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 破解岳飞被杀之谜 -- 稍息

共:💬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 破解岳飞被杀之谜

    破解岳飞被杀之谜

    也许是拜刘兰芳的评书联播之赐,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前

    些天教育部的官僚们闲着没事儿干了,想学学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样儿,把岳

    飞从民族英雄的宝座上拉下来,惹得网上网下纷纷声讨教育部,岳大帅着实又

    红火了一把。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

    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

    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

    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

    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

    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 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

    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时候,什么大叛

    徒,大内奸,大工贼,还说是铁证如山,永远不许翻案呢,后来老毛一翘辫子,就

    全成了诬蔑不实之词了。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比张春桥姚文元的

    水平可高多了,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

    “莫须有” 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

    东即将腿翘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讥笑说:“隔靴搔痒。”弄得朱德

    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我们知道朱彭二人关系不错,朱德很有几分想为彭德怀

    开脱。尽管如此,朱德也只不过是批判的态度温和一点儿罢了,绝不敢说:老彭

    只是可能想造反吧,但是没有证据。

    那么秦桧的“莫须有” 三个字,会不会也是有弦外之音呢?只不过想告诉韩世忠:

    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

    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只有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贞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涣,熊廷壁就是稀里

    糊涂被杀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

    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

    井有条。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

    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可是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12道金牌召回岳

    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

    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

    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

    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反对议和,是铁杆主战派。老蒋说过,能战方能言和,

    怎能单单为了和谈而自废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坏和谈,那么杀了也还说得过

    去。可是岳飞已经乖乖地收兵回来交了军权,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当时和岳飞齐名

    的抗金明将韩世忠也是坚决主战的,赵构把他和岳飞一起召了回来,罢了军权,但

    是韩世忠仍然是高官厚禄,过着幸福的腐败生活。

    赵构初识岳飞,是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岳飞大概才是个连级干部,“飞上书数千言,

    大略谓: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

    越职夺官归。”赵构不是胆子大的人,岳飞要他亲自随兵打仗,如何肯听?于是以

    非法越级打报告的罪名罢了他的官。呵呵,“严厉打击非法上防”,古已有之。

    于是岳飞只好投靠张所,从头干起。岳飞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这赵构

    倒也是不念旧恶, 绍兴三年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李山、

    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皆隶焉。”封了岳飞个省军级干部,而且题字,发奖旗

    “精忠”。有趣的是岳飞背有四个字是“尽忠报国”,“精忠,”“尽忠”,怎么

    如此相似呢。

    这样,赵构和岳飞的蜜月阶段就开始了。岳飞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青的,

    可是赵构爱惜人材,破格提拔。

    绍兴四年,“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

    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

    赵构已经把岳飞看做自己的嫡系了,越过中央军委,自己亲自写命令。岳飞也真

    给他挣面子,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

    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二十几岁就是候爵了,老妈也封了国夫人。这还

    不够,“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岳飞说眼睛有毛病,

    不想带兵了,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而且加官进爵,几个月之中就由候爵提拔到

    公爵了,可以说是少有的殊荣。就在这一年,赵构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国的监狱

    里。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

    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

    否,许飞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

    不怕岳飞乘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会造反。“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

    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

    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

    下诏书要他继续干革命。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

    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

    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

    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从幸建康,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这一段

    更说明赵构和岳飞的私人关系极其融洽,声色犬马,可以无所不谈。“拜太尉”,

    封了个副总理级的官儿,和当年高俅的级别一样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

    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岳飞和另一个元帅张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

    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

    趋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悦。”这是岳飞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

    点儿毫无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有没有偏袒他,怎么能把抗金救国的大业置

    之不顾,辞职不干了呢?莫非岳飞此时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了不成?

