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一篇生态农业的实例介绍 -- 林小蒸

共:💬50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记者的报道有些夸张

      老家在四川农村,印象中不曾种过棉花。我虽然没有棉花种植经验,但是根据我在农村的生活经历推测,该记者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经验,报道内容有夸张。

      用后的玉米面粉拌上瓜果菜皮,就成了狗的美餐

      在四川农村,狗一般不吃玉米面的,也许河北的狗习惯吃玉米面。但是据我所知,狗是不吃瓜果菜皮的,河北农村的狗有些特别哈。

      他的棉田边上,玉米和芝麻像卫兵一样排成直线。

      昆虫不傻,它们会飞越棉田边上的玉米和芝麻,飞到棉田中间去祸害棉花的。

      金磊宁愿相信土生土长的、“经风雨多年”的种子:“本地的种子就像土生土长的人,肯定最适应这地方。”

      据我所知(记不起出处了),中国土生土长的棉花纤维短、产量低,所以才引进印度棉花品种(肯定在1949年以前,具体时间待查)。主人公相信的“土生土长”的棉话品种恐怕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品种。

      退一步说,在农家肥广泛使用的80年代以前,四川农村没有杂交良种、没有大量施化肥和农药时,四川的水稻品种亩产非常低,每亩只有500斤左右。再往前说,1949年以前,中国广大农村没有化肥也不使用农药,完全是100%的绿色农业,可是四川水稻的产量更低,大家伙连饭都吃不饱。

      文章给我的感觉是:是现代科技害了农业,应该完全回归绿色农业。实际上,这完全是记者的煽情。要是绿色农业那么好,产量那么高,改良品种干什么?回到明清时期的纯“绿色农业”算了。

      记者根本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村。

      • 家园 我同意记者有点夸张,或者不够了解农村

        我在下面回帖里也说到了这一点.所以期待"归去"河友能在实地了解后带来更翔实的信息.

        "玉米面粉拌上瓜果菜皮"这句,我也怀疑可能是"猪的美餐".不过农村的土狗如果从小喂惯了这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还是期待归去河友去看过之后的反馈,呵呵

        至于棉田边种植玉米和芝麻,文中说了原因是

        “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往棉花上去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味道,会远远地躲开,棉花也就沾光了。”原来是一个诱引、一个驱避。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有一定效果的.随便搜了一下,也有论文里提到

        用来作混合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紫花苜蓿、三叶草及其它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芝麻等),这些作物除了有利于天敌的增长外[1,5,63],同时还是靶标作物上主要害虫的诱集库[5,47,61].

        所以对这一点我倾向于相信.当然,可能做不到100%,但应该会比没有种玉米芝麻的地里害虫要少一些.

        至于改良种子,以及化肥农药的益处和害处等,这个话题不是现在才有,争论也持续了很多年了,至今也不能说已有定论.我之所以推荐大家关注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觉得在目前所谓现代农业方法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有其他方式的实践存在,并让更多的人知晓.至于到底是好是歹,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安的邻居不也没有向他学习嘛.

        总之,多一些不同的声音出来,是好事.

      • 家园 可能“狗”字是“猪”字之误吧,哈哈!

        用后的玉米面粉拌上瓜果菜皮,就成了狗的美餐

    • 家园 我知道美国有一个华人基金也资助这种项目

      好象是叫华黎?做的还不错,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一个项目要做得好的关键还在当地人的素质。一是要勤劳自立,一还是民风朴实。

    • 家园 这是现代的修行者啊!
    • 家园 如果不能解决人力成本的问题,这种做法注定是个小众行为

      好像央视新闻调查里也介绍过一个农村问题专家在河北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具体叫啥名字忘了。

    • 家园 谢谢!

      那是我的目标,人应与万物和谐相处.

    • 家园 好文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