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个谢国忠怎么越看越象骗子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21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谢国忠怎么越看越象骗子

    他的所谓惊人预测能力,本质上就是提前个1-2年预测,什么市场都是衰,如果将来市场没衰下去,那个时候大家也就都想不起他过去说过什么,如果真的衰退了,他就蹦出来说自己早就预测到了。

    谢国忠:华尔街崩溃 全球流动性泡沫2008年爆裂

    2007年08月04日 06:56:58 中财网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言,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着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2008年破灭,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

      

    外链出处

    • 家园 嘿嘿,和张无常差不多。

      不过人家好歹连美国政府都骗了一把。

      • 家园 好奇问一下,张五常应该还不错吧?

        他那单案子就先不提,好像还在打官司,胜负还未知吧?

        但看他的文章,论点不知对错,但逻辑非常严密,毫无破绽,觉得他比谢国忠高明不少吧?

        • 家园 他比较喜欢与众不同的观点,喜欢吸引眼球,

          至于对不对,经济这个东西,太难。不过有一点,当年赵紫阳可是听了他的理论,搞出个通货膨胀。。。。

          最近他又在新浪上歪解论语,真让人找不到北。

          记者: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两极分化,也是海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有拉美化的倾向。

            张五常:这也是胡说八道。这是世银作出来的、很多好事之徒给作出来的。中国农民在近几年改进了很多很多,差距已经是越拉越近了。这是很明显的事,不晓得他们说两极分化根据的是什么资料。大概从2001年开始,农村进步得非常快,这是无可否认的,毋庸置疑的。

          记者:有国际通用的基尼系数啊。中国的基尼系数显示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

            张五常: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谁算出来的?这些人念过书没有?他们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

            记者:你是说,他们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张五常: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是不报税的。你无从统计。你要去问他,他当然说自己穷啦!难道他会说自己赚很多钱么?但是你是可以看得到的,看他们家吃什么饭菜,你就能看得到。看他们家有没有电视就知道了。现在有多少农民家里是没有电视的?有电冰箱的你也可以看得到了。

          记者:中国的失业问题,你不觉得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吗?

            张五常: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下岗,很多人不是被老板炒鱿鱼,而是他自己炒老板鱿鱼。一家公司每年只有20%工人流失就是很好的了。我的一个朋友在东莞开厂,软件企业,一年会有50%的工人流失。没有办法。是他们工人自己要转来转去的,不是老板要炒他们的鱿鱼。是这样子的,工人随时都可以走,转工转得很快。你不能把他们称为失业。

            记者:可是按官方的数据,失业的比例还是很大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

            张五常:这些数字要看你是怎么算的,假如一个人真的想要找工作的话,你找到一个月600块钱的一份工是没有问题的。你去东莞找,马上就有。你600块钱的不做,要做800块的,那你就要花两三天的功夫去找。那么要找1500块的呢?那就难找一点了。

          [QUOTE][/QUOTE]

          • 家园 观点对错暂且不论

            您引用的文字,我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要在逻辑上批倒他其实很容易,第一段讲农民的,只要有具体数字,说明农民的伙食如何差,拥有彩电,冰箱的百分比变化,就驳倒他了。

            第二段有点奇怪,怎么会开厂,却是软件企业,怀疑是笔误,但这细节无关紧要。只要有具体的数字,说明东莞有多少厂家裁员,倒闭,他的论据也就不攻自破了。

            只是想驳倒他恐怕没那么容易,据说很多数据,都是他自己亲自观察,统计出来。我倒是很佩服他这种实践精神。

            • 家园 五常不会高等数学(何新语)

              从草根做起也是他唯一可行的路。

              不过他仅仅考察两广或者东南沿海的情况,很难保证观点全面。

    • 家园 谢国忠光会喊跌,从来看不到哪里会涨

      去年石油70美元的时候, 谢跑出来说,这么高的油价, 世界经济吃不消了, 要经济崩溃, 石油会回到20美元一桶, 大家还记得吗?

      喊了那么多次跌, 就给他撞上一次香港,还就这么一举成名了。

      • 家园 也有喊涨的时候,取决于主人什么时候需要

        2003年6月,央行121文件出台,银行开始控制对房地产商的开发贷款。

        2003年7月,摩根斯坦利与上海永业企业集团合作,入股10%,投资了上海新天地附近的“锦麟天地雅苑”项目, 其短期收益超过了30%。同月,摩根士丹利联合德意志银行,拿下了建行账面值为40亿元的不良资产,其中97%是房地产资产。

        其后,摩根士丹利名下房地产基金(MSREF) 和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合作,共同参与上海永业集团开发的上海永业公寓二期,各自参股25%。

