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侃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足球 -- 网师园

共:💬36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小侃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足球

    这是我几年前在万维的竞技沙龙发的贴子,非常感谢万维,居然还保留到现在,呵呵。现在正好拿来河里骗点积分,实在是穷啊。。在这里也谢谢竞技沙龙的苏珂儿班主,虽然她不一定能看到。当时她把我的贴子推荐加精。

    顺便说一下,我极爱看那娘东菜网友的关于中国足球的贴子,当时他在万维也是个风云人物,可惜现在不知所踪了。。。。

    【小侃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足球】

    兄弟在沙龙潜水的日子也蛮久了,今天见了东菜大哥的帖子,一时手痒也来瞎聊几句.

    兄弟球岭不长,没赶上八十年代中国足球的好风光,自高丰文以来,国家队的一次次滑铁卢到是一回没拉下. 国足这缺乏中场核心的顽症,也着实令偶可谷鸣心.记得偶九三年时,曾投稿足球报,拟了一个国家队四四二阵型的中场名单,依稀还记得是:

    左前卫:曹限东,(马明宇),-()内为替补, 右前卫刘军(李明),中前卫彭伟国,(忘了),后腰高仲勋(也忘了).

    稿子虽未发表,可名单中的几个人却多多少少在以后国家队中挑过大梁,这也是令偶欣慰了一把.

    这几个人中特别想提一下的是高仲勋.不知大家还记得七运会上的吉林队吗?那时他全宫全守的打法,给沉闷的中国足坛吹过了一阵清新的风.可惜知是琼花一现.不知为啥,这个队中的其他人都僚倒平庸而收场,包括那届运动会的最佳射手李时锋,唯有高仲勋象一棵常明灯一般,在九十年代照亮着吉林队的中场.

    高仲勋可以说是我见过的,中国球员中最有大局观的中场球员.他的长传堪称一绝,可以说是中国甲A,乃至国家队中矢误率最低的了.高的远射也很有威胁,基本上每次都能打在门匡范围之内.这看似简单,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他的控球,带球,很有一套.老高身才壮实,护球时动作副度大,别人很难将球从他脚下断下,加上他的穿球又准,基本上他每次一拿到球,就能行成一次进攻.

    当时穿,控,射样样出色的中场球员也有几个,象彭伟国,曹限东等.但曹,彭失之偏软,进攻中碰到较激烈的防守就难以发挥.而且他们的防守可说是行同虚设.而高则不同,高球风硬朗,拼抢起来,颇有韩国队的劲头.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个粘球的人,该传就传,善与把握传球时机而不是一味突破,往人堆里扎.其时这一条恰恰是好的中场球员毕需具备的条件.以中国球员的条件,想要在高水平的比赛中,靠个人突破创造空当,然后再来个妙传,是不太现实的.至少成功率不高. 而象高一样,把球及时,准确的交到前锋队员,或出于有利位置上的前卫或助攻后卫的脚下,反而更有威胁.因为大范围的撤动,有利于扯开对手的空当,发会我队可说是面对强队仅有的'优逝',速度.

    前面所讲都是基本功,可说是中场球员人人该具备,而我国队员水平低,大多不具备的技术.而仅有技术是不行的,意识和大局观是区别一个中场球员和一个中场球星的分水岭.而在这一点上,国内球员比起高,无出其右者. 多的不说,广岛亚运会的几场球是高在国家队中的经典之作.高在快速反击中的长传,和阵地战中的分球,传移无不恰到好出,令人感觉到位.而且他传出的球力量非常准确,拿球队员拿的舒服,无需调整而直接可做下一步的动作.可以说那几场球,是我所见的国家队中,中场吊度还象那么回事的几场. 可惜这也是老高在国家队中的绝唱了,之前或之后,他从未被国家队如此重用过.