    八年,“命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让岳飞和皇太子建立亲密关系,看来赵构是准备以后让岳飞做托孤重臣了。不过这皇

    太子也不是赵构亲生,而是个养子。肯定赵构也有个什么阳萎之类的不育症。有这类

    症状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岳飞以后的日子怕也难过。

    九年,“以复河南,大赦。。。。。。。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三

    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继续加官进爵,兼任首都的市长。

    十年,“金人攻拱、亳,刘??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

    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把大权都交

    给你了。可见此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高度信任的。但是,这距离赵构杀岳飞只有一年

    的时间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杀他不可,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了。

    其实赵构本是个多疑之人,就是在给岳飞加官进爵的时候也不忘试探。当岳飞屯田

    的时候,“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的反应。岳飞是个

    极聪明的人,“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

    己不会做曹操,通过了赵构的测试。

    不过,岳飞也不是非常会来事儿的人。想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剪攻打

    楚国,王剪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手下人

    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剪笑着

    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

    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不好

    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d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好酒,

    皇上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未灭,何

    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飞是武将

    啊,不怕死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

    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得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赵构大

    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年,

    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

    号,。。。。。。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

    俟岳家军来即降。”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

    如果当年林彪在东北管四野叫“林家军”,肯定不等进关老毛就会派人把他干掉。

    自古皇帝们的心是相通的,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那么,从

    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了呢?

    (待续)

    • 家园 读完后,感觉好象真是的有~
    • 家园 玉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吧? 可以烧红了烙字麽?

      不管怎样,还是佩服您丰富的想象力.

    • 家园 ding?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合了杜工部的诗: 语不惊人死不休
    • 家园 大家注意:这家伙在做广告――

      这是最近要播出的港台版历史题材连续剧《大宋传奇》第28――41集的内容,怎么回事?提前泄密了?

    • 家园 希望稍息朋友以后能够多多提供象这样的趣文啊~

      在此先向老兄道声谢!

    • 家园 嘴合不上了
    • 家园 妙文,谐趣横生

      虽有几个细节错误,但瑕不掩瑜。开府仪同三司哪里是什么首都市长?只是排场等级同三司(最高级别)而已。

      文中说岳飞和赵构关系约同于林彪和毛泽东确实为妙论,记得本人旧贴中形容为清世宗和年羹尧的关系。这种关系最亲密也最不牢靠。我觉得这也是本文着眼点所在。

    • 家园 这个想象力,绝

      what's that website?

    • 家园 可以拍电影了
    • 家园 读完了, 服了。

      不如转龙门。

    • 家园 真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啊,呵呵。

      赶得上黄易了。假以时日,又一架空历史学家出世也。

      • 家园 此典型的歪批历史,拿来请诸公一笑。国内还有这样读历史的。

        附后另一文: 历史之海:岳飞被杀之我见

        作者:最小二乘法 鸡毛掸子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靠兵变起家的,因此,宋朝非常注意防止武人权力过大。有宋

        一朝,始终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加强中央禁军,削弱地方武装;而且,兵权归枢

        密院,“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武将不得掌握政权。这套兵制的确有效预防了

        军阀割据情况的出现,但真正打起战来,就显得官僚主义严重,指挥效率低下了

        。这可能是导致靖康之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南宋之初,主战派占了上风。这时

        ,各路反金力量蜂起,在北方有大量的起义民军,如太行义士、五马山寨等等;

