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跃进时代的资料,是只能有当作笑料的价值吗? -- 茶园农工

共:💬106 🌺2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连命名“大庆”都充满了大跃进气息。

                    是对大跃进的经济建设进行评价还是对大跃进期间的经济建设进行评价?

                    两者在时间上等同,在内涵上不同。

                    什么内涵上不同了,请具体点。

                    按你说的,大跃进期间的建设分至少两类,(之多部分不去管了),一类是大跃进的经济建设、一类“非大跃进的经济建设”,怎么区分?也是你说的,按原先“计划、思路、作风”的就是后者。可是后者如何违抗“大的跃进”要求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错哪里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跃进最流行口号之一)错哪里?……。

                    按照“陆相沉积”学说,破除洋人的“中国贫油”论迷信找油,是被誉为“为找到大庆”立了头功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勘探井掘进的速度不断创出新高……,怎么能跟大跃进没有关系呢?大跃进绝对在找到大庆、确立是大油田……起了正面作用的。石油大会战、集中兵力拿下油田、抱个大金娃娃……,就连命名“大庆”都充满了大跃进气息。

                    一件事,有两方面的作用的,太多了,不仅仅是大跃进,好的就全好、坏的就全坏,形而上学猖獗啊。

                    • 家园 最简单的举例说明

                      大跃进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所以才有钢铁一年翻番,粮食亩产万斤——当时就是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只需要这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大跃进的基本精神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承认要先创造条件,就是和大跃进背道而驰的。至于一个名字,能说明什么?说明产生的日期而已。还有很多人叫抗美、援朝,尽管他们对抗美援朝什么工作也没做,只不过出生在这个时期而已。

                      • 家园 且慢,“大跃进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这个是大跃进时候提倡的吗?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个才是大跃进精神吧,也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石油勘探也是人海战术。58年6月设立松辽是有勘探局在松辽平原进行大规模勘探,有着浓厚的大跃进特征。59年9月出油,遂命名大庆。对于当时的东部贫油论,如果没有大跃进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也是很难跳出其框框的。勘探、设计、采油同步进行的大会战方式,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等,无不具有浓厚的大跃进特征。

                        周恩来在3届人大的报告中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所以,说大庆是大跃进的产物并不为过。

                        • 家园 第一次听说“石油勘探也是人海战术”
                          • 家园 “石油勘探也是人海战术”,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

                            家父是搞石油勘探的,据我所知道(非专业亦很浅薄)的找油过程无非是: 地层构造假想(纯理论 ),然后是地震实验、打勘探井、测绘分析有价值地层信息,形成大规模生产井开发...

                            问题在于在没有数据前,你怎么知道在哪打勘探井,该打多深?理论认为有油,但也许十口二十口井打下去,就是打不着,有可能打偏了,也有可能打的不够深..., 只有得到丰富的勘探资料,你的电脑系统才会有数据,才能进行分析。

                            一直听到一个故事(未知真假),当年开发胜利油田时,打了N口井,没有动静,后来打某口井时,已打到预定深度了,但最后一根钻杆还有两米,当时的队长就决定打下去算了,结果就发生井喷事故了(当然油也找到了),这个队长先是被嘉奖,后被判刑。所以找油这个事,偶然性因素真的很大,没有那么多的工作量,可能还真的找不到油。

                          • 家园 那就改成“大规模勘探”吧。

                            开始时是西安地质调查处下的松辽石油勘探大队,然后升处,再升局,期间三个月。人员从全国各地抽调,59年4月达到300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平均工龄仅3年多。

                            以下节选自华岳老兵痞转贴的《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大庆石油会战》作者:张文昭(一),可见一斑。

                            (苏联专家布洛德)结合苏联俄罗斯地台等覆盖区的勘探经验,提出要进一步开展松辽

                            盒地区域综合勘探的建议,以整体解剖全盆地。

                            根据这一建议,我和吉林地质局靳玉贵总地质师共同编制了松辽盆地1959年勘探部署,

                            部署基本点是:(1)横贡松辽盆地做四条区域综合大剖面,第一条自公主岭──沈南,

                            第二条德惠──泰来,第叁条:拉林──景星,(穿过长春岭和大庆长垣),第四条:哈

                            尔滨──甘南。在每条综合大剖面上多勘探工种联合作战:要做地震反射、折射、重磁

                            力、电法、还在剖面上打基准井、参数井和地质浅井… …等,(2)对10个构造进行详查

                            ,提供予探,这些构造是:大同镇(大庆)、钓鱼台、华字井、长表岭、任民镇、隆盛合

                            、团山子、扶余磁力高、八面城重力高,乾安重力高。详查要以地震与浅钻相结合。(

                            3)对二个构造投入工业钻探,即公主岭、登娄库。(4)钻探叁口基准井,即大同镇(大庆

                            )井位已定、大鲁(或扶余),长岭地区,基准井尽可能定在凹陷中的隆起上。

                            1959年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是学习苏联在平原覆盖区区域勘探经验的具体体现,1959年

                            的勘探部署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

                  • 家园 del
              • 家园 猛士兄弟怎么火气这么大?