    老高在运动生涯的黄昏,尚能为国家队中场带来一抹亮色,恰似一道闪电划破漆黑一团的夜空.不能不令我等既配服又痛心.为高没能在他的黄金年代为国家队作出贡献而移撼.要知道那可是举国上下哭着,喊着,要上天不拘一格降一位中场核心的年代啊!放着这样一位现成的核心没人注意,真让人不由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中国的其它事,又何常不是如此呢?

    PS:初次发长贴,让各位见笑了.偏颇之处,还请斧正.欢迎探讨,批评.

    -- easyboy 06.16.2003

    关键词(Tags): #中国足球 高仲勋元宝推荐:李禾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体能测试的一点看法

      特能测试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我们评价他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时间因素。

      94年职业联赛开始之前中国足球正处于一个低谷期,不仅仅是成绩差,球员们的表现也不够好。在球场上“一慢二看三通过”,几乎是一边散步一边踢球。不仅场上表现差,场下的训练效果也差,很多球员对待训练并不认真,在球场上的直接反应就是体能不足,很多人连坚持一场比赛都难以做到,到了后半段技术变形的情况很常见。

      兵败伊尔比德之后全国球迷对于中国足球的失望达到了极点,足协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当年开办职业联赛的口号之一就是“将球迷们请回来”。怎么请?成绩短时间之内没有机会(第一个机会是亚运会),只能从联赛的表现入手了,首要因素就是训练。

      十二分钟跑这个东西对于足球训练合不合理先不说,它至少反映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够在一场激烈的现代职业联赛中踢满全场,那么跑完十二分钟跑不成问题。可是我们的情况呢?我想很多人应该对李红军有印象,这个边后卫在首届体能测试中的惨状我至今记忆犹新。众所周知,边后卫的体能消耗是比较大的,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体能储备,李红军作为国内当时数得上的球员依然表现如此,当时的针体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国内反对十二分钟跑的主要代表其实就是郝海东。作为前锋的他号称自己意识好速度快,每场的关键跑动少,并且说如果是罗马里奥来中国也会被废掉。对于这种观点我举一个例子:今年的欧冠决赛上因扎吉的跑动距离超过了一万米。我不知道当年20来岁的郝海东和三十多岁的因扎吉比起来还有什么话说,作为最优秀的机会主义前锋(理论上这个位置的跑动要求最低)之一,因扎吉显然没有被废掉。

      十二分钟跑实施之后效果其实还是挺明显的,各支球队不得不为了体能储备而认真训练。那些著名的老大难后来也没什么为难的了,显然所谓的困难其实就是短练!每年我看到这些人抱怨体能测试耽误了战术训练的时间就不仅替他们脸红:亏你们说得出口,只一年干什么去了?考前突击还有脸抱怨。。。

      12分钟跑和三从一大可能有它自身的缺点,这一点中国的所有项目都可以抱怨,唯独足球没有资格。因为他们连基础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何谈其他?

      关键词(Tags): #体能测试#12分钟跑#中国足球
      • 家园 那个体测还是比较可商榷的

        就说李红军

        在体测的时候一塌糊涂,困难得不得了

        可在赛场上呢?

        按照当时沿边队的打法飞奔九十分钟没有任何问题

        还因此入选国家队

        后来到了北京也是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主力

        比赛当中基本没出现过体能问题

      • 家园 李红军还是李红兵?
        • 家园 是李红军

          过不了关,扑到老纳怀里大哭.后来AC米兰访华对阵国安时,老金把他借去,表现很出色.李红兵嘛!最深的印象是首届戴拿斯杯决赛对韩国时,点球大战是李打了个冲天炮.

