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混乱的软件业 -- 风北客

共:💬58 🌺1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风北说的情况,在国内现在太普遍太正常了

          我的体会是

          1.国内这个行业还太年轻,基本上所有的有影响力的相关人员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BOSS,客户,大部分中层领导,这些人都是用其他的经验来看软件,选拔人才,管理等等,一塌糊涂。

          2.由于收入还算可以,涌入这个行业滥竽充数的人现在太多了,象风北说的测试人员,我就认为应该统统下岗。我以前还接触过事业单位退休的大妈做测试,大学读炼钢的做开发,计算机读到硕士当PM软件还不会安装的。他们为了维护他们的饭碗,只好采取一些其他的手段了。

          3.由于收入还算可以,客户现在对于需求严苛到变态的地步,不光是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客户负责提需求往往是一线工作的人员,他们经常会想一个月拿好几千,这个也不能干,那个也不能干,忽悠我呢。

          现在国内一个单子一个客户做的公司,没有不赔钱的。真正赚钱的,是那些老板和客户拥有铁关系的公司,不过这样的公司,软件其实只是老板兑现关系的载体了,很少涉及软件本身价值了。

          风北如果要找工作,还是去外企吧,现在进入国内的外企越来越多,人员需求很大。进去了,你会发现烦的事情太少了,不过累得多了,是不停地干有价值工作的累,哈哈。

          • 家园 不过你有些看法还是偏了点,呵呵

            提一下。

            1.微软一个最nb的测试人员就是一个根本没什么学历的大妈,这个人在家里闲着发呆跑去微软应聘,而之前她甚至连电脑怎么会事都不太清楚,这个人天生有倒腾出软件bug的能力。做一个好的测试人员不是学历和经历的问题,主要还是态度和自己的规划。最近接触一个新人做的就不错,我以前有个同事以前也是搞旅游的,现在在华为做qc经理之类的吧,搞的也算不错。其实这次接触的测试人员,学历好像还是硕士,能力还是有的,但是没放在正路上。

            2.我正好认识一个大学读炼钢专业的牛人,现在是某公司cto,26岁才从钢铁公司出来做软件。我和他共事的时间不长,但是他那种求证的工作方式对我影响很大。就软件这行来说,开发人员是否上过正规大学和是否学的是cs和相关专业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兴趣,iq和责任感。当然,就是因为软件的入门门槛太低,才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异常的混乱。

            3. 我又正好认识一个pm,也是你说的软件都不会安装的那种人,但是这个人是让我第一次明白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的人。一个不懂或不精技术的管理者如何能领导一个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虽然我现在还是倾向于pm一定需要精技术,因为生存环境太残酷了。

            4.另外end user我一向认为是比较好打交道的,都是做事的人,沟通够了,很多所谓的忽悠也就不存在了。从他们身上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的。我以前不少手下都觉得我是一个严厉而且性格暴躁的人,但是很奇怪我和end user关系都处的非常融洽,呵呵。我始终相信,做实事的人,是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这同样适合我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原则。

            和这些非专业出生的人员共事,倒是很是给我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呵呵。

            • 家园 是不是微软所生产的软件商品大都直接面对一般顾客,

              所以没有电脑常识的人反而适合做最后的商品测试。

              类似产品如手机,也是如此。

              • 家园 对于UAT确实这样,很多错误程序员根本就想不到

                上个项目我至今还有几个错误没法解释和重现。比如有个表单有个证件号,是算法生成而且界面设置成只读的,有个基本不懂电脑的用户愣是直接把他改了,我到现在都没搞懂他怎么改的,只能想像为浏览器中毒。上次还碰到一个问题,某个测试人员操作的时候有时候会出错,我仔细观察她的操作多次终于发现原因,因为界面用了ajax,存在一定时延,而她在某些步骤的操作出奇的快,在一个modal窗口的关闭事件刚刚触发的时候,她已经可以点到主窗口去触发新的处理,程序员根本不可能想到有人能做出这样的操作。

            • 家园 说点关于测试的一点不同意见,

              微软nb的测试人员就是一个根本没什么学历的大妈

              这个故事我也听过,来源是"软件开发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的"软件测试"一章,作者似乎是林斌,

              原文中提到这位大妈"四十多岁,海军军官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高中毕业"等等.