                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免得伤了和气

                楼主这句“大庆就可以说是大跃进产物”,的确有问题。要证明此言为实,就应给出明确的逻辑因果关联来,而不是仅仅摆出两者处于同一历史阶段这么一件事实。

                好比拜占廷帝国前期军事强大而文化平庸,中后期则文化璀璨而军事式微。如果硬说拜占廷中后期的文化璀璨与军事式微之间存在因果关联,那显然是可笑的,主流看法是帝国前期军事上的成功为后期文化艺术方面的飞跃提供了优越条件,这两者之间才具有因果关联,而这两者恰恰处于不同历史阶段。

    • 家园 我来砸一砖

      其实大跃进的心态再正常不过了。就好象炒股票,大多数的人还是抱着要暴富的心态去的。穷的时候,自然是很想两三天内就能富起来。更何况,做孙子时间做长了,自然就想要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从清末到民国后期,中国人当孙子当的够长时间了,有个机会能够不当孙子了,多少人都很激动,这种情况下,大跃进是最正常不过。你要想阻止,群众都不会答应的。

      • 家园 你要想阻止,群众都不会答应的。说的有利。不仅是毛一个人头脑发热

        其实楼主无非是说大时也有好事,不明白几位为何一定要

      • 家园 同意铁老大的看法

        那是一场全民族的狂热,单归到某人头上只是省事的做法,跟事实相去甚远。老毛提出了一个“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并没有提出太多具体措施。实际工作中该怎么走,从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周、邓到地方官员,大家都在探索尝试。

        比方说,“跃进”这个词是周恩来发明的;“公社”这个名词,是刘少奇与另外几个领导人在闲聊中发明的;“人民公社”也不是毛泽东的发明,它是河南查牙山人于58年4月先提出来的。同年8月,毛在山东省委书记潭启龙陪同下参观时,新华社记者问老毛:“人民公社好不好”,老毛随口说了一句“人民公社好”。这句话随即被当成的重要指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于是,各地不顾实际,竞相开办人民公社。

        公共食堂也是由地方发明的,同样也得到了刘少奇的支持;李富春和李先念在二五计划中也说,中国不须三年就可以在工业上超过英国。还说农业增产率可高至百分之三十五;薄一波也在58年7月17日作了一个题为<<两年赶超英国>>的报告;58年7月15日,陶铸就在中央的理论喉舌<<红旗>>上,发表的题为<<驳粮食增产有限论>>文章中说,在广东亩产三千到一万斤是可能的;以任性和直爽闻名的陈毅,也说他在广东亲眼看到红薯亩产一百万斤,甘蔗亩产六十万斤,水稻亩产五万斤;谭震林更厉害,“人有多胆,地有多高产”就是他说的;就连宋庆龄,也在家里院中的花草砍去,筑起‘小高炉’土法炼钢。

        其实一开始并不是那么狂热。比如最初提出赶超时间是15年。后来,在1958年3月,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向中央和毛泽东呈送了《争取有色金属的飞跃,占领有色金属的全部领域》和《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的更快一些》两个报告。特别是后一个报告,明确提出了可以缩短赶超时间的建议。报告分析说,英国现在的钢产量为2200万吨,即使它今后每年增长4%,1967年也只能达到3300万吨;美国现在的钢产量为1.02亿吨,这一生产水平估计今后许多年不会有多大改变。我国实行大中小钢铁厂同时建设,建设时又实行投资包干,建设速度可以快一倍,投资也可以省一半。只要有具体措施,1962年的钢产量超过1500万吨、争取2000万吨,是可能的。如果我们1962年能够生产1700-2000万吨钢,则我国钢铁工业的大小基地就初步在全国铺开了。在全国有了几十个大小基地后;1967年产钢3500-4000万吨,就是比较有把握的了,因为每个五年都会有新厂建设,而原有的几十个基地的生产力也会发展。因此报告认为,只要十年超过英国,再有十年赶上美国是完全可能的。这份报告列举得很细致,从老毛此后的讲话来看,这份报告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列举这么多材料,并非要指责当时的某人,只是说明这并非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异想天开而导致,在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很快建成富强国家的渴望下,整个民族都从上到下陷入非理性的狂热之中。今天看起来,有一些事情太滑稽太悲哀了,可是如果我们处于当时的历史中,未必不会更加狂热。

        • 家园 老兄列举了很多事实,但我以为不应将注意力

          仅仅集中在大跃进的决策阶段这样一个较短历史时期。不错,诚如老兄所言,“在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很快建成富强国家的渴望下,整个民族都从上到下陷入非理性的狂热之中”,但一个合格的政权应该具有冷静审视局势,及时纠正下层这种非理性狂热冒进情绪的能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党丢失了这种能力?为什么此前任何一次大的或较大的决策,都有明显的反对声音 (比如出兵朝鲜,比如反冒进),而这一次却听不到反对声音?难道不是党内决策层健康的制衡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吗?而这个制衡机制的存在土壤,在于民主的精神和宽松的气氛。是谁一手毁坏了党内这种民主精神和宽松气氛的??工作上的看法不同,就被斥为“你离右派只有五十步”,直接上升为政治问题;40年代在延安布置整P,也是动辄就往政治高度上招呼。这种整风整人的做法,我以为是党内民主作风遭到破坏的罪魁祸首。失去了民主作风和宽松气氛,还能指望制衡机制和反对声音继续存在吗?这方面M不该负主要责任么?

          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历史发展,都具有内在逻辑因果关联,不能只关注事件本身的史料,而应重视该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和根本原因。

          • 家园 铁手的说法个人觉得也不妥当

            首先很难说明大跃进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发要求。

            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在响应中央号召,当然中国人是勤劳勇敢而且上进的,给个大饼的图画当然大家会很有热情。像改革开放之后,中央画了个发财致富的大饼,国人也不一样非常努力么。

            其次,大跃进并不仅仅是热情和上进的问题,还是那种广泛发动群众,搞群众式大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的专家社会主义。同时它也不是自发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份。这种模式,是由上而下确立的,也是由上而下推广的。

            总之大跃进是天朝建立后执政党主导的一次经济大革命,广大人民群众一如既往的非常被动和盲从。

            类似的可以参看苏联从"老大哥"到"我们最主要最危险的敌人",广大人民群众响应起来都是非常热情的。

          • 家园 据我见到的其实毛比同时的人与前人上纲上线整人没那么厉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