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人眼里的“典型日本人” -- 萨苏

共:💬56 🌺1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日本人眼里的“典型日本人”

    中国人看来,日本人都是肩宽眼小胸平萝卜腿,很难发现有什么两样,而且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日本基本没有少数民族,难道日本人和日本人还很有区别么?

    在日本呆得久了,才发现“日本人”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在日本人自己眼里,还可以分成好几种的,在他们看来,有的区别还深若鸿沟。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人认为哪儿的人算是“典型的日本人”,是怎么给自己分类的。

    到日本不久,就碰上了一个“当众分裂国家”的日本人。那是一次座谈会,席间萨和邻座的一个日本老教授讨论中国饮食文化,随口说到中国人常用猪耳朵下酒,说得高兴,老先生却一脸的不可思议 – 这东西也可以作来吃?!萨有点奇怪,要说欧美人士不知道猪耳朵可以下酒并不奇怪,这日本和中国总是说一衣带水一衣带水,对猪耳朵这样的美味也没有概念么?

    事实上萨是孤陋寡闻,日本人还真没有猪耳朵可吃的概念,他们祖上养过一段猪,或许因为方法不当,竟然给养绝种了,只好明治维新时代从欧洲再次引进,包括有关猪肉的菜谱也是全盘西化,以欧洲人的习惯,自然没有猪耳朵的做法。

    萨当时对此一无所知,于是问道:“在日本,没有猪耳朵料理么?”

    老先生摇摇头又点点头 – “冲绳。。。冲绳人吃猪耳朵的。”说完了又作恍然大悟状 – “冲绳人不是日本人么 – 冲绳人是中国人么(这话萨不是夸张,原话照录,而且,在日本的朋友可以证明一下,和日本人讨论琉球群岛的饮食,他们一不留神就会说出这句话来,一点儿也不稀奇),日本人不吃这个东西的。”

    此言一出,座上的日本人却没有谁觉得奇怪的,表情很平静。萨马上追问一句 – 冲绳人不是日本人是中国人?此话怎讲?(心里说如果日本认为冲绳是中国地方,还哪会有钓鱼岛之争呢?)

    老先生略带卖弄地比划了一下 – 冲绳人和日本人长相不同的,他们的头很圆,上门牙中间还有一条缝,。。。说到中间发现自己的问题,赶紧强调 – 他们祖上是中国人,现在不是了。。。

    哦,明白了,原来是日本人对国家民族分不清的概念在作怪。日本和中国或者美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它自古基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所以很多日本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区分不清,谈到“日本人”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大和”民族的人而已,并不是“日本国民”的意思。于是,冲绳人就经常不自觉地在闲谈中被排除在“日本人”以外了,今天日本人到冲绳去旅游,还往往带着一点半出国的兴奋。

    慢慢地了解到,在日本和冲绳人一样被看作有点儿异类的,还有一个族群,那就是北海道的土著 – 虾夷人。虾夷人有名阿伊努人,是一个古老民族,一度曾占据日本本州岛北部,后来被逐渐压缩到北海道,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日本古代幕府的将军称号叫做“征夷大将军”,里面这个“夷”说的就是虾夷。明治维新的时候,这里还成立过“虾夷共和国”。所以,按照日本人普遍的看法,这些北海道的土著,也是很另类的。谈起虾夷人的种种,日本人也和谈外国人差不多。

    有趣的是他们谈起虾夷人和日本人的区别,一大证据也是饮食 – 那些北海道人吃羊肉,日本人不吃羊肉。。。

    不过,中国人对这种区别可并不在乎,抗战胜利之后,中国曾经出了一本叫做《图说抗日战争》的画册,第一页就是一张茹毛饮血的虾夷人照片,用它说明日本走进文明国家还是非常近代的事情。

    知道了这样两种“另类”的日本人,引发了我的兴趣 – 在日本人眼里,什么人才是纯粹典型的日本人呢?我所在公司的同事倒是哪里的都有,一问之下,才发现答案很让人困惑。

    在外国人看来,住在本州,九州和四国三个岛屿上的日本人,毫无疑问都属于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看法却矛盾而往往大相径庭。

    接触过几个老家是四国的日本人,都显得有点怯场,细问之下才知道四国人在日本常被看作典型的乡下人。没办法,四国没有大的城市,工业也不发达,说的方言也有些土气。因此四国人与本州,九州人相比有些自卑也就自然了。这当然不表示四国人被排斥在日本人之外,只不过多少有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那种感觉。

    然而,另外两部分的日本人看法就针锋相对。大阪京都为代表的关西人和东京为代表的关东人相互排斥。关西地区是日本传统的政治中心,直到江户时代东京都还是偏远地方,所以关西人的历史优越感很强,常常指斥关东人是暴发户。而关东人占据今天日本的首都,又反过来说关西人落后于时代是土包子。两边都认为自己最代表日本,谁也不服谁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碰上两边的人互相叫板,听起来那才有意思呢 – 电视里有时候可以看到这类节目。关西人说关东人都是跟着欧美学出来的假洋鬼子,不是传统的日本人,所以冷漠没人情味。关东人马上反唇相讥,说你们关西人都是商人,自古以来无商不奸,你们口蜜腹剑才更没人情味。

