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感于帛书《道德经》——与辩证法 -- 乌鹊南飞3

共:💬3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感于帛书《道德经》——与辩证法

    序:

    新人献帖~

    最近看了新浪玄易道人博客里对于道经第一的阐释,南飞对《道德经》燃起了浓烈了兴趣。试一句句梳理一番: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渺。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ps:“眇”当为“渺”误。

    在下觉得道家的断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非常经典,但还是残有神秘主义。“道”固然博大,但“名”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工具。老子屡屡用“强名之”,可见名的作用很有限。所以在下如今觉得这样断最好: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如此翻译下来就是:“道”(虽然和本质规律不完全吻合),只要可以施行,就照这指导方针去实践它,但不能按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它的误差会越来越大);“名”(虽然和本质属性不完全吻合),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就用它来定义,但不要始终拘泥于这个定义。

    再谈关健概念。首先,“道”。论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之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之而有耻有格”句,诚如玄易兄所言为道为“引导”之象。其次,“可”。这个字按《说文解字》意思是骨间肉(也就是筋啦),南飞以为这个意象指的是“软着陆”,意思是:不完全吻合但衔接的很好。

    后面的话都是对这两句的阐述,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世界从无以名状但无所不在的混沌中诞生(想想宇宙大爆炸啦),因为运动(“有”)而衍生出天地万物。但世界的本原本就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微观上),世界在任何一点上都是无边无际的;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宏观上),世界是延绵不绝、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所以说,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出自一个本原,但叫法不同。按照绝对运动的规律一层层循环递推(“玄”),是认识整个世界的手段(也就是“否定之否定”)。

    再解释几个概念:有、无、缴、玄。

    按《说文解字》,“有”这个字的意象是日食月食,换句话说,是阴阳互换的过程——也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无”这个字的意象是茂密的树林,本意是“丰”,可见“无”的意思是绝不是虚无,而是个体单位密集到失去本来面貌的意思。把这个意思代入到宇宙爆炸前的超密集混沌状态,岂不是非常贴切?再说“徼”这个字,它不单是边界,而且是阴阳转化的分际线,就是太极图里那条S线。这又一次佐证了“量变到质变”规则。而“玄”象“幽远”,《说文》的解释是“黑加于红之上而红尚隐现”。说的就是阴阳之变所完成的“扬弃”过程,岂非“否定之否定”的生动描述?

    太经典了~!道经第一章不就是对辩证法三部曲的精辟阐述吗?大前提:世界是以绝对运动的微粒组成的。由于观察标准的不同,它具有对立统一的性质。由于这个原因,研究它的必须采用否定之否定的推进方式,因为我们使用的语言,本来就不可能准确定义。只有“损之又损”,才能逼近“无”这个本原。这就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认识飞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