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两百年前的英使团中国之行 -- 阿康

共:💬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两百年前的英使团中国之行

    两百年前的英使团中国之行 西门抚琴

    两百多年的1792年9月21日,大英帝国的朴次茅斯港,筹备多时的远航终于启行了。皇家的“狮子”号战舰,满载着为长途旅行而准备的大量物资,以及准备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在马戛尔尼伯爵率领下,向远在地球另一侧的神秘的中国进发了。那时候,大英帝国的战舰已经来往于各大洲和大洋之间,这样的远行并非是第一次,但是,代表英国皇室,以如此高级别大规模的正式出使中国,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大使和随员们对此行的前途怀着忐忑的不安。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一次艰辛的旅行,仅从时间上来说,当大使先生和他的随员重返英国本土时,已经是1794年的9月3日了,历时整整两年,而且还在东南亚,甚至在中国的华北,埋葬了多名因病去世的同胞。

    使团的人员是这样构成的,首先是大使马戛尔尼伯爵,大使团秘书斯当东爵士,大使卫队司令官本松上校,翻译员柏仑白先生,以及使团的其他秘书、医生、画师、机械师等十六人,大使的侍从人员和仆役十五人,斯当东爵士的仆役三人,卫队由皇家的二十名炮兵士兵,十名骑兵士兵和二十名步兵士兵组成,随行的还有“狮子”号上的官员十五人,海军见习生二十人,其他官员七人,总计约一百三十人,经过将近一年的海上航行和沿途的滞留,终于于1793年的8月5日,“狮子”号抵达天津大沽口,开始了在中国大陆为期将近五个月的访问,这可说是近代史上西方第一次对中国大规模的官方的访问,在中英两国的人民中间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关于这次出使的详细情况,《东华录》、《清史稿》、《乾隆五十八年英机黎国入贡始末》等中国文献都有记载,英国方面,使团的斯当东爵士著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使团的另一位随员爱尼斯?安德逊的日记也在英国一版再版,引起了英国国内民众的广泛好奇。

    使团在大沽口落锚以后,朝廷指派“王大人”(王文雄)随团全程陪同使团的活动,使团人员对这位王大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态度亲和,办事周到。在大沽口滞留几日后,经过繁重的准备工作,使团全体人员和货物,均移至较小的内河船只上,前往天津。沿途,成千上万沿河围观的中国人,给使团成员留下了最初的印象,让他们惊讶的正是天津地区的人口众多和市面繁华。殊不知,沿途众多人群的夹道围观,成了使团几个月行程中最常见的景象。

    船队8月11日抵天津,16日抵通州,离船上岸,准备陆行。此后又是几天的忙乱,当地的地方官员在码头搭好了席篷,将使团的行李和大量的礼物逐一编号,移入席篷暂存,派兵丁把守,也许这些官员惯为皇帝处理类似的事务,在英国人的眼里,一切还算有条不紊。与此同时,朝廷给使团送来了大批的礼物,酒,食物,布料等,地方官员和大使相互宴请。8月21日凌晨2点,使团人员暂住的院子里,鼓声大作,全队人员登车启程,载士兵和仆役的车有60辆,使团官员乘车20辆,载私人行李的车辆不计其数,雇用挑?复00人。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于当日下午两点许抵达北京的城门,五时许抵达“宏雅园”下榻。

    但是,使团准备觐见的乾隆皇帝此时却远在热河。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准备,使团终于接到通知,于9月2日凌晨2时出发,前往热河。5日,过长城,8日,来到皇帝的行宫附近。世界第七大奇迹的长城,给使团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甚至是震撼的印象,同时他们也发现,这里已是中国人烟较少的地区之一,沿途不再有大量的人群围观了。

    9月14日至17日,使团的主要成员在热河三次觐见了乾隆皇帝,其中第三次,是去参加皇帝85岁的生日庆典。老年的乾隆给使团人员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据说他衣着很朴素,没有过分的装饰,态度也很平易,总之没有帝王的盛气凌人的姿态,而自然有让人折服的人格魅力。生日庆典的当天,乾隆对斯当东爵士的公子表示了特别的欣赏,认为这位年轻人既相貌英俊,而又见识广博,应对得体,总之狠狠的夸奖了这位年轻人一番。最后,乾隆将一只小木匣委托大使回赠给英王,木匣里装的是清朝历代帝王的画像,乾隆认为这是他可以作为回赠的最珍贵的礼物。对于使团跋涉万水千山前来的主要目的:两国政府签署有关贸易通商方面条约问题,乾隆则一口拒绝了,他的意思是,既然他已经认可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家尽可以放心通商了,没有必要再签定什么条约。这一点让英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疑心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位皇帝。

    在热河期间,使团成员的行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在被严格幽禁十四天以后,9月21日,使团离开热河返回北京。在北京,使团的行动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这期间,大使与中方的官员举行了会谈,但签定条约的要求仍被拒绝,这让大使更加认为访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中国方面对他们的待遇仍然是很热情的,除了行动受限以外,饮食起居都能得到较好的照顾。双方交换了礼物,英国人带来的礼物,除了精巧的钟表等以外,最大最重的也许是若干门最新式的大炮,以这种先进的武器作为礼物,可见英国方面此行也颇有诚意。

    1793年10月7日,使团接到通知,令其三日内离京回国,这又是让英国人百思不解的事情,命令不可更改,形同被驱逐出境。对于此事件,英国使团方面有种种的猜测,现在看来,较为合理的猜测应该是,朝廷方面担心疾病的蔓延,因为就在这期间,使团中间有因病去世的人,但这是否就是真正的原因,两百年后的今天,谁也不能证实了。

    10日,使团的船队沿大运河南下,沿途除照常有大量的人群围观以外,每到一个市镇,都有士兵的仪仗队列队欢迎,而且鸣礼炮二十一响致意,二十一响礼炮是相当高规格的礼节,沿途居然接连不断的听到,甚至让使团的人员感到有些不胜其烦。船队有时夜航,当地驻军往往手持火把列队为船队照明,这又让英国人感觉到中国方面对他们是十分友好的。

    一个月后的11月10日,船队抵杭州,溯江而上,21日,全体人员离船登陆,陆行至玉山镇,改乘另船。按现在的交通情况来说,江水到常山以上太浅,船不能通行,乘客需登岸走陆路到江西境内的玉山,然后再取水道西行。12月5日,船队到赣州府,10日,全体人员再次离船,骑马坐轿,翻越大庾岭,进入广东境内。在这一段行程中,使团成员真正穿越了中国大陆的腹地,见到了壮美的风光和奇特的民俗,给两百多年以前的这些英国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英国人对中国渔民在江上利用鸬鹚捕鱼的情形感到大为新奇。

    进入广东境内以后,使团成员再度乘船,于12月21日抵达广州,皇家的“狮子”号战舰已由海路先期抵达。至此,这次漫长的旅行终于完成了。

    两百多年以前的这次英使出使中国,虽然并没有如英国人所愿,与中国达成任何商业上的协议,但对中国了解西方,以及西方了解中国,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惜这种相互的了解还十分的肤浅,以至双方还有不少的误解和隔阂,导致了后来的纷争甚至战祸。其实,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肯定东西方的相互理解已经很充分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