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山东大学的就业与名气 -- lucase

共:💬8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山东大学的就业与名气

    本文首发地址如下,但是看到网上很多人引用却不注明出处,生气。

    标 题: shandongdaxue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Wed Jun 21 22:19:40 2006), 本站(lqqm.net)

    山东大学的名气与就业问题在这里讨论了快N遍了。今晚不自习了,在这里看了看前辈们的帖子,又是一言难尽。我一直坚持的理念是“理性,建设性”。所以就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谈一点不成熟的观点,还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山东大学的名气。

    1。山东大学与山东省。如果各位仔细阅读一下山东大学自我太祖武皇帝登基以来的校史,就会发现,不管是在青岛时期,还是在济南时期,山东大学与山东省的关系一直不大好。从华岗校长被人诬陷去职以后,山东大学就被山东省牢牢控制,但是大学的师生员工又不愿意被束缚住手脚,所以相互之间闹了一些矛盾。这些问题的具体细节请参阅《束星北档案》,我个人对束星北先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通过书中提供的资料来发现问题。其实在中国,这种研究(或者说就是探寻)的方式,很有意思。比如公开在各大报纸上发表,用来怀念太祖的所谓中南海厨师的回忆,就告诉了我们,所谓不吃肉的太祖,在那个年代其实是迷恋西餐的,吃着合口味的西餐,您还怀念红烧肉?谎言,就这样被揭穿了。对不起,扯远了。回到正题。1952年院系调整中,就是因为山东大学的过分慷慨和山东省的“积极鼓励”(每次向中央汇报都是提到山东大学其实还是可以被分的更细,呵呵,有点像广告)。才导致了山大在这场人祸中一蹶不振。只出不进,就是交大,南大,浙大也是承受不住,遑论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山大?1958年,在中央高教部杨秀峰部长错误的指示下,山东大学被划归山东省领导。这样一来,原来的矛盾就此激化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山东大学再次被迫西迁济南,并且放弃了当时前景非常好的海洋系,眼睁睁的看着鱼山路5号由山东大学(青岛)变成了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貌似同命运的交大也在这个时候一分为二,埋下了日后两家争谁是正宗的祸根。西迁济南,省里的观点是加强领导,那么真的是这样么?1958年,成仿吾接任山东大学校长。成老毕竟是中央的红人,所以经常是人在济南心在京,当时的山东大学延续了在青岛时期华岗校长的发展思路,所以在1966年以前,山东大学在济南喘息甫定后,文科和理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尤其当时中文系“冯陆高萧”,历史系“八马同槽”,数学系也迎来了潘承洞。但是在随后的文革当中,山东大学却遭遇了可以同1941年被迫并入国立中央大学这样悲惨的命运相等的厄运。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改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有这样折腾得么?查遍文革时期所有著名大学的命运,似乎少有山大这样的。文革结束以后,山大的发展也比较曲折,几任校长虽说都是学术大家,但是治校的水平却不敢恭维。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折腾中,山大的元气大伤,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就会不可避免的下降。在学术圈子里的知名度也会下降,这是必然的。

    2。朴实无华导致漠视宣传。文革结束以后,山大也没有很好的抓住各种宣传机会。似乎知名的人物就是潘承洞,提起山东大学就是文史见长。(我这里说的是一个平均的知名度,自然在山东,山东大学的知名度一直是比较高的。)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弦歌不辍,白衣飘飘的年代了,也不是全民都学歌德巴赫猜想的年代了。所以,山大在全国的平均知名度一直不高,北方地区好一些,南方地区则比较明显。合校以后,虽然山大的宣传力度非常大,但是因为过去的“欠账”太多,所以最近几年来,知名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国内其他宣传力度非常大的高校相比还是不够。

    3。经济发展的现实。因为中国自宋元以来,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在江浙。民国时期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改革的主阵地主要集中在南方,所以一直以来在南方知名度不大高的山大,也没有了借力发挥的机会。另一个方面,由于山东省一直以来是农业大省,工业主要集中在半岛地区,济南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低,所以身在济南的山东大学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大力宣传自己的机会。

    山东大学的就业

    1。在外国跨国公司云集的江浙地区,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凭借地缘优势和自身积累的人脉和学术声誉,自然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少有国外大公司光顾的山东,自然和这些企业建立的联系很少,那么山大毕业生到这些公司工作的机会就很少。在这些知名大公司工作的校友多了,那么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就在同等条件下,较为容易的进入这些公司。这就是中国人的用人之道,不要以为他们有了英文名字,经常光顾外国名牌商店,甚至娶上了外国妻子或者嫁给了外国丈夫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文化心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我觉得,这个市可以用时间和校友出色的工作来改变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2。现在的山东大学毕竟是原来的三个学校合并而来。而其中的原山东大学60%的学生,原山东医科大学60%的学生,山东工业大学几乎80%的学生,都会选择面对山东省就业。三校合并以后,每年1万毕业生,如果大部分留在山东就业,那么山东省几乎是不可能提供那么多让大学生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而由于山东人特别浓重的乡土情结和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3。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缺乏创新活力,漠视创新活力,安于生产袜子来换取飞机。低水平,重复性的劳动,需要大学生作为劳动力么?初中毕业足矣。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所以每年适龄升入高中和升入大学的人口总是要少于当年的全体适龄升学人口,当然高中现在已经普及了,但是大学还是有很高的入学门槛。所以在这种户口导向型经济主导下,在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的情况下,刺激了区域经济的主导以那种广东的所谓“血汗工厂”为主,这样的企业是不需要大学生的。高学历没有用,只会为雇主造成更高的雇用劳动力成本。傻子才会要大学生。而且由于大学生不包分配,所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比较体面的工作岗位成为稀缺产品,又由于目前中国的现实,造成了普遍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论点出现。所以很多大学生面临了原有的途径已经进身无望,现实的各种工作又不可能使得在大学四年的教育投资实现回报,所以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状况。山东大学也不例外。教育部门毫不理性的扩招,没有根据现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预期大学生数量,大学学费的激增,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似乎无法解开的死结。怎么解开,我说了,估计也没有人会听进去,那么对山东大学名气和就业问题的讨论,到此为止。

    欢迎前辈的批评。

    关键词(Tags): #山东大学#就业#名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