        南宋的正规军里也出现了张俊、韩世忠、岳飞等名将;朝庭任用李纲、张浚、赵

        鼎等人为相。这种形势下,论民心、论实力宋国皆可与金国一战,如果赵构朝廷

        能上下一心,未始不能光复北方。

        但是,南宋的主和派最终占据了上风。我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出

        在高宗身上──他患得患失,抗金不坚决。

        徽钦二帝被掳走后,金人并没有把他们杀掉,如果南宋抗金成功,徽钦二帝被放

        回,那高宗地位的合法性将受到严重威胁。这两个昏君恐怕是赵构最大的一块心

        病,也是主和派手上的王牌。在这种微妙心态下,赵构最终选择偏安南方,一味

        妥协,只防守不进攻也就不难理解了。

        高宗任用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桧(字会之,史载他是金国的奸细)为相,乘着绍

        兴十年岳飞大破诛仙镇后的有利时机,与金人达成了和议。而张俊、韩世忠、岳

        飞等将领先后被召回并解除兵权,分别封了枢密使、枢密使、枢密副使。这叁位

        当中,只有张俊是“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交权的(因此,他被后人斥为秦桧的

        走狗,至今还“跪”在杭州岳庙里);而岳飞则是朝廷动用了多达十二道金牌才

        勉为其难被“请”回来的。在这里我要申明:我并没有反潮流而动、褒张贬岳的

        意思,我只是想说明岳最终被杀的来龙去脉。

        宋朝的枢密院相当于中央军委,就算副使也有正二品,都是紫袍玉带的官。按照

        宋朝的一贯传统,为防止武人座大,为将的是不能带兵太久的,而在当时,军队

        已经出现了“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的旗号,应该说已经出现各立

        “山头”的苗头了,因此,高宗召回张韩岳叁将属正常行为,并不能看作是专门

        要害岳飞;更何况当时正在和金人和谈,南宋做点和平姿态也是自然的。当时,

        岳飞叁十七岁,张俊和韩世忠都已五十出头,论资格,岳飞参军时张韩二位就都

        已经是将军了;论战功,岳飞并不比张韩二人更彪炳,所以,封岳飞为枢密副使

        也算是待他不薄了。

        然而,岳飞当了大半年的枢密副使以后,于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

        ,同年十二月被杀。请大家注意,岳飞并不象袁崇焕那样,一被崇祯召回就进大

        牢,而是当了一阵子二品官之后才被革职查办的。或者说,岳飞在回到杭州之后

        ,有一段时间是自由的。我相信岳飞案是冤狱,但在冤狱发生之前,朝廷可能对

        岳飞“考察”过一段时间,在经过反复考虑后,才决定了要拿他开刀。看来,岳

        飞最终没能得到高宗的信任,被主和派所左右的朝廷终于下决心放弃岳飞了。

        岳飞是南宋最坚决的主战派人物之一,他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而

        这恰恰是高宗最忌讳的;在张韩岳叁人当中,岳飞最不“听话”,最不受中央节

        制,可能朝廷对他早有成见;岳飞在叁大将当中资格地位最低(他一直是宗泽的

        部下,宗泽死后,才独当一面),影响力不如张韩二人大,杀他既可以起到“杀

        一儆百”的作用,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麻烦。因此,主和派想打击主战派,杀他

        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成了刀下鬼。

        我不想臆造历史,但查来查去,始终找不到岳飞当枢密副使时的言行记载。这段

        时间的岳飞在历史上是一片空白。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当时的监察御使万俟(上占

        下同,音“卸”)罗织的“莫须有”罪名(史载,这些罪名皆出于秦桧的授意)

        。我猜想,这段时间主和派和皇帝都或明或暗地拉拢过岳飞,但岳飞可能“过直

        过愚”,进一步得罪了他根本就得罪不起的人。唉!可怜可叹。

        岳飞是一代将才,对异族侵略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而且在带兵时并无造反之实,

        调回临安之后,更不存在搞兵的可能性,可惜的是,他的行动和当时最高统治者

        的意愿相违背,岳飞不愿意妥协,遭来杀身之祸就成了迟早之事。放在今天的角

        度考察这段历史,无论他在人格上有没有缺点,方法上是否有不够“技巧”的地

        方,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同情,应该得到历史的肯定。

        但是,历史也有不公平之处。比如说,把张俊归为奸臣就属过苛了,张俊论抗金

        的功劳绝不在岳飞之下,就因为他后来妥协了,就被贬为秦桧一党;把秦桧骂成

        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大“宋奸”也不甚公平,他只不过是一个软弱派,小人而已

        ;真正该骂的应该是宋高宗赵构,可历史似乎把他和秦桧的角色互换了──呵呵

        ,皇帝还是不骂为好。

        另:

        1、给岳飞翻案的是六十年后的韩?麟校□□侵髡脚桑?

