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杂志排名,IF 对比 Pagerank -- 青方

共:💬37 🌺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来国内对这排名还真当回事。。。

      国外,至少在美国,生物这行,大家其实也就是看看而已。真的要出名,站住脚,还是要看你具体的工作,牛的结果文章,field里都传诵。你只是凭一两篇在CNS上的文章,现在想找好的faculty位子也是没戏的。最关键的还是要能拿到经费,这都是同行评议,侬拿大的杂志来压人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大家都清楚好杂志时不时有烂文章,所以只有靠你的真水平(在圈子里很明显的)。

      • 家园 在学术界混还是要靠人际关系

        求职过程中推荐信最重要。所以从一入行开始就得找机会跟那些大牛混个脸儿熟,当然你要引起他们的注意还得有文章能吸引他们。

      • 家园 同感

        刚从国内回来,很多国内名校的科研人员,视IF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判断文章好坏先看杂志的IF分,IF高的就什么都好,差的就什么都不是。持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不仅仅是非科研人员。

      • 家园 有些field 做得再好,也很难上大杂志。

        但圈子里的权威杂志很被同行认可。

      • 家园 国外其实也看这个

        只不过国内有些走火入魔,IF至上。

        • 家园 国内有些被迫无奈

          比如说两个竞争一个工作,评价过去的成就,你觉得是一个发了一篇cell的强,还是一个发了4篇PNAS的强?

          在美国,这不是问题。找个牛人,把两个人叫过来,问问话。就算不问话,吧过去的文章翻一番,大致也就知道水平高下了。大家也服气。

          在中国,怎么办?哪里去找这样的牛人,要知道中国开始能有点规模地发CNS也就没几年的事情。去国外找,找华人,千丝万缕的关系放在那里,怎么回避?找老美,麻烦。这还只不过是比较两个人,20个人呢?没办法,一刀切吧。

          • 家园 是啊,一涉及到实际情况就复杂了

            无论如何,还是得综合评价一个人。国内感觉是乱得一团糟。

            但说到国外得情况,其实裙带关系也不少,很多人去开会就是为了认识人。不过再怎么说,发的文章,做的工作,人的能力,总还是会得到基本公平的评价。

    • 家园 page rank是不是更容易被研究人员manipulate呢?

    • 家园 评价个人成就时候,个人文章他引次数应该更重要

      而且,这个期刊影响因子与研究领域的关系非常大。基本上研究人员越多的领域,其期刊的影响因子就越大。这对有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很不公平。

      我希望以后能有针对个人成就进行评定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应该是分专业的。

      • 家园 【原创】用h-index,来评价科学家的影响力

        2005年9月,PNAS发表了一篇来自加州大学J.E. Hirsch的文章,引入一个新参数来评价科学家的影响力,这个参数是“h-指数”(h-index)。

        这里可以看到全文。简单的算法是把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发表的文章列出来,然后标明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再按照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队,当被引用次数大于或等于文章总数的时候,这篇文章在这个总序列里的序号就是这个科学家的h-指数。

        举个例子,如果一位科学家发表了20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多少不等,从多到少排队,到第10篇文章的时候,被引用次数正好也是10次,那么这个科学家的h-指数就是10。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如果按照发表的文章总数量来评价科学家的影响力,只能说明“产量”,无法判断“质量”,如果按照总引用次数评价,可能因为几篇高引用文章而掩盖了总体的质量。这个h-指数,表明科学家发表文章不仅要注重数量,也一定要重视质量。

        作者在计算了2005年度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35位科学家的h-指数后发现,最高的是135,最低的是18,中位数是57。很多诺贝尔奖得主的h-指数都大于100。

        这个h-指数概念发表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建议,在大学里拿助理教授的人,h-指数不能低于8,教授则不能低于12,进入科学院当院士不能低于45等等。

        在考虑中国科学家距离诺贝尔奖有多远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国内的索引机构可以计算一下中国科学家的h-指数,当出现很多个100以上的人的时候,诺贝尔科学奖就快要光临中国科学家了。

        关键词(Tags): #h-index
        • 家园 可不可以这样做

          多发文章,然后互相引用,这样引用数也不少啊

          其实大杂志之所以引用数高,也有这个因素。那些发在CNS上的文章,很大部分从大实验室出来,大实验室又往往会在其他文章引这些结果,然后良性循环。

          • 家园 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实验室在一定的领域走的很快,别人跟不上,就很容易形成自己引用自己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还是自我欣赏的话,要么就是这个领域太高深了,要么这些人就是太自恋了。

            • 家园 引自己不能说是自恋

              毕竟一个实验室的工作如果成系统的话,后面文章就是回答前面文章的问题。这时候引以前的成果也很正常。还有一种情况是,老板写了review, 自己引。目前中国IF第一高的杂志当年就是这样起家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