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专家:如何走出"心理游戏" 摆脱扭曲的人际交往 -- 水影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专家:如何走出"心理游戏" 摆脱扭曲的人际交往

    2004年1月22日 14:56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习得人际交往的规则与技能、社会的规范和道德,认识自己和他人,最终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的价值,他认为真实的人际交往经验对个人心理的成长来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报偿。无疑,扭曲、虚拟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当我们大部分时间在享受和他人交往的乐趣的同时,也有的时候感觉到和有些人交往时总觉得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掉进了对方设置好的陷阱之中。这样的人际交往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游戏”,即,一系列的互补、隐藏式的沟通,发展至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结果。玩游戏的人在和他人交往时,其真实的动机不易被觉察。

      先抛开概念不谈,让我们看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场景。

      如果不是为了你……

      一位妇女抱怨自己的丈夫限制她的社交活动,导致她没有学会跳舞。后来,丈夫允许妻子去学习跳舞。然而,妻子却发现自己对舞厅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最后还是放弃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妻子依旧抱怨,于是,家庭中经常发生争吵。

      这位妻子有一些女伴,大多都选择了支配性很强的男人做丈夫。她们聚在一起闲聊时,聊得最多的是:“要不是为了他……”

      其实,这位妻子和她的女伴在内心中都存在对某些事物恐惧的心理。她们选择支配性强的男人做丈夫,无意识当中,为自己的这些恐惧找到了一些合理的借口。比如,妻子本来害怕跳舞,选择了一个支配性强的男人结婚后,这样,没有学会跳舞就可以归结于丈夫的约束,自己是为了丈夫牺牲了学习跳舞的机会。

      每次争吵,妻子都证明了她对男人的结论:所有的男人都是狭隘和专制的。

      这是婚姻中经常发生的一个游戏,心理学家为这个游戏取了一个名字:“如果不是为了你……”丈夫每次和妻子争吵完后,总是觉得自己像钻进了妻子布置好的圈套:她明明自己害怕去跳舞,偏偏说是因为我限制她太多。丈夫得到的是负面的感受。

      我也想过,但是……

      一位职业女性,经常向朋友诉苦。内容大多是自己需要充电、想换工作、健康每况愈下等等。朋友们会出很多主意,比如,寻找新的职业机会、报进修班、去健身房,等等。然而,朋友每次提出一个建议,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也这样想过,但是……”

      时间长了,别人逐渐懒得提什么建议。因为每次她都会提出一大堆不能实现的理由。朋友觉得自己上当了:原来那么多办法她都考虑过,不能实施,只不过仅仅是想跟我们倾诉一下,并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这位玩游戏的女士也再次证明了她的结论:我现在只能这样了,朋友们也帮不了我。

      这是在日常交往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游戏,游戏名字为:“我也想过,但是……”

      玩游戏的人其实内心正遭受痛苦,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她不知道该如何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借助游戏,似乎还能满足一些与人交流的需要。然而,真正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每次向朋友诉苦后,得到的结论就是:目前只能这样了。

      这又让我想到了经常玩这个游戏的另一群人:三陪女。在媒体上,有时会看到记者采访三陪女的新闻。整个对话过程可以浓缩为下面这个公式:

      记者:你为什么不去干别的呢?

      三陪女:我也想过,但是,没别的办法,目前只能这样了。

      我想记者在采访结束后,一定不会有正面的、积极的感受。

      我真可怜

      有一位漂亮女士,经过千挑万选之后,却嫁给了一位“条件不怎么样”的男士。婚后,这位女士并不幸福。丈夫在外面有了外遇,女士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日子过得很凄苦。而且,丈夫还把两人的积蓄都骗走了。

      周围的人都同情女方,觉得女方这么优秀,却这么倒霉,太可怜了,还不如离婚呢。然而,这位女士坚决不离。

      这个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普遍。游戏被称之为“我真可怜”。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游戏者被他人关注、同情的渴望。玩这个游戏的人和他成长的经历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自卑、内向的儿童,小时候经常受到忽略,就容易对他人的关注、同情发展出强烈的渴望。因为遭受不幸恰恰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和他人交往的固定行为模式,即,只有遭受不幸的时候,才能赢得亲人和周围人的关注和同情。当成人遭受重大挫折时,也容易玩这种游戏。比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当经受了丧子之痛后,反复说“我真傻”,确实能博得周围人的同情。

      从以上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游戏例子可以看出,心理游戏是无意识的一种交往模式,玩游戏的人知道这个游戏的结果是什么,被卷入游戏的另一方往往得到负面的感受。当然,心理游戏远远不止这三种。但无论哪种心理游戏,其真正本质其实是损害人际交往,阻碍亲密关系的发展。

      另外,这几个心理游戏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给人的印象是只有女性才玩这种心理游戏,其实,男性也不例外,只不过文中刚好举了女性为主人公的事例而已。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心理游戏呢?关键要审视自己的交往状况,是否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否能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乐趣,内心是否在经历焦虑和冲突,如果是的话,有可能你已经陷入某种心理游戏。不过,心理游戏也不完全是有害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你发觉你的人际关系、工作和学习、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和干扰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重新建立新的交往模式。当自己无法自拔的时候,去看看心理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