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招生按地区划分名额是否合理? -- 忘情

共:💬83 🌺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作为西部考生

        支持一下

      • 家园 这也不尽完美

        大学在什么地方,地方往往都有扶持,颇有一些力度很大的举动。不多给几个名额说不过去,当然,数量值得商榷

        另一个,教育越发达,招生趋势应该是学校越来越自主,而不是相反

        • 家园 这个俺也考虑过一点

          我说的这个是大的指导方针,您说的这个就是‘实施细则’里的东西了。

          不过,您说的我也多多少少考虑过。但是如果在招生时考虑了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支持,那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该地方院校虽然也拿了‘国家’的钱,但该校对所在的地方所做得贡献远高于对国家其它地方,因此也应该在招生时对其它地方给予一定的补偿呐?

          说白了,其实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的支持,并不是单方面的输入。没有stanford,berkeley,硅谷还会在现在那个地方吗?没有周边的这些重点院校,中关村能发展起来吗?

          所以,因为地方政府对当地院校的投入,就要求学校在招生时的照顾,虽说是有一定道理,但绝对不应理直气壮。这个要看学校的性质,总投入的资金来源,不只是近几年的来源。

          越说越复杂了,打住了。

          对了,我坚持的是我上文提出的那个比例相同(即便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国家也可以强行要求这个比例)。你最后提到的自主招生,这个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以我们国家‘人情关系’发达的程度看,我觉得现阶段不能给高校过大的招生自主权。

          • 家园 基本同意

            前一个问题很复杂,招生比例博弈出来是个什么结果,也不好说

            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如果某地录取分数突然涨50分,怕是要炸营的,家长们什么都能忍,但孩子动不得的……

            自主招生眼下不宜走得过快,他的推广,至少需要学术独立自由的环境。但是这是长远目标,也不能因为难就走向反面

            • 家园 分开来说

              私立学校可以自主,不过学位评定还是要控制。

              公立学校作为公共资源,就现在的清廉程度还是算了吧,话说,各校的特招(上交上次刚被爆)早不是啥秘密了。基本上,隶属地方的高校,财政都是靠地方支撑的。比如复旦,上海出了50%的钱,拿了1/3的名额。

              • 家园 教育部拿了地方的钱

                还不给别人名额,它也不好意思

                另外以前也说过,要解决全国统一分数线,还要解决全国统一批卷的问题。试卷跨省批阅,很麻烦,全部改成选择题,好像又对不起考生

      • 家园 基本赞成

        前提是公立学校,100%国家投资和维护。但是地方投资的院校,显然应该偏向地方。怎么说呢,人家父母出钱了,人家子女有点优惠,天经地义。

    • 家园 问题的本质是

      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地区上的不平等。可以说受教育权在中国目前阶段还比较稀缺,如何分配?假如是教育产业化了,自然按照市场经济来分配,价高者得之,那么可以说自然而然就会偏向富裕地区(这基本想民国时代,那时候倒是没人抱怨配额,可是上大学的哪个家里不是非富即贵?)也类似私立学校,经济不好的就要更加优秀才能得到和经济好的一样的位置,这个应该是现实吧,人生来在经济上就不是平等的。另外就是公立了,公立原则上应该无差别,但是也要看公立的财政是来自何方的。假如来自国库自然应该全国一样,假如来自地方,偏向本地,无可厚非吧。目前中国全部100%拿国库的除了些特殊院校,就北大清华,复旦和上交(上海地方和国库各50%)

      所以最不该划区入取的是北大清华

    • 家园 这一句也很关键

      我们国家的著名高校大多集中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这个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地区差异就总会存在的

    • 家园 当然是合理的,问题是,被歪曲了

      按照地域招生问题不大,问题是招收比率呢?

      不能说教育质量高,或者说经济发达地区,就招收好多的学生,欠发达地区,就少招好多。

      我从内蒙出来的,我们那里分数一向不高,但是每年清华北大,在我考试那个年代,加在一起不超过招100个人,而在很多省份,尤其北京,都是几百上千的招,我相信无论哪个省份的学生,拉出头1%来,天赋都是差不多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差异,实际上在大学里面是很容易弥补的。问题就是,在欠发达地区,可能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千分之一都不到,而在北京上海,这个比率应该大于1%吧?所以,我的同学和师兄师弟,凡是在清华北大的,入学1年后,无不出类拔萃。

      录取比例的不同,恐怕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当然更加不能取消了地区分片招生,否则恐怕清华北大会有一半湖北人了吧?兄弟我读大学的时候,系里入学分数最高的,大半都是湖北来的,可是到了大三大四,也不见得那么优秀,还是一样的,基础教育质量高,未必代表进了大学就好啊!

      • 家园 我大学湖北的同学

        高考成绩在大学班级里面算是高的了,可是到了后来全班最差的就是他,连毕业证都没拿到

        • 家园 恐怕不能这么看

          我想老兄也能理解几年集中营似的应试教育对学习兴趣有多大摧残作用……

      • 家园 你的这句话不敢苟同

        “我相信无论哪个省份的学生,拉出头1%来,天赋都是差不多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差异,实际上在大学里面是很容易弥补的。”

        ——————你没有真正招过生,你不清楚中国个省份教育质量绝对不一样。就拿内蒙古的学生来说,前1%的学生质量绝对赶不上江浙或山东前2-3%的学生的素质,这是先天的地域因素决定的。不信你去问问清华北大的老师,如果内蒙古的学生你象你说的那么出类拔萃,清华北大早就在当地扩招了。招生少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生源不行,这是从高考招生历年总结出来的,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尽管招生中有各种不公平现象,但大部分招生老师的还是希望招到最好学生的,这毕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 家园 基础是不一样的,是经济差距的因素

          天赋应该是差不多的,作为国家投资的公立学校,应该对教育不发达地区有所照顾

      • 家园 上千的招有点夸张了吧

        我高考那届北京清华应当200多个,北大也差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