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些国内也有,有些不符合国情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优秀的学生干部是有加分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竞赛也有加分,如果是全国奥赛还可以获得保送。有艺术特长生。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这个很难量化。做多少好事才可以加分,加多少分?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同样有体育特长生。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以后此人甚至有关机构的再推荐就变负印象分了,学校有权自行决定何时“再给一次机会”。这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的信誉引起重视。这里没有完全公平的办法。

      此门一开,腐败无穷,民怨极大。比如同样优秀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市领导的亲戚,一个是普通老百姓孩子。校长推荐谁?如果推荐市领导的亲戚,一定被老百姓骂死。如果推荐后者,他这个校长还想不想当了?

      至于说社会名人,这年头,有几个名人是干净的?专家、教授都成骂人的话了。高官?直接拉出去毙了。

      • 家园 国情要考虑,但把舞弊和制度联系在一起

        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情。任何制度都没有舞弊的空间,舞弊可以使任何制度失效。

        高考定终身的最大缺点就是把高考标准量化了,而且量化的标准成为唯一标准。凡是牵涉到人,就没有多少事情单靠量化就可以决定的,为什么到了高考就不一样了呢?

        • 家园 我倒觉得,舞弊并不是最令人头疼的

          头疼的是,让谁来推荐优秀学生呢?

          如果社会名流人人有份,这个我就不知道大学是为什么而办的了。毕竟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国家总理来给大学推荐学生,推荐给政治经济系的倒也罢了,若是推荐给什么电子科学系之类的,总理自己的专业都不是这个,怎么让人相信他的眼光是正确的呢?

          那么就只能让本门学者来推荐,要是真的是本门权威学者认可,说这孩子天纵英才,即使他高考鸭蛋我也要定了,那么这个真的是少数情况,完全可以在现行的制度下,通过机动招生来给予少量特殊名额,不必要单独形成一项制度,反而给学者增加了压力。

          说个笑话儿,大家轻松一下,本门学者的推荐,也未必就那么可信。某年某地一考生,作家世家出身,获得过全球作文大赛的冠军,简历报到某著名大学,人家很震撼。没走保送程序,高考还是要的,只不过大学考虑到这孩子偏科,数学八成考不好,当即表态,只要有一门成绩好,都可以特招进来。

          转眼高考到了,数学当然是不好,但雷人的事情发生了,这位未来作家,语文竟然也没有及格,作文分数只比交白卷儿的高。很多人怀疑高考阅卷老师不识货,于是记者就很八卦地把未来作家亲自写的高考作文登出来了。词句忧郁,有较重的文艺腔。文章后面附了阅卷老师的批阅:“作文未完成,语句不通顺,且全篇和话题无关。”

          恩,报道最后,记者说,那所大学尚未表态是否仍然会招收这个“特长生”。

        • 家园 这就不是教育部能解决的事了

          在当前大环境下,要想保证高考的相对公平、公正,就决不能学国外的那种推荐制度。社会环境不改变,光高考改变,只能使问题变的糟糕。

    • 家园 老大这几点都不是什么问题吧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

      1 至少我高考的时候,北京市级优秀干部肯定加分。区级怎么样就不记得了。

      2 别的不清楚,参加各种级别奥赛的,被保送推荐的还少吗?

      3 这个不太明白,暂不评论。

      4 体育特长生各学校都招。我当时高考印象,海淀区比赛获得名次的考取大学不成问题。

      5 不太明白“有身份人士推荐”指的是什么,但是各种优惠政策,比如我高考就拿到了个北大推荐名额。高考门槛大大降低,只要考到第一类大学调档线就可以调档。

      其他的,下面有朋友说“世袭”,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确实有规定,三代同一个专业的可以加分。不好意思,我和我父母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毕业,如果将来我的子女报考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就有加分。至于名人捐款之类的,按照国家高考规定学校可以多调10%还是20%的档案,有没有明确规定也挡不住人家优先录取这些人的子女吧。每年高考后多少父母在奔忙,难道都是白费力气。

      • 家园 还是有点差别

        推荐的事,比如西点军校,需要有一个本州的议员推荐,这是对考生人品和志向的一种保证和鼓励。据说常春藤大学需要中学校长的推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校长不胜其烦怎么办?那校长可以对认为不合格的学生拒绝推荐,不是必须来者不拒的。学生告状怎么办?这是校长的职责范围,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他就有权这么做。

        捐献的问题,这不是临时塞红包,而是持之以恒的慈善事业。到高考后才想起来?那是贿赂,不是捐献。

        • 家园 那校长恐怕没人当了

          重点中学的校长一到招生的时候,家门都被人踩破,手机被人打爆。很多人只好躲起来手机关机、不见人。

          现在再来个推荐权,那校长没法活了。别说市长、书记了,就是某某部门有点实权的小头头,托下来,校长好意思拒绝吗?

          • 家园 如果滥推荐,他自己就上了黑名单

            推荐的信用没有了,别人托了也白托。

            • 家园 如果是同等条件呢?

              两个学生都很优秀,但一个有背景,一个没背景。怎么办?

              国内现在也有推荐。就是各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和提前招生。这个名额就是由学校推荐的,但是由班主任推荐。依据是会考成绩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