了我,说“怎么会呢”,说着话,小孩已到身边,看见我们,仍是一脸灿烂的笑,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我们也一一握住了他们的手。放开手他们很开心地走了,只留下一脸愕然的我,怎么会,怎么会?朋友说“你真俗,你这个人真俗”,我很是惭愧,低下了头,最后我被要求写一篇五百字的检讨反省自我。

    十几分钟过去,电车迟迟不来,赶驴车的孩子此时已从快车道又回到了右车道,但慢慢地,慢慢地,他们再次停了下来,又一次越过危险的马路,冲我们而来。

    “你看你看,又来了,我说了吧,肯定是要钱的,刚才有些腼腆没好意思开口,这次鼓起勇气了”我不服气地提醒朋友。孩子到了近前,又一次伸出手,说了你好,又是一脸灿烂的笑,握手走了。这次我真的觉得自己俗了,玷污了一颗孩子的心,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没勇气开口,还是只是为了表达他们的真诚? 成人世界究竟因为什么变得如此colorful而难以确信感情的真伪?不明白不明白,头摇得如拨浪鼓状。

    这次,检讨变为五千字,因为程度太恶劣,只是一直欠着,没完成。但效果还是有的,因为自己也开始慢慢地向陌生人微笑,打开心胸。

    关键词(Tags): #埃及#孩子
    • 家园 【原创】搞笑之二----你把我忘了!

      古兰经号召得真神阿拉惠泽的人,把自己对主的感激惠泽他人,于是在穆斯林世界里,大家为了表示感恩,往往都会捐出一些衣物、钱财、食品,富人给穷人,穷人也可以给予穷人,虽力量小些,但对真神阿拉的感谢是一样厚重的。

      最近班里一个来自沙特的同学眼睛出了问题,看不清楚东西,去医院动了手术,重建光明。为了感恩,他征求我们的意见,说想给学校的校工和佣人每人一些钱,不知究竟有多少人,也不知给多少合适,问我们100磅少不少。100磅相当于140人民币,学校里校工粗说也有十几个人,姑且不论此人来自沙特,可能一千多磅对他算不了什么,但在同学里却是第一次想拿出些钱帮助那些贫苦的人。由于埃及依然很强的阶级观念,校工在学校里地位很低,可以被任何人呼来何去、吱使着干这干那,工资也很少,一个月不到200磅,每天只看见他们吃一磅一袋的面包,就着咸菜。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平常就坐在学校门外的塑料凳子,但看见我们来了,笑着把凳子让给我们,自己走开,坐在远远的水泥台上。他们的小心翼翼、兢兢业业给我们这些学生留下了不少感动。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是统计了学校的校工人数,并告知他们,同学也按自己当初想的,给了每人一百磅。临到末了,又来了几个,理直气壮地告诉同学:“你把我忘了”,同学很茫然,真的么?但还是给了钱。和其他人一样,每人拿到100磅,颠颠地走了。这位同学可以选择给或者不给,但对于校工他们来说,却不能选择要或者不要,因为一百磅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他们。即使被人忘了,或者没有主动给他们,他们也会来索求。忽又想起斋月期间与朋友小聚时发生的情形。虽为中国人,但既然人在埃及,也就从了这里的风俗,斋月第一天有人按朋友住处的门铃,是要吃的,朋友给了一袋面包。谁知第二天、第三天,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此人天天上门讨要,自己来了不算,还带了一个。朋友很是苦恼,当初入乡随俗只是见她们上门给她们一些食物,却没想她们竟将此作为一种长久的依赖,让人诧异的是,这种索要是如此的赤裸裸,长袍女人眼里看不出一点的羞涩和难为情,站在门口喋喋不休、讨价还价,长达半个多小时,最后竟然带人走进了院子,不由让人佩服。

      懂得感恩的人在付出,得到恩泽的人们是否会懂得感激,抑或仅把赠与的人当作冤大头?后来想想埃及的经济、就业、人均收入,也就懂了。

      关键词(Tags): #埃及#民俗
      • 家园 认为施舍理所当然在非洲非常普遍

        我这边,家里雇的佣人,偶尔送几件穿不着的衣服之类的。后来有一段时间不送,就会直接找你来要了:我的衣服怎么不给了?她认为那是她应该得的。

        有的时候在家里,你也帮着干点活,下一次你就会发现这个活她不干了,她认为那已经不是她的工作范围了。

        还需要重申。

        没脾气。

    • 家园 花孩子
    • 家园 共检讨

      喜欢读翠儿MM的埃及故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