        2003年10月,谢国忠发表《上海房地产是一个泡沫》。

        2004年初,摩根斯坦利和复地合作,投资5000万美元,参股复地黄浦区中高档项目“复地雅园”。

        2004年3月,谢国忠发表文章称:“中国地产市场是10年前东南亚的翻版。”

        2004年4月,摩根士丹利与天津顺驰合作,在天津共同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

        2004年4、5月,央行、国土部连续出台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以及严控土地市场。

        2004年6月,摩根士丹利和金地集团、上海盛融设立项目公司,摩根士丹利占股55%,以受让建设银行账面总值为28.5亿元的不良资产包,也是以房地产业务为主。

        2004年10月,谢国忠再次发表文章《目前的投机是最后的疯狂》,并言之凿凿地说:“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

        此时,摩根斯坦利的收购行动更加“热火朝天”。

        2004年底,摩根斯坦利斥资5亿元人民币,将原来合作项目“锦麟天地雅苑”全部拿下。

        2005年2月,摩根斯坦利耗资两亿美元,拿下了人民广场附近的写字楼——上海世界贸易大厦。

        2005年5月15日,谢国忠15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业存在普遍过热的现象,而这对于汇改是个障碍。

        2005年6月,摩根斯坦利以8.46亿港元的价格拿下上海世界广场。

        2005年7月,摩根斯坦利房地产基金决定以3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明天广场。

        2005年11月,谢国忠发表言论指出,由于日币不断贬值,有可能使得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触发大量热钱撤出中国将使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遭遇危机。12月,谢国忠又称,“出口的快速发展引发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这其中有很多的泡沫成分。一旦出口下降,房地产市场将崩盘。”

        2006年初,摩根斯坦利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报告》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以及开发商的资金紧缺,为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U]谢国忠掉转风向,转而批评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

        2006年4月,摩根斯坦利成立上海分部收购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附近的景观楼盘、陆家嘴中央公寓中的一整栋楼。同期,摩根斯坦利开始着手帮助绿城中国配售1.42亿股股份,集资净额约23.1亿港元。

        2006年5月,路劲基建则通过摩根大通发行1.5亿美元浮息票据。

        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摩根士丹利炒高楼价。当月17日,国务院出台“国六条”。

        2006年6月,世茂集团在香港公开发售,募得资金41.7亿港元。摩斯斯坦利和高盛(亚洲)是此次资本募集的全球发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帐簿管理人、联席保荐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世茂上市前引入摩根斯坦利、渣打银行、建银资产以及DrawBridge作为战略股东。四大战略股东共向世茂注资5亿多美元,这其中渣打银行只占5000万美元。

    • 家园 这些人的话可是忽悠死人不偿命

      兄弟在国内投行做事的时候,一个摩根斯坦利的谢国忠,一个高盛的胡祖六,这俩人可没少给俺们做决策添麻烦。他们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地地道道的利益集团代言人,却偏偏板着一付忧国忧民的面孔隔三差五地指指点点,左右政策。害得俺们土鳖心里那个堵啊,明知道他们是君子爱财,其建议几乎都是大忽悠,却又不能不管不问,掉以轻心,因为保不准哪一天他们的胡言乱语被哪个脑子不清醒的头头采纳。所以,这俩人一开口,俺们一帮人就得好一阵忙活,没办法,谁让俺们是内资企业,爹不亲娘不爱,随时都可能成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那个“鱼”,得时刻准备牺牲自己,保全他人来着。

      这位面相忠厚的谢老兄,干过的事可一点都不厚道。谢从2004年开始明修栈道反复唱衰中国楼市,这期间谢的东家摩根斯坦利暗渡陈仓,悄然在内地楼市四处布局,尔后大幅炒高楼市。等到政府被迫无奈在2006年初开始行政干预房市的时候,一向貌似超然的谢却180度大转弯,转而批评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其东家更是变本加厉,炒作楼市近乎于疯狂,最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点名批评摩根士丹利,谢和他的东家这才算消停。

      谈到这里,还想起来另一个人——朗咸平。这个台湾人学会计出身,专业能力当然有一点,但最大的本事还是能吹,不管吹得多不靠谱都不脸红。这小子自封为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和世界级的公司治理专家和金融专家。只是他这个世界级大概要加个括号,内书“限大中华地区”。这小子还有一招就是经常把他在美国毕业后在世界银行的那3年工作经历拿出来吓唬人。怪的是国内还有不少人买这个帐,中国人官本位的思想重,觉得这“银行”前面加上“世界”两个字,简直比联合国都牛X。俺们出国前的东家就在2001年花了100万请朗咸平做首席经济学家。等俺在美国呆久了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美国顶尖的金融人才全去了华尔街,拿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和奖金,滋润着很。对世界银行这样一个非盈利性组织提供的几万年薪感兴趣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不多却是一定的。俺们的这位首席经济学家为了表示对得起他的职位,给俺们做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报告:《论亚洲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掠夺》,这也是他对俺们付给他100万人民币的唯一回报。事后,兄弟们下面调侃,说这小子不用再研究什么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掠夺了,直接改行研究一下他是怎么掠夺俺们算了,既近水楼台,还有一手的经验和感受。

      • 家园 同感,花了

        这个台湾人学会计出身,专业能力当然有一点,但最大的本事还是能吹,不管吹得多不靠谱都不脸红

      • 家园 印象里老狼是芝大教授吧?

