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毛泽东评点中国兵法十论一~五 -- 稍息

共:💬3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一无无线电,二无现代交通工具

        分兵两处,远隔千百里确是兵家大忌。

        解放战争时期也有同样情形:一是林彪在东北,二是刘邓挺进大别山。三是粟裕过黄河。前者因有老毛子在东北留下的装备,情况最好。刘邓进大别山是招险棋,是不得以而为之--牵制老蒋,疏缓对延安的压力。争论最大的是过黄河,进入两淮地区。粟裕因此和毛公干了一架。想来粟裕也是不愿分兵东进,远离中原其他部队的缘故。

        • 家园 关于隆中对

          转一篇林洛先生的《三国战略观》中的节选

          3.3.1.隆中对战略

          “隆中对”不过短短数言,却是诸葛亮韬光养晦隐居十年之功。

          “隆中对”的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据“隆中对”战略的实施造成的。蜀国战略基本是依靠诸葛亮的把握,而诸葛亮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来规划。所以说“隆中对”的战略得失决定了三国的历史。

          首先来分析一下“隆中对”的战略。

          诸葛亮以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认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便有望兴复汉室。

          诸葛亮的战略是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等待或者创造机会,两路出兵,最终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这十年当中,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雄辈出,群雄混战,诸葛亮冷眼旁观,为什么竟十年之功才得出“隆中对”这个战略呢?

          天下的形势很清晰。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在中原混战中,几乎是按兵不动,并未参与争夺天下;张鲁占据汉中,不思进取;公孙度占据辽东、马腾占据凉州,远离中原;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占据扬州,张绣占据南阳,吕布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中原混战之后,北方渐渐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官渡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也稳定了江东。)

          要想争夺天下,必须要有根据地。荆州、益州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经济比较发达。荆州是军事要地,益州地方富饶。更主要的是,荆州、益州的刘表、刘璋都不是能够守住自己地盘的人物。而且,北方、江东已定,荆州、益州已经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用武之地了。

          然而“隆中对”毕竟只属于纸上谈兵。诸葛亮闪亮登场的时候,刘备的局面极其恶劣。一方面,曹操积极备战,准备南下。另一方面,刘表及其手下大将都不信任刘备。荆州要怎样得到,怎样应付曹操的大军,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

          这个时候诸葛亮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利用刘琦。将刘琦拉拢过来,一方面可以吸收刘琦的兵力,包括训练精良的水军,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以刘琦为旗帜,平定荆州的领土。

          曹操大兵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亲自上阵,到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了孙权联吴抗魏。

          这个策略很成功。联吴抗魏,在赤壁一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更主要的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可算是没有地盘、没有部队。赤壁之战后,刘备竟有足够的实力迅速的占领了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四郡,算计孙权,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不久后更是分兵入蜀,到夺取益州、汉中,建立自己强大的政权。其实力增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能不说与诸葛亮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而诸葛亮的非凡手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是“隆中对”的战略真的实现了吗?

          其时,荆州已经被瓜分了。曹操占据樊城,使得中原腹地有了屏障。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势力深入荆州。

          “隆中对”战略是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希望的是夺取荆州,向北威胁、牵制曹操,向东制约、压服孙权。荆州已为魏、蜀、吴共有。结果北方受到曹操的威胁,荆州又多了孙权这样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维护自身在荆州的利益,又要和孙权真诚合作的抗击曹操,这种尴尬是“隆中对”战略所没有预料到的。

          也就是说,“隆中对”战略的全取荆州计划,已经失败了。虽然这种失败不能归咎于任何人,但是整个形势的变化,对蜀国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个时候,蜀国并未意识到这些形势的变化,没有修改自己的战略。这样就导致了蜀国鼎盛时期战略认识上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蜀国的由盛转衰。

          关羽荆州立场上的的强硬态度,刘备发动吴蜀之战的坚定决心,赵云以大局为重的忍让主张,诸葛亮的无可无不可的暧昧立场,都是基于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的战略。然而战略本身的矛盾造成了蜀汉领导人的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刘备病死白帝后,诸葛亮才修改战略。

          诸葛亮一方面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修复与孙权的同盟(至此以后,吴蜀再也没有交战)。另一方面,全力经营益州,巩固南方。并且将陇西作为北伐的突破口。以后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进中原,都是这样做的。

          战略调整现实、有效。但是

          “隆中对”战略中两线进攻,相辅相成的思想无法做到,战略所展望的统一天下也不能达成了,只能够勉强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

      • 家园 【注意】关于隆中对的评价,主席其实只说了一句话

        毛泽东读此评点到,“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其它评论文字,并非主席的原话。个人理解了。

        不管你有什么见解,不得不承认:作为军事家,10个诸葛亮也赶不上一个毛泽东。所以,说主席“可笑”相当可笑。

      • 家园

        而本文点评范围甚广,内容够详细的,有兴趣就某一题目单独开贴讨论的,因为内容脱离本贴,请单独发贴。谢谢。

      • 家园 那就拍你一下

        诸葛亮的“待天下有变”也不是胡说,可惜他没有等到,倒是主席等到了,日本人来了。

        诸葛亮的“天下有变”指的是什么呢?隆中对没有说!

        可见他对未来的前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判断。

        主席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他所期待的是日本人入侵,而红军去陕北时,中日全面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可见,主席对未来的规划是清晰的,也是实际的。

        至于说分兵不对,倒是有些道理,但不是主要因素。还用主席的例子,如果以上说法成立的话,主席应该把林刘陈粟等都留在延安才是呀,为什么全派出去呢?

        蜀国的人口,军队都很少。一共不到10万人,还兵分两处,如何能够集中兵力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共军在东北战场的军队人数不比国军少,可见主席懂得如何集中兵力作战。

        主席说话,向来是变得很快的,一会儿说你左,一会儿说你右,一会儿形左实右。高兴了百花齐放,不高兴了牛鬼蛇神。一会儿学海瑞,一会儿庐山会。一般都是有特定的目的的。大家不必太当真,更不可尽信。

        那是政治,在军事上主席是很严谨的。

      • 家园 支持

        其实对于分兵的批评也是站不住脚的。刘备不分兵怎么扩大地盘?不扩大地盘怎么增强实力?不增强实力怎么统一中国?毛主席当年还分兵去东北呢。写这些文章的人不知道是赞主席呢?还是骂他老人家?不懂

        • 家园 英雄不是龙门

          鉴于这个跟贴的口气已经不是正常的讨论问题,删。

          这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删除瓜田李的一个跟贴。不知道为什么,删除后我的IE出了毛病,而且回收站里被删除的那个帖子出现在了瑞典菜的下面?

        • 家园 嗬嗬,你真能搞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谢稍息

      这可真是巨人之评了。

      谁有毛评《容斋随笔》,此亦为绝品也。

    • 家园 主席对隆中对的负面评价正与我暗合

      看来读书是应该不尽信书的。

    • 家园 太祖的武功的确是几百年来第一人。

      要是他老人家的文治同他的武功一样牛就好了。

    • 家园 毛公会观人乎?
    • 家园 评得好,三国迷应该看看,特别是对隆中对的错误的评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