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一篇生态农业的实例介绍 -- 林小蒸

共:💬50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杂交种子应该还算是生态农业吧?

        不是杂交的还有么?九千年前的水稻种往哪里找去?

        • 家园 在非洲,杂交水稻的表现就远不如国内

          赤道线上的一个什么国家,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中国的杂交水稻,那么肥沃的土地、那么适宜的气候,就是化肥、农药供给不足、同时虫害鸟害严重,还是样板田、产量不及国内普通水准的一半。

          • 家园 杂交不是这么推广的

            不同的地域有不用的特征,这个地方好的到另外一个地方就不一定好。

            各地的阳光、土壤、水、病虫害情况完全不一样么。

            所以无论一个品种多么成功,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都要进行试种。国内都需要如此,何况在气候条件生态条件完全不同的非洲?

            • 家园 忘了告诉你……

              即使杂交稻表现不如国内,试验田的产量也达到了该国原来水稻产量的3~5倍——你说这个品种在当地到底算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呢……

              • 家园 提高产量就算好么

                不过还是应该找适合当地的杂交品种。

                非洲的粮食问题是大问题呀,这么多人饿肚子。

    • 家园 花好文推荐

      乡土知识实际。这生态农业是人类的希望。

    • 家园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

        如果他的方法真象文中说的那么好,周围农民不会没有人去学。

        农家肥有农家肥的好处,但如果农民全只用农家肥,到哪里去找那么多?

    • 家园 听起来象俺们家邻居,呵呵

      我父母当年下放的农场就是棉产区,我从小做过从棉花撒种,间苗,施肥,打顶,打农药,以及最后摘花等几乎所有与种棉花有关的农活.包括最后的棉杆也是要拔出来抱回家做柴禾的.

      听起来亲切呀,俺从小在农场长大,呵呵,你不是俺们家邻居吧?

      • 家园 啊,哈哈,难说哦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偶从小也是在农场长大的.

        其实,因为棉花需要用大量的农药.

        很多棉产区都是某些病高发区.

        • 家园 原来一个左邻,一个右舍
        • 家园 想了想

          我们那里好像没怎么听说别的流行病,不过血吸虫病不少...但那个是跟水质有关,应该跟棉花无关,呵呵

          另外就是,农药太常见,所以服毒自杀的事时常听闻...

          • 家园 当年大搞群众运动治疗血吸虫病

            一个大屋子里一排排躺满了病人的,好有气势!俺当时还小,总是嘀咕:俺咋得不了这个病呢?多cool!

            千湖之省,绿水青山,难免有血吸虫的,虽然他老人家的著名诗篇是有感于浙江的事情。

            • 家园 这个太变态了……要知道血吸虫病很痛苦的……

              要不然老毛也不会专门写诗赞扬消灭之……不过他说的是江西东北的余江县,不是浙江哈。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人民日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