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壮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117 🌺28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的是大实话

            军队开始经商之前,大家都差不多。经商之后,富裕的也是少数人。总体上,大部分人的还是穷。

          • 家园 步校子弟啊。
          • 家园 要看当时的大环境!

            当时的社会普遍都穷,我所说的经济方面不困难也是针对当时的情况,也就是有饭吃,有衣穿,上学时,大单位有的有自己的学校,小单位也有共建学校,学费什么的基本全免,俺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一直到7岁才回爸妈身边,长大也是当兵,军人的待遇在80年代其实并不低,我爸爸在地方上工作十年了才拿30多块钱的时候,我最小叔排级就拿50多了,要知道那可是什么都除了的纯收入,军人待遇低是90年代到06年这个时间段内的,基本上是在比较低的线上,去年工资改革后,怎么说呢,也能算中等收入水平吧!对牺牲的烈士,我觉得现在经济抚恤上去了,但怎么说呢,社会对烈属的整体态度却下去了,,以前烈属是很光荣的呀,农忙什么的、以前有的招工什么的都是很照顾的,可是现在谁管你是烈属呀!

          • 家园 你不要转换时空好不好,那个年代全国谁不是见了肉不要命

            钱现代听起来是不多,但以前的钱是什么概念,80年左右俺妈单位刚工作的小姑娘节俭点的一个月消费十几块钱。有些地方本来就是穷,当时有的农村农闲时的副业就是集体要饭。就是现在,俺姥爷姥姥住的甘肃咙东,他们因为70岁以上政府每月给60块钱都很高兴。老邓韬光养晦后军属的生活水平还下降了吗?只不过现在是贫富分化比较严重,人都是不患穷患不均,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象有报道说烈士的母亲没钱从山东老区去云南扫墓,的确,现在中国有这个实力的多了去了,但烈士的老家有着个财力的怕也是极少数吧,政府没满足老大娘的心愿是有些不人道,但也谈不上有多黑。中国现在看起来富了,其实一人均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不均就更惨了,可惜很多人高标准严要求,是以自己所在城市甚至所在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平代换中国平均生活水平。

            至于于医生的情况,记者也没说她生活贫困吧,顶多来了句微薄的薪水,但这本来就是加强语气的,有多微薄?如果医院不拖欠工资肯定比大多数中国人强,至少几亿农民工人不会觉得少.剩下的还说换煤气要等女儿回来,这不是扯吗?一煤气罐几十公斤呢,一上小学的小姑娘能帮上手吗?这东西还有轻微毒性呢,人家好赖也是个医生啊

      • 家园 又有一点小问题

        首先声明一下,对于烈士及其亲属说三道四,基本是人渣一类的。如果觉得不妥,那就删了吧。

        关于5,如果傅妻真是啥副师长的千金,我想家里有困难应该不难解决的。于公于私没有道理的。

        至于再婚,是不是可能于副师长有考虑呢。

        于副师长后来的工作应该还是比较顺利的,与同事对比来说,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副军长和军区副参谋长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要是名单没错的话,于应该是第一副,那就很厉害了。

        112师师长刘兴贵

        刘兴贵少将 解放军陆军第24集团军副军长

        司令员

         朱 启中将(1942.05-,云南祥云人)

        政治委员

         杜铁环上将(1938.08-,辽宁鞍山人)

        副司令员

         陈希滔中将(1943-,福建长乐人)

         臧文清中将(1940.12-,河北承德人)

         刘逢君中将(1942.12-,辽宁辽阳人)

         粟戎生中将(1942.10-,湖南会同人,侗族)

         李永金空军中将

        副政治委员

         李文华少将(1945.08-,内蒙古武川人)

         张海阳少将(1949.07-,湖南平江人)

         司令部

        参谋长

         高中兴中将(1943.12-,山东即墨人)

        副参谋长

         于承海少将

         王良均少将

         张晓剑少将(1944-,福建长乐人)

         佟喜刚少将(1943.11-,吉林吉林人)

         王定庆少将

         政治部

        • 家园 附和萨大一下

          我家里是部队院校的,整体待遇环境应该说比普通基层要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除了院领导(正军级),基本上所有的教授(师级)、教员们都是骑自行车车上下班。教职员的级别差别,待遇上主要体现在住房,以及工资单上多少。出行方式,家里陈设,是看不出差别的。所以,看到萨大的科学院系列觉得特别熟悉。

        • 家园 我猜测一半是可能有宣传问题

          另一半有可能是真的。

          从其女儿上小学看,当是九十年代初期,作为中层军官,如没有特殊照顾,其妻子的生活不会太特别。我说这个话可能很多人会说老萨没根据。的确,我自己这样说的时候也是没有根据的,我对军人家庭的情况不很了解,可能说的根本不靠谱。我是根据当时科学院的情况推测的,如钟家庆,陆汝钤这样的科学界“巨头”人物(钟家庆数学奖大家可能不陌生),当时在中关村就是一辆自行车骑过来骑过去的,不是亲眼看现在的人谁信?

          名气,荣誉和生活并不总是挂钩的。

          就是因为这个,我觉得,军内有文中描写傅夫人的那些事情,要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奇怪。

          • 家园 放4一下

            按说您也准记者了,对“xc口径”这个词应该也听说过吧。

            再婚,属于个人问题,这个我不想说,也没意义。

            至于家庭负担重,看怎么说了。按一般人情,父亲接济女儿一下,也无可异议。难道女婿英烈了,牺牲了,父亲反倒不认女儿了?