    这种争论中,萨在日语学校的老师白井先生说今天是关东方面略占上风。这主要因为关东地区的日本人使用的是日本的普通话,而关西地区的日本人固执地使用一种很多日本人都听不懂的方言 – 关西弁。要知道,在日本要是找外语学校的招生广告来看,关西弁可是与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并列的。用的语言都不是标准日本话,怎么能称作典型的日本人呢?关西方面因此失分不少。

    以萨这个外国人看来,总怀疑日本人把关西弁和外语并列起来带有一种恶搞的性质。感觉上,关西弁在日本的地位,和粤语在中国的地位差不多,虽然区别不象粤语与普通话那样大。而日本的相声,小品,滑稽剧,大部分演员无论出身何地一上台都是一口关西味,从这个角度说,关西弁又类似赵本山的东北话了。

    作为外国人,能够把日本人分类到如此地步,自以为已经得其精髓。然而,前几天白井先生娶儿媳妇,才明白日本人自己的分类远比我们认为的复杂。白井先生因为娶了个长崎的儿媳妇而洋洋自得。

    “长崎人和一般的日本人不一样。长崎是日本最早和西方打交道的城市,所以长崎人很洋气的。我的儿媳妇,二百多年前家族有荷兰血统呢。。。”白井一副崇洋媚外的模样,得意洋洋地介绍。

    可惜,白经先生介绍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他的全家福,里面女眷都排在一起,萨看了半天,只能是“哪里哪里” – 实在看不出他的哪一个儿媳妇有一丁点儿的外国人模样。

    大概,在外国人眼里,永远难以发现那些微妙的区别吧。用姜昆先生当年的话说 – 您老外了吧。

    [完]

    关键词(Tags): #关西弁#虾夷#冲绳#大和
    • 家园 日本人细看还真是有点差别

      赵括在日本的10年,有9年在横滨。到后来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了,看其他地方的人看不出来,看横滨人一看一个准。美国这边遇到的第一个日本小女孩感觉就有点像,一问是川崎人,和横滨也算邻居。我可是从来不刻意去琢磨这个那个民族有什么差别的。

      • 家园 来日本前

        和一个日本朋友聊过对名古屋的印象,他的前妻是这里人,他对名古屋人的印象是:小气而且好面子;

        小气与否咱接触不多没看出来,倒是发现比比皆是的“LV”挎在从20到70岁的女士手上,在东京玩了几天也没有如此高的比例,或者东京有更加高档的品牌?

        还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很多女士将高价买来的奢侈品低价转让给二手店(价格基本不会高于原价的1/3),然后再去买新款的奢侈品。或者这个并不局限在名古屋,不过在日本朋友的眼里,这也算是“好面子”的一个表现吧。

        • 家园 其实不光看品牌,还要看款式、质感和独特性

          高端品牌里面的大陆货,也只能是中产人士的虚荣奢侈品。有米又有品的人(比如咱河里的... 那谁,大夥儿心里有数儿,就不点名儿了啊~),要买高端品牌里设计感好的货色,甚至会买限量出售的收藏版货色。有米却没品的人,当然是买高端的,但良莠不齐而且风格跟自己不协调的货色比较多。有一阵儿章小惠挣的就是这种香港富婆的钱,带着她们去法国血拼。有品却没米的人,比如你们东京的很多对时尚天生就很有感觉的MM们,多半会买次一档品牌中比较别致有 style 的货色。没品没米的人,比如,某酒,也就 window shopping 一哈,再抹抹哈喇子神马的...

        • 家园 东子, 俺以后见你一次花一次啊,

          俺最近赚了

    • 家园 看来日本人最看中的是改良品种。

      我的儿媳妇,二百多年前家族有荷兰血统呢。

    • 家园 其实很多欧洲国家也是什么杂碎都吃的

      要说欧美人士不知道猪耳朵可以下酒并不奇怪

      欧洲大陆上爱猪及杂碎的国家还是很多的,法国德国,东欧诸国,吃猪杂碎的法子多得是。就说猪耳朵吧,我的房东是法国人,上回我带回一盒猪耳朵,她说他们法国也吃的。刚才我一搜,还真是的,有种面包就是夹猪耳朵。

      只有英国佬不会做菜,听说唯一一道名菜叫做炸鱼。他们的后裔美洲红脖子在做菜上也是不灵光,于是想出个装文明的办法来掩饰,结果秧及池鱼,好像白人都不会做菜似的。

      其实欧洲古代牛逼过的国家,在现代普遍是美食大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波兰,菜都是很有名堂的。我觉着可能农业文明一发达,这个做菜的本事就出来了。

      • 家园 老外舌头比耳朵吃得多

        在卖熟食的地方能找到牛舌猪舌,但真还没见过猪耳朵。中国菜好像很少有舌头。

      • 家园 有点儿意思

        按照您列举出的这几个国家,俺也说个规律 --- 远离日尔曼种的国家和民族,美食

        概率比较高

        按古罗马人的记载,日尔曼人天生就习惯于粗陋艰苦的生活,缺乏对生活品质的精

        益求精。

        不过呢,这话放到英国人身上又不合适,因为他们还是很追求生活品质的,只是菜

        肴方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所以可能还是您的规律更有道理些。

        今天的美国人,出身和格调高不高,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接近不

        接近,这也包括对英国那种烂了吧鸡、寡而无味的菜肴的接受程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