      • 家园 这种长跑不是足球运动的基础,要考核体力也应该靠45分跑

        45分钟,五千米到六千达标,这才能体现运动员体能合格的同时技术也不变形得要求。

        12分跑3200米(好象是这个数)达标,就是铁人也不能用足球运动中运用的姿势达到。足球运动中对抗时跑步不能是匀速跑,要时刻准备变速变线,而长跑运动保证速度的同时不浪费体力,所以跑步时动作要轻柔,上身少摆动,脚下动作要轻,想想王军霞的动作,非常轻灵,但这样根本不能踢球,加速度不行,人家是傻子也知道你的意图了。所以各队当然不可能把12分跑作为日常训练项目,谁长跑练到宗师级了教练也就该让他转业了。从技术角度讲练这个就是浪费时间。

        李红军的例子刚好说明问题,92年全运会时吉林队可是号称东北风(东北虎被辽宁占了,他们还很不服,辽宁根本没老虎嘛),最被看好的黑马。原因就是他们采用全攻全守的打法,力拼中场,满场都是他们的人,当时国奥新外教说他们都有一颗强健的心,李红军作为核心且位置是边卫显然不可能跑动少。你举那个因扎吉的例子能说明什么?90分钟跑10000米就能保证12分钟跑3000米?况且郝董事中国足坛少有的长青树,绝大多数长跑比他牛的足球运动员踢一辈子没一场比赛比他发挥好,还更早就适应不了比赛的激烈度退役。这正说明了长跑好的踢球不一定好,踢球好的长跑也不一定好,用长跑检测足球运动员水平就象比武时要求双方肌肉要发达一样,都是不懂技术的外行干的事

        • 家园 我没有说过12分钟跑很科学

          事实上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足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而大多数的测试只能考核其中之一,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的评估。

          12分钟跑——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体能测试——的主要功绩是给中国足球的敬业精神划了一个底线:不好好训练你就过不了这个坎,也就没有了对不起观众的机会。其实职业联赛早期那些体能测试的困难户有很多都是国家队的主力,正是因为他们体能测试才备受争议:好球员都过不了体能测试,显然是这个测试有问题。但是第二年起这些困难户却基本上没有被体测挡住的。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只要逼到那个份上,所谓的困难其实不是困难。

          还有一个例子。我忘了是哪一年了,大概是96,申花和一支韩国球队打比赛,赛后媒体惊呼,祁宏在那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达到九千多米。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前我们球员在场上的跑动情况。这也是抢逼围能够在当时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选择,12分钟跑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是作为一项制度,12分钟跑或者说体能测试是当时中国足球所必须的。这是我要说的。

          • 家园 我初中时测过15分钟跑

            我跑了3600米,折合12分钟2900,我是不指望身体吃饭的。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这个测试都有问题,我们也就不指望他能做什么了。

    • 家园 我关注国内联赛比较晚,

      当时对延边敖东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韩国主帅崔殷泽,一个就是郑东七。不过很可惜,延边敖东实在是没钱,偶尔出次好成绩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而郑东七堕落的速度比他崛起的速度还要快。

      高仲勋说中国足球没戏好像就是因为那次对上海申花因禁区内手球被判了一个存在争议的点球的缘故吧,大概他的意思是敖东没钱没势力,所以经常被裁判欺负。不过我相信,许多人恐怕还要抱怨敖东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了,因为是少数民族的缘故。

      • 家园 延边没占过什么裁判的便宜,顶多占些足协的便宜

        延边就是职业联赛以来最早特大黑哨"保卫成都"的受害者,其他据俺自92年起六七年对甲A的关注,他们也没受过什么裁判的优待。裁判天怒人怨的事干得多了,谁还怕一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

        不过足协倒的确不怎么以独断专行的恶霸作风对待延边,成都之战延边明显消极比赛处罚不痛不痒,97年左右某次甲A最后形势混乱,第5,6名以后都有降级之险,稳保级的延边后来比赛经常不用心踢,上场的老的老小的小,足协也没说什么

    • 家园 那时的球赛真好看,水平也比现在高,还有泰山将军!

      高仲勋!!就像一只大钳子!还记得崔殷泽吗? 多么慈眉善目的老头啊。。。

      马明宇的远射,范志毅跟张恩华的头球,彭伟国的任意球,姚夏的速度,谢峰的边路助攻,高峰的冲刺,可以记忆回想得太多了。

      过去的足球之夜也好看。。。不像后来的。。。搞了个什么什么天下足球,向被阉割了的种马。。。不知所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