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萨索故事(0) -- 橡树村

共:💬343 🌺20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5)

      萨索二厂和三厂,基本上是在1984年左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这算是不错的了。这个时候的油价比较高,虽然从最高时每桶40美元的价位上回落了,但是仍然维持在每桶接近30美元的高位,所以萨索的日子不错。虽然1985年1月南非政府以油价过高为由取消了价格补贴,萨索仍然可以赢利。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1986年,国际原油交易价格从每桶28美元的价格跌到了每桶8美元,回到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候的价格了,萨索没有政府补贴就无法生存。1986年10月,在萨索的要求下,南非政府重新开始补贴政策,和原来的补贴水平一样。

      南非政府能够同意这样的做法,还是要归根到1984年。当时,南非政府以26.20亿兰特的价格出售了萨索二厂50%的股份,同时允诺当油价不好的时候,政府给与补贴。

      油价是个无法预测的东西,1987年中,油价涨到了每桶17美元,但是到1988年底,油价又回到了每桶10美元。显然,南非政府的这种补贴政策,应补不了这么复杂的变化。

      1989年7月,南非政府调整了对萨索的补贴办法,使用低价保护和暴利税的机制。说起来方法挺简单的。当国际油价低于保护价格的时候,由政府进行补贴。而当国际油价高出某个价格的时候,超出的部分,企业需要交纳一部分多余的利润。

      1989年实行这个机制的时候,规定的底价是每桶23美元,高价是每桶28.7美元。当原油价格超过28.7美元的时候,萨索需要支付超出的部分的25%。当油价低于23美元的时候,萨索享受政府补贴。这个做法一直执行到南非新政府上台才进行修订。

      实际上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南非政府对萨索进行补贴也是有利的。当时南非面临着国际制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关键物资的进口也受到限制。南非极度缺乏外汇,货币贬值迅速,国内通货膨胀非常高,在八十年代,南非的银行拆借利率一直维持在年利率20%以上,房屋贷款利率都曾经达到过30%。通过补贴来维持萨索的运行,可以弥补原油进口不足造成的燃料缺口,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外汇。如果萨索不存在,恐怕南非的经济状况更加不好。当然,反抗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人们因此就非常不喜欢萨索了。如果没有萨索,恐怕南非种族隔离政府根本坚持不到1994年。

      在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国际上的石油禁运,南非政府也在考虑其他的合成油项目。这里面,包括现代工艺的页岩油项目,包括一个从煤制造甲醇再合成汽油的项目,还考虑了萨索四厂的可能性。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项目最终都没有上马。八十年代后期,南非政府看上了天然气液化项目。南非南海岸发现了一个天然气气田,预计储量还不小,于是南非政府就决定在南海岸建设天然气液化项目。这个项目1993年建成,使用的是萨索提供的循环流化床合成技术。这家企业位于南非的风景胜地,花园大道的西端MosselBay附近。企业一开始叫MossGas,是南非政府国有企业,2001年与一些其他国有企业合并,并改名为PetroS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ossel Bay是欧洲人第一次从非洲南端到达印度洋时停靠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达伽马的纪念馆。

      现在是南非的旅游胜地。

      【原创】萨索故事(26)

      关键词(Tags): #MossGas#底价保护#PetroSA#萨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4)

      建成后,试车的人员又出了问题。

      当时全世界也只有萨索一厂的人员有试车经验,但是当年萨索一厂参与试车的人员,很多也已经不在工作岗位了。退而求其次,有过反应器操作的经验的人也好呀。但是这些人员都在萨索一厂的岗位上,并没有富裕。这可不是几个月的培训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于是,萨索决定牺牲萨索一厂的生产来进行萨索二厂的试车。

      这时候由于资金全部流向萨索二厂,萨索一厂已经很久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又开始经历不少生产问题。借走有经验的人员,进一步降低了萨索一厂的生产能力,这期间,萨索一厂又开始亏损,一直到1984年萨索三厂建成后,萨索一厂的生产才得以恢复。

      1977年的时候萨索就在考虑建设萨索三厂。1978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加速了这个过程。1979年1月,南非政府与萨索一起宣布要建设萨索三厂。但是这个时候南非政府和萨索都没有财力来支持这个庞然大物了,萨索二厂还没建好呢。解决方法,就是萨索上市,集资来建设萨索三厂。