        这一条还是很过硬的...

        • 家园 问题不在于朗是哪里的教工

          而是这个人的狂妄和利用大陆信息闭塞的有利时机,对自己进行疯狂的炒作。当然他本人在这个过程中声名鹊起,捞了不少好处,被某些人冠以“中小投资者保护人”“民企教父”。其实他的手段很拙劣,也不过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把中央政府、国企、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骂了个遍,以搏取一般股民和民企的欢心。他老人家的文章报告闭口不谈如何建设完善体制,只谈对现行体制的破坏。从这一点讲,他和吴敬涟、周其仁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比他一向瞧不上眼的张五常都差了不是一点两点。朗自称从1986年到1998年先后在宾大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却对他老人家为何在这短短的10多年中换了5、6家东家从来讳莫如深。个中原因,河里都是聪明人,想一想就明白了。须知沃顿商学院长期雄居美国商学院前三强,而芝加哥大学可是美国的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学派长期主导美国的经济政策,炸药奖都拿了好几个。这伙计做得最不自量力的一件事就是跳出来支持仰融与辽宁省政府对着干,也不想想当初仰融是如何空手套白狼从地方政府那里攫取资源的。当然,不管仰融怎么折腾,朗本人的名气经此一役比以前更大了。可以说从头到尾,他都是为了自己,也算是给俺们大陆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俺们见识一下典型台湾人那种见利忘义、自私自利的嘴脸。

          朗还有一点很过分的就是讲话不负责任。以大陆转轨时期国情之复杂、矛盾之尖锐、困难之艰巨,就连长期追踪大陆经济的土鳖经济学家都不敢乱讲话。偏偏这个对大陆经济只知一点皮毛的老兄觉得自己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孙猴子无所不能,对大陆的经济政策、投融资体制和企业管理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

          • 家园 哥们也言重了!

            撇开学术方面的问题不谈,郎的优点是善于推销自己,这事实上不仅是郎一个人的特点,大凡闯荡过江湖的应该都学会这手,而我们的缺点是,不分青红皂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说经济了,看看国足就知道了,这个缺点主要还是大家出去的少,见的少造成的,见多识广就见怪不怪了。

            郎压根儿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似乎他自己也没这么说过,要说有,那也是我们的媒体给他封的。郎出身是正宗的财务专家,而且在这个领域应该说还是有所成绩的,特别是关于几个黑幕,充分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专长,如果和国内哪位有一比的话,那就是刘姝葳了。如果想听听某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听听他们的分析,那肯定是有所收获的,要想听听关于煤化油的技术前景,你还是去找橡树村的好,非要听郎来掰,那只能说明你有问题了。

            • 家园 说的好,花你一个。

              郎压根儿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似乎他自己也没这么说过,要说有,那也是我们的媒体给他封的。郎出身是正宗的财务专家,而且在这个领域应该说还是有所成绩的,特别是关于几个黑幕,充分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专长,如果和国内哪位有一比的话,那就是刘姝葳了。

              郎给自己的定位一向是公司财务专家,是会计方面的,从没有说过自己是经济学家。倒是民间,称呼他为经济学家的比较多,天涯曾有个年度唯一经济人物的评选,郎获得了70%以上的选票,远远超过了其后的几位。

              郎对黑幕的揭发,触痛了某些人,比如陈良宇之流,所以,郎在东方财经的专栏被取消了。

              对郎的攻击至今没有停止过,最好笑的是把他在香港的斗室冠以“百万豪宅”之名,其实不过是几十平方的蜗居而已,以香港的房价之贵,一百万的房子其实再普通不过。某些人还以为现在是20年前大陆信息闭塞的时期,以为民众会被“百万”给忽悠了,会成为他们攻击郎的那杆枪,他们错了,事实上,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说郎攫取名利,名,郎是得到了,郎也没有避讳这一点,非常坦然的承认了这一点;而利,在何处呢?

              个人看过郎闲平的节目,节目中,郎闲平并不避讳自己读书时的成绩不好,进入沃顿商学院也仅仅是因为报了个新开的专业,而新开的专业因为报名人少而录取了他,他自揭糗事比较多,没见他虚夸自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