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名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今天凌晨溘然长逝(图) -- 好猫如诗

共:💬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名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今天凌晨溘然长逝(图)

    名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今天凌晨溘然长逝(图)

    英若诚走得静悄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昨天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不治辞世,享年74岁。

      已抱病在床近10年

      昨天上午,当记者联系到英若诚先生的侄子英宁时,他已从协和医院赶回了家中。“得到消息时确实有些突然,虽然老爷子已经抱病在床将近10年了,其间医院也曾多次报过病危,但他都挺了过来,没想到这次真的成了永别……”话说至此,英宁的声音听上去有些哽咽和沙哑。他告诉记者:“老爷子的生命力一直很顽强,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曾经称赞他创造了几个生命奇迹。虽然走得有些匆忙,但老爷子一直挂念的几个儿女从始至终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应该也让老爷子感到很安慰吧。”

      哀悼的帖子已百多条

      英若诚先生另一侄子英壮回忆,英若诚住院期间和病友、医生、护士相处得非常融洽,病房里经常是有说有笑。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协和医院,值班护士告诉记者,英老的家属已经离去,英老的东西也全拿走了,病房已重新整理过。记者试图采访英老住院期间的病友和相处过的医护人员,但是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英老身份特殊,医院有责任保护病人的隐私,没有权利说话。但是几位护士都表现出对英老的熟悉,医院宣传处也证实:英老的确和病友、医生、护士相处得非常好,因为他住院时间特别长,换过几次病房。截至发稿之前,网上向英老表示哀悼的帖子已经达到一百多条。

      后事将一切从简

      一生追求简单生活的英老在弥留之际并未给喜爱他的观众留下只言片语,英宁告诉记者,早在住院养病期间,英老就曾多次对自己的身后事作出安排,他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亲人表示,将来不要为自己举办任何追悼活动,一切从简。“我们会尊重老爷子的遗愿,所以目前并未有举行追悼活动的计划,只打算家里的亲人聚在一起,伴着老爷子生前最喜欢听的莫扎特的《安魂曲》,为他再送上一程。”

      英达的经纪人也表示:“英老的家属都非常低调,不愿意声张。英老的肝脏一直就有毛病,从今年开始就不太好。周一的时候我们会给大家一个通知。英家是满族,但也不会按特别的习俗来安葬老人家,总之一切从简。”本报综合

      ★英老其人★

      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几十年来他曾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像《龙须沟》里的三元茶馆掌柜、《骆驼祥子》里的车厂主刘四、《茶馆》中的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等。英语“科班出身”的他更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

      ★友人追忆★

      郑榕:他是《茶馆》出国演出的功臣

      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强调,英若诚对于让国外话剧界了解中国话剧、人艺话剧有着巨大的贡献。“我认为英若诚对人艺最大的功绩是,让中国话剧的经典作品《茶馆》出国演出得以实现。”

      田本相:他是戏剧翻译大家

      对北京人艺有深厚研究的著名戏剧理论家田本相,在得知英若诚先生逝世后,说:“国内痛失的是一位戏剧翻译大家。”

      蓝天野:他是厚积薄发的演员

      对于英若诚的逝世,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平静地吐出“可惜”一词,表示英若诚是一位厚积薄发的演员。

    • 家园 不要忘了"围城"

      为了倒时差 刚刚又看了一次

      还是觉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中文电视剧之一

      当然 主要是因为书写的好

      围城,老残游记和半生缘是小刀最爱读的闲书(四十年代前的)

      英老对高松年的刻划真是与钱老的描述相得益彰

      英老的儿子英达的表演也不错

      前不久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三 是本现如今能让我有震撼的为数不多的好书之一

      • 家园 的确不能忘

        英老把高松年那老奸巨猾又贪婪好色本性演得淋漓尽致。

        围城真拍的不错,里面的演员除唐小姐之外,几乎没可挑剔,即使那歪着脖子的陆教授也满可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