      萨索1979年在约翰内斯堡上市,首先对萨索三厂的建设进行融资。萨索上市成功地吸引了足够的资金,国家出售了其在萨索中的不少股份,赚了一大笔钱。截止到萨索扩建之前,南非政府对萨索的全部投入,是2.15亿兰特。上市本身,南非政府就得到了4亿兰特的现金,同时还通过一个国家控制的公司保证了在萨索的很高比例的股份。就是算上这二十几年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南非政府也是赚了一笔。这笔买卖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萨索从国有化的企业变成了部分私有化公司。

      但是要上市,就需要有一定的机制确保投资人的钱不会打水漂。技术上的风险,反正外行也都不懂,这个还可以糊弄过去。但是油品这个产品,价格不受南非本地市场控制,虽然七十年代末期原油价格史无前例的高,但是万一价格跌了呢?那样投资人不就真成了牺牲自己成全南非的能源安全了么?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如何保证公司的股票价格尽可能的少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呢?

      这就需要一整套的办法来确保这个企业盈利。具体讲这些就比较复杂了。比较明显的,是产品补贴。生产一升成品油,企业可以得到3.6分价格补贴,同时还有0.9分的税务补贴,加在一起是4.5分。新建的萨索二厂和萨索三厂日产油15万桶,每天政府的补贴就高达一百万兰特。当时兰特与美元的价值相当。

      这个补贴也不是政府自己掏腰包的。燃油么,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这笔钱是通过燃油税的形式由消费者承担的。

      南非这个时候有一个油价平抑基金,起的作用就是尽量的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于南非本地油品价格的影响。具体做法,就是在国际油价低的时候,成品油品不怎么降价,多出来的钱进入到这个基金里面,当国际油价高的时候,成品油价涨幅可以小一些,差额的部分由这个基金支付。

      这个机制基本上可以保证萨索在油价低的时候也可以维持生产,同时也可以部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萨索三厂使用了同萨索二厂基本一样的设计,实际上仅对于在萨索二厂建设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对个别地方对不合理的设计进行了调整。考虑到通货膨胀,萨索三厂的预算是32.76亿兰特。但是按照美元计算,由于南非兰特贬值,实际上萨索三厂的投资要比萨索二厂节省。折合成美元,萨索二厂的投资在25亿美元,萨索三厂的投资大约在22亿美元。

      萨索三厂的建设、试车吸收了萨索二厂的经验,建设速度快了很多,最终萨索三厂几乎与萨索二厂同时达到设计产量。

      点看全图

      建设中的萨索三厂。背景是已经建成的萨索二厂。

      这两个厂子都是萨索一厂的放大,所以,就有很多的放大问题。问题来自各个方面,催化剂,反应管道,反应器,下游设备等等,这些问题直到1986年才完全解决。但是比起萨索一厂所经历的,这些问题就容易多了。

      点看全图

      建成的萨索Secunda厂区

      【原创】萨索故事(25)

      关键词(Tags): #萨索#扩建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问三个问题?

        约翰内斯堡上市的仅仅是索萨三厂?

        二厂和三厂时间上相距不远,产品有无不同?

        “截止到萨索上市,南非政府的全部投入,是2.15亿兰特。”前面不是提到,光光一个二厂建设就花了25亿兰特,怎么这里又变成了2.15亿?

        • 家园 上市的时候仅对萨索三厂进行融资

          萨索的其他部分时候来南非政府逐渐出售的,1984年出售完毕。当时萨索二厂50%的股份就卖了25亿。

          三厂基本上是拷贝的二厂,仅对一些设计进行了改进,产品基本一样的。

          一些文字我需要调整,看来容易引起误解。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3)

      问题解决了,就开始建设了。这么大的项目,人员的招募就是个大问题。整个建设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最多的时候,工地上有两万人,五千辆汽车同时工作。由于使用了两条生产线,在一条生产线试车的时候,另一条生产线的建设还不能停止。这都需要非常细心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个项目为南非培养了大量的项目管理人才。