            反过来想,只能说当时就是想这么宣传的。要用这来说明抚恤政策失误,就不对了。

            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可能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当时于师长还没进步,(刘师长和于师长再八十年代末又捍卫了一次共和国。)一个可能是武警当时还是算公安系统。当然,本人不要特殊照顾也可能是一个因素。

            从后来看,生活对于大夫来说,不薄啊。

            对于中科院的科学家,待遇问题说起来很复杂,而且我觉得二者并不具有简单的可比性。

            另外说一句,如果傅平山不是选择最后留下来,安然归队,估计也不会受到啥处分的。而他能慷慨以赴,本身就好男儿的英雄本色。从这个角度讲,其它方面都是小事。不再争论。

            • 家园 谈不上争论

              因为我也不了解情况,推测罢了。

              父亲接济女儿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不是把她一家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其实过日子有很多平常但是无法避免的麻烦,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自嘲地说,成家过了多年,才越体会越深了。

              • 家园

                萨以君子之腹度人

                我常小人之心度人

                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花一下。

                • 家园 哪儿的话,老弟兄了,谁不知道谁啊。

                  还花

      • 家园 曾见过一个参加对越作战的炮兵侦察员

        看了傅参谋的事迹,感觉血直往上涌,脑子里幻想着和英雄一起战斗的情景。

        很多年以前在军训的时候,我还真见过一个参加过对越作战的炮兵侦察员。当时是在某部炮团,我们连长给我们做报告的时候,顺便讲述了他自己当时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一些事情。从连长的年龄判断,他参加的战斗应该是在对越作战的后期。他讲得很简略,我又是时隔多年,现在已经有些记不清了。现在能记起的就是他和战友深入敌后侦察敌人炮兵阵地的事情。

        他和另外两个战友进入越南境内潜伏了两天试图侦察一个炮兵阵地,结果在迫近侦察的时候被越军发现。用连长的话说,当时根本没开枪还击,就是玩儿了命地往回跑,衣服都跑没了。记得他说过路上还有一条小河,不是很深,连趟带游的,反正最后是三个人全跑回来了,都立了功。可惜我忘记了他立的是几等功了。

        现在我还记得连长的样子,天津人,个子不矮,有一米八左右,脸有些瘦,但看得出在军装下面是一身键子肉。皮肤很黑但发着亮光,大眼睛炯炯有神,相当精干。不过说话有些大大咧咧,象个老兵油子,有时他说的话我们都不太信。但后来发生在军营里的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看法。

        当时在军营吃饭的时侯,总有一些人因为需要站岗、值日或生病什么的,不能去食堂吃。只能等别人吃完了,从食堂给他们带回一些来。带回来的自然不可能正好,难免有时多有时少的。少了还好,最多就是饿的快。多了怎么办呢?又没有冰箱,只好扔掉。在部队主食经常是白面馒头,所以在我们宿舍水房的垃圾筐里偶尔就能看到这种白面馒头。有一次,两个值日的人刚把几个馒头扔到筐里,就被正好过来巡视的连长看到。平时连长对我们都挺和气的,这次却勃然大怒,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臭骂。当时连我们另外几个在水房洗脸洗手的人都吓坏了。最后连长对着那两个脸都吓白了的倒霉蛋儿怒吼:你们把它都给我吃了。当然命令没有被执行,估计这两个人也是不服,因为馒头不全是他们两个扔的。这时候,不可思议的场面出现了,连长伸手从垃圾筐里捡起个馒头,说了一句“我和你们一起吃”,就大口吃了起来。紧接着,那两个同学竟然顺从地也各自捡了一个馒头,默默地跟着吃。

        其实这个连长和我们这批军训的人关系很好。过了一年多,连长还到过学校看望我们,我们班还请他在我们宿舍吃了一顿饭。

        • 家园 可信,我见过一次

          我军训的时候副队长有一次也是发现泔水桶里有个馒头;

          教训了一下大家,然后他把馒头吃了。

          虽然那不是我扔的,一起为同学感到惭愧。

          您说的参战将士,我认识一个,是我姐夫(表姐)。

          以前听他讲过如何领着人攻山,防炮,那个时候还小,现在回想起来

          确实是英雄。他真正的事迹,我不完全回顾一下,是这样:

          除了领着人冲锋三次之外,还有一次去军火库领东西,遭遇意外。

          越军发现了军火库的位置,解放军赶紧撤退,有很多车辆需要撤出。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站出来-就是他,就在最关键的路段指挥疏导车辆,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是他的指挥赢得了关键的时间,把我军损失降低

          到了最小。为此他当时还受到军报嘉奖。归总一起,荣立二等功。

          战后因为他超生,被记大过;

          之后因为他抢救了一个落水儿童,再次荣立三等功;

          这个儿童认他当了干爹,可惜这孩子本身血液第九因子不表达-血友病,没有

          长大,在他死之前,他干爹多次给他输血抢救...

          目前姐夫在养藏獒,生活快乐...

        • 家园 此为我军百战百胜法宝之一,,,

          当兵的吃泔水桶中食物那个部队都有,估计都快成我军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了。

          • 家园 烈士家属得到的荣誉要多于实际利益

            说难听点,常常就是为声名所累。家里有人牺牲了,家属如果还在部队,常常就是被树为标兵,三八红旗手一类。我这里绝无贬义!生者往往工作会比常人更努力,因为不能为往生的爱人丢脸,要对得起组织上授予的荣誉,同时用工作麻木自己。很多组织上,地方上给予的实际利益,还要主动高调放弃。甚至你其他医生可能收红包,她烈士的遗孀就不会,因为很多人在看她。

            说到抬煤气罐,scorpioking网友可能考虑得太细了。我第一次一人扛煤气罐是我爸出去接兵,好像有个把俩月当时--我12岁,60几斤(我父母可都是军医,也有点您所谓的常识)。人家等女儿回家抬煤气,挺实在,两母女抬是好抬很多,虽然还是挺难为,一个大人,也不容易,毕竟都是女人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