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重发) -- 闲扫落花

共:💬4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重发)

    窃以为,引起中国足球这么多问题的不是职业化,因为中国足球根本就不能算职业化了,职业的只有球员教练的收入,而球队乃至整个联赛的管理水平都严重滞后,从而产生种种弊端。

    首先,联赛本来应该是整个国家足球水平发展的根本支撑点,因此对联赛的经营应该是一个系统长远的事业,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联赛当也如此。但是对中国足球的管理者而言,足球只是其升官发财的进步之阶,只要能糊弄了眼前,糊弄了上级,能让他顺利挪到下一个官位就是过关。只因如此,目前的联赛完全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赛制年年调整,赛程随意改动,足协管理不依规律简单粗暴,在有问题出现时却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其实,在职业化初期,虽然有种种弊端,职业联赛对于中国足球的提高还是有很大促进的,总体来说,目前的国家队水平和20年前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之所以很多人觉得以前的更好,一来是距离产生美,二来和当时对手的水平有关。那时候亚洲整体水平非常低,比较起来我们就突出了。这20年来,中国也在进步,只是进步的速度比对手慢了。

    正常的联赛体系,应该是呈现金字塔型,越高级的联赛队伍越少,这样才能形成优胜劣汰。而中超目前是15支队,中甲还少些,13支,乙级南北两区共有15支,联赛结构严重不合理。之所以会这样,是遗传自专业足球时期的甲A甲B体系。所谓甲A甲B,其实就是正常概念里的甲级和乙级,可是据说如果用乙级的名号,会严重伤害没有甲级球队的省份开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于是在甲级里分出AB两组,大家都在甲级混,其乐融融。记得当时好像是AB各有8支队,总共16支甲级队,乙级有多少不知道。后来早期的职业联赛继承了这样的概念。其实现在的中超中甲继续了这样的把戏,混不进中超的球队,还是可以为自己是甲字号球队聊以自慰,地方足协写工作报告时也不会太难看。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把这样掩耳盗铃的游戏玩了10多年,可见真正完全没有进步的,是管理者的智力水平。

    再说球队,球队要有好成绩必须有稳定的结构,可是中国的很多足球俱乐部,经理,教练,队员都是一年一换,短的更有几个月,好像阿Q给财主家打短工。球队就是游击队,主场换来换去,球迷连自家球队队员还没认熟呢就搬家了。这样的球队,好像随时准备捞一把就跑路的传销公司,怎么能得到球迷认同,又怎么能谈得上经营呢。

    球员呢,早几年可是奇货可居,那时候好像足球是朝阳行业,什么人都想拉起一支队伍打甲A,好像民国初年司令满地爬。踢球的就那么几个,着实抢手,踢球也真能发大财。现在有些王小二过年,遍地开花的足球学校里,都是盯着这锅饭的。可是大牌还是很牛,在队里说句话比经理教练还管用,拉帮结派的好似黑社会,其实还真有混黑社会的,最近好多不是砍人就是被砍业务挺繁忙。所以呢,有钱的就去吃喝嫖赌,或者开餐厅开公司做房地产,没钱的就琢磨着打假球干第二职业,还能剩下一点点心思用来踢球,应该表扬良心还没被狗吃完。

    裁判,不多说了,在足球世界里属于后娘养的,挣钱最少,挨骂最多,风险最大,谁不高兴了都可以骂。

    其实,足球的职业化,是在一个并不适合职业化的基础上硬行开展的,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完完全全的行政体育,和职业体育完全是不相兼容的两个世界。很明显,在世界范围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中,比如足球,篮球,田径,赛车,中国很难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就是在进步迅速的网球上,也是由于相同的原因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球员,都没有真正理解职业化的意义,只知道职业了就能多挣钱,全不知还有职业道德这码事。没有道德的约束,为了钱什么龌龊事都干出来了。中国足球的问题和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样的,矛盾的体制和现实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所以,中国足球的现状,不是因为职业化本身,而是因为我们的职业化是畸形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