      高级技术领域的人才可以到国际上去找,工程师呢?南非也紧缺,也需要吸引其他国家的人员。其他领域的还好办,费托合成,当时只有南非有这样的人才,所以萨索不得不放弃了只用白人技术人员的政策,开始大量培训其他种族的技术人员。除了工程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技工,这些必须由黑人补充,所以萨索就有了培训黑人技工的计划。到萨索扩建结束,萨索一共培养了三万名黑人技工。南非的种族隔离政府为了保持对于黑人的优势,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只向黑人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使得黑人没有能力从事任何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进而永远保持对黑人的种族优势。这一做法的影响到现在还能看出来。但是大工程的建设,使得南非的企业不得不培训黑人技工,这大约是种族隔离政府没有想到的后果。

      除了化工厂的部分,萨索还需要建设煤矿。萨索的五个煤矿设计产量达到了每年五千万吨,除了供应给化工厂使用,还向周围的发电厂供煤,并有部分优质煤出口。当时负责煤矿的勘探、建设工作的,后来都成为萨索集团的高层。现在萨索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都是当时煤矿建设时候的负责人。

      点看全图

      连续采掘机

      点看全图

      煤矿示意图

      点看全图

      长臂工作面上的采掘设备

      点看全图

      几个人手上拿着的是Secunda的第一批煤,左边第二位是SASOL现在的总经理Peter Cox

      萨索的煤炭开采也有很多自己的技术特点,我们这里就不详谈了。

      1980年7月,萨索二厂建设完工。建设过程中运输吊装的最大的反应设备重量是330吨,在当时的化工界是罕见的,何况这个庞然大物还需要陆路运输四百多公里。不过这个时候南非已经完成了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运输比当年萨索一厂建设的时候是方便了很多。

      虽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全球石油涨价导致的通货膨胀很高,但是厂子的造价竟然没有超过预算,最终的费用是24.99亿兰特。

      点看全图

      建设中的萨索二厂。画面显示的是CFB反应器,在萨索二厂,CFB是成对出现的。

      【原创】萨索故事(24)

      关键词(Tags): #Secunda#萨索#扩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萨索故事(22)

      技术选型呢?

      鲁奇气化炉是肯定的了,一方面萨索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现在鲁奇气化炉,萨索已经控股了50%。并且,萨索拟使用的煤还是很适合鲁奇固定床气化炉的使用的。

      合成呢?南非政府认为汽油才是值得做的产品,所以选用了循环流化床的技术。这是个很有争议的决定。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反应温度高,生成的轻组分很多,特别是甲烷很多,这样很大比例的产物都需要进行重整返回到原料。而重整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另一方面,循环流化床得到的石脑油组分,就是炼制汽油的原料,辛烷值非常低,只有十几二十几。当时虽然对辛烷值的要求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怎么也要辛烷值七八十的产品。怎么办呢?就需要使用一个叫做催化重整的工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这个也是很耗能的。

      不过使用这个工艺也有其好处,就是副产很多有价值的化学品,我们日后再谈。

      Kellogg这个名字,这个时候已经不用了。经过几次改进,萨索这时候的工艺,与原来的相比也已经面目全非了。萨索现在给起了个新名字:Synthol。这个单词是合成油的意思,合成和油两个单词拼起来的。学术上的名字还是用循环流化床,简称CFB。

      几次大的事故之后,萨索一厂这时候只剩下了三台Synthol反应器在运转。拟建的萨索二厂计划使用8台,每台也比原来的要大三倍。再加上条件的调整,新厂子的汽油产量预期是当时萨索一厂生产能力的十倍。

      1975年10月,预算出来了,25.03亿兰特,考虑了每年8%的通货膨胀。预计有一半的费用要在南非境内消费,这样能够刺激南非的经济。

      萨索二厂的规模,是年产燃料油将近300万吨。对于南非这么一个比较小的市场,这就占据了市场很大一块。问题是,当时南非的炼油能力已经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忽然再建设一个庞大的炼油企业,按照南非的不成文规则,还需要优先销售南非本土企业的产品,那么这些外国石油大公司的投资就会收不回来。于是,谈判开始了。最终,南非政府决定对其他炼油厂闲置的设备进行补贴,来维持投资人的利益。同时,对于这些投资人,南非政府还提供了很多的政策上的好处,比如一些煤矿的开采权,比如政府承担一些输油管线的建设投资等等。

      【原创】萨索故事(23)

      关键词(Tags): #萨索#Syntho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