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旅顺之行的异样感觉 -- dfindy

共:💬23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旅顺之行的异样感觉

    那年暑期情况特殊,学校六月初便早早地停了课。我们同系的几个老乡一商量,多出来的时间咱们拿它游玩一番,大家就搭伴一起到十六铺码头搭船,同奔大连而去。

    头一次坐远途船出海,路上自然感觉很好,很兴奋。到了大连,高中老同学热情到家,吃住都安排得十分周到。中间有一天忘了是周末还是同学逃课,选了旅顺一日游的大巴,一起到旅顺游玩。

    车上有导游,很热情地服务讲解,去的几个点都是固定的,有俄总督府(现博物馆),旅顺监狱,白玉塔等等,好像还有老火车站,苏军纪念碑。导游那一整天的介绍里有一半是关于日俄战争的,乃木希典,二零三高地,乃木的两个儿子英勇献身等等等等。白玉塔很高,虽叫塔但并不是宗教建筑,实际上是日本人纪念日俄战争十几万阵亡者的纪念碑。那时大一的我不象现在一样爱发感慨,可当时也觉得不很对劲,这破东西不炸也就罢了,还拿它四处招摇,怎么也没人管管。

    这一日游下来,让人感觉旅顺就是日俄球案上的乒乓球,今天日本赢了建个塔,明天俄国人扳回一局就再建个碑,当时咱们中华积弱让人摆弄来摆弄去也就罢了,可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不知只是当地旅游部门的原因,还是有更深的历史群众背景,外地游客离开旅顺后的感觉是旅顺对历史极其超然的态度,也不难领略到有些人对日本的亲近感(注意,不是现在的日本,而是殖民中华时的日本)。

    这篇小文我写的很慢,十几年前的事不是凭空浮现,而是近来看了有些帖子后有感。我一边写一边提醒自己注意别人的感受,别无故伤人,有几句话写完后又忍痛删掉。负面的东西就不多说了,讲个正面的例子。说起日俄在东北争夺,历史遗迹多的地方除旅大外没哪儿赶得上长春了,十四年的伪都,应是日本人投入最多的地方了。几年前看中央九台文化节目,演一个关心历史的老头,对大量伪满遗物(不是文件,是些龙床龙椅之类)烂在地下室很心痛,说诺大长春竟没一家保管展示伪满东西的地方,老头费力费钱出来要开私人博物馆,结果还遭到许多阻拦。我要叫个好,不是给爱历史的老头,而是让东西烂在地下室里的长春有关政府部门。

    关键词(Tags): #旅顺(当生)
    • 家园
    • 家园 感觉这个跟爱沙尼亚迁苏联英雄纪念碑差不多的事儿

      爱沙尼亚从前是被苏联强占的、旅顺从前是被日本强占的;

      后来苏联跟德国在这里激战、苏军胜、留下纪念碑;日本则是跟俄国在这里激战、日军胜、留下纪念碑;

      爱沙尼亚脱离了苏联;爱沙尼亚人总想着把苏联纪念碑给搞掉......那边厢旅顺也脱离了日本的控制回到中国怀抱;咱们的人也自然想要把日本纪念碑给搞掉咯.....

      是挺像的吧?

    • 家园 有异样的感觉正证明了保留还是有效果的

      去旅顺白玉山和鸡冠山参观的中国人大都有这种异样的感觉,老兄(或老弟)大概没来得及去万忠墓和日俄监狱,如果一圈都转下来,是不是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保留这些建筑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吗?卧薪尝胆,这就是我们要尝的胆!

      当然,俺坚决反对一知半解的导游夸张什么乃木的决心和英勇-仅就指挥水平而论,他也是个很愚蠢的将领。另外,说旅顺到处是日本人,大概就是不了解情况了:旅顺只是大连的一个区,至今仍不对外开放,外国人去必须报批,当地司机一般不拉外国人,抓住是要扣驾照的;当地老百姓多年养成的习惯,也是很有防范意识的。

    • 家园 东北地区,像大连之类的,日语比较普及,到今天成为外包

      的基地.可以类比的大概是印度的班加罗尔相对于今天的美英,被殖民的历史使得今日的英语外包成为优势.

      当然,印度人比较谦卑,愿意一直当打杂的,永远当下去,我们中国的,掌握日语,可以提高就业,提升经济,最终的目的是要和日本竞争.

    • 家园 说得好!花一个!
    • 家园 旅顺早就成了日本人朝拜的圣地

      那里到处都是日本人,朝拜他们日俄战争中的辉煌。

    • 家园 满洲国是沉默的历史。。。
    • 家园 真的有很多日本人去祭拜吗?
      • 家园 肯定是有

        去年和一小日本聊天,他说他假期去了大连。问他去了哪里,他说去了203高地。当时一头雾水,后来一查,原来是这个地方。

        心下很不是味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