        2、我认为,岳飞精神──一如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来看,再怎么褒扬也不过

        分;但“岳飞”或“雷锋”只能被看作是这种精神的一个表征符号,不应该把作

        为符号的他和事实上的他划等号。精神是抽象的,是可以脱离任何具象的个体而

        单独存在的。历史上的岳飞这个人并不等同于我们所了解的那个作为一种精神的

        象征符号的岳飞。对真正的历史上的岳飞这个人来说,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已经

        不重要了。

        3、我认为南宋最值得称赞的抗金英雄应该是虞允文。他虽是文官,但却直接指挥

        了南宋最辉煌的一次抗金军事胜利──采石之战,促成金国皇帝完颜亮战后毙命

        ;后又收复了北方不少失地;更重要的是,他的官职一直很高,当相之后,任用

        了一大批主战派官员。历史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若论成就,岳飞难以和虞允文

        相提并论,可历史似乎对岳青眼有加,而忽视了虞的存在,就因为虞没有冤死吗

        看话禅和南宋主战派之间的交涉

        杨惠南

        台湾大学哲学系

        中华佛学学报第七期 1994.07 出版

        192 页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属于女真族的阿骨打( 金太

        祖)称帝,国号金。 北宋.宣和七年,亦即金.天会三年、

        辽.保大五年( 1125 ),辽主天祚为金人所掳,辽亡。从此

        ,宋朝顿失北方屏障,进入了争战连年、烽火不息的局面。

        北宋.靖康二年,亦即金.天会五年( 1127 ),金兵掳宋.

        徽宗、钦宗二帝北去,史称「靖康之祸」。随即,康王赵构

        南渡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高宗。

        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一年( 1127 ~ 1141 )的十三、四年

        之间,宋、金一直处在且战且和的不安定局面。因此,双方

        朝廷都有和议的愿望。 (注 1) 然而,由于民族主义的激昂

        ,南宋的大臣和民间之中,却也出现了主战的强烈声音;其

        代表人物有:文臣赵鼎( 1085 ~ 1147 )、 胡铨( 1101 ~

        1180 ),以及武将韩世忠( 1089 ~ 1151 )、张俊(1068 ~

        1154 )、岳飞( 1103 ~ 1141 )等人。心里一直主张和议的

        高宗,于是利用秦桧( 1090 ~ 1155 ),陆续解除了韩、张

        、岳三人的兵权,并且指控赵鼎、胡铨等文臣「朋党」、「

        谤讪朝政」,乃至采取「右文」、「禁史」等文字狱的方式

        ,排除异己,以达到和议的既定「国策」。(注 2)

        -----------

        (注 1) 金国大约是由于无法一时之间消化这么大的新版图

        ,因此希望议和。 而南宋则有多种理由,使得不得

        不求取和议: (1)国力不足;(2)诸将专横而又互不

        协调; (3)财力不足;(4)高宗畏惧被掳二帝还朝,

        以致失去皇位。(参见林天蔚,《宋代史事质疑》第

        五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注 2) 有关秦桧利用 「朋党」、「谤讪朝政」、「右文」

        、「禁史」等手段, 而达到排除异己以施行和议的

        过程,请参见黄宽重,〈秦桧与文字狱〉; 该文口

        头发表于 1993 年 3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大

        学在杭州举办的 「岳飞暨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

        上。

    • 家园 faint, who cited this?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东即将腿翘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讥笑说:“隔靴搔痒。”弄得朱德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我们知道朱彭二人关系不错,朱德很有几分想为彭德怀开脱。尽管如此,朱德也只不过是批判的态度温和一点儿罢了,绝不敢说:老彭只是可能想造反吧,但是没有证据。"

      毛泽东即将腿翘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讥笑说:“隔靴搔痒。”

      ??????????????????????????????He did this? You believe i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