              我的看法是: 这个特殊案例应该是在早期测试没有形成一套方法的情况下才会有的事情,

              现在测试介入的也比较早,需要写计划,方案,用例,以及执行结果分析,等等文档, 具体还分性能和功能, 黑盒,白盒, 有些还要辅以自动化工具比如QTP,LR,Robot之类, 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脚本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等等,

              从以上所述来看,这位大妈现在大概也只能靠做做功能方面的手动测试发挥发挥"余热"了,如果做白盒的话, 我不知道她如何读代码,估计她在自动化测试领域也会有点问题:工具的熟练程度和结果的分析,其他方面不会有太多的发展空间, 我是不太看好这位大妈在微软所能发挥的作用,做手动还真是个体力活,年纪太大是有点困难的吧?

              另外,PM如果不懂技术,如果手下是些责任心强的人,估计还好,否则是不是太容易被人糊弄了?

              至于CS专业和非专业,我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软件工程的认识上,非CS相关专业的似乎不是很愿意鸟"完整文档,良好风格"的那一套,CS专业相对来说好一点.

              当然人都是学习改进型的,也不排除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对文档的重视.

              • 家园 呵呵

                1. 其实现在大部分白盒测试还开发人员做的,少数电信行业或特殊的公司才有测试人员做白盒测试。从se的角度考虑,一般也是要求开发人员完成ut 和it,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不大。而且我认识的一些测试人员都通过去读软件类的工学硕士,逐步的完成自身进化的这个过程。一些技术人员转行去做测试的,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我看来测试做的好坏,跟这个关系不是特别大。非技术人员出身的,写TC什么的,质量往往好一些,原因么,现在技术人员转去做测试往往都是些基础差一些的人,很少能安心本职工作的,找茬的本事倒是不小。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有专门的测试专业,还没见到毕业生,不了解情况。

                2.你对自动化测试理解有误差,自动化测试领域的某个大拿是这么说的,最好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也最多能完成60%(还有一说是40%)的工作。 而且现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并不是那么复杂,费用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懂得使用。我原来接触的一些非专业出身的测试人员,经过培训,掌握loadrunner winrunner这类工具的使用,问题不大。学历并不代表智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有适当的培训和机会,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1个50多岁的老白,想转行来做软件开发,别把这行想的太复杂。

                3. 至于所谓cs专业和非cs专业的差别。 现在大学扩招以后已经很不好说了。就我这几年对一些重点大学cs专业毕业生的观察,恰恰就是这些人最不喜欢写文档,最不喜欢写测试,一个个牛的很,甚至安排去见客户,做做培训,锻炼一下接触社会的能力,往往都意见颇多,问些se的问题,基本是什么都不清楚,这也不奇怪,想想我某些在高校兼职讲课的前同事,吹的虽然响,其实实践能力也几乎是zero。非专业出身的对编程更多是一种爱好和兴趣,反而愿意化时间去系统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一点,现在的高校,就基本没有什么如何写文档这类的培训(其实连怎么编程的培训都没有,现在高校已经彻底的变成靠自学了),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写,现在本科生连毕业论文都要取消了,会写什么东西?看看某些高校老师转接的项目,出来的那个文档质量,你也就省省吧。

                题外话,前段时间pr某个研究生的程序,一个方法写了n千行,我说,我10年前读书,那时候还是过程化语言,老师就说一个方法超过1个page,也就是50行,就是很不好的,现在都oo,讲重构了,你这个写的算啥?人家苦笑说,现在那有老师教这个。你们读书的时候,任课老师都还认识你们,现在连研究生导师一年都才和你见2,3面,名字都未必叫的上来。

            • 家园 呵呵,是有点偏激

              我也接触过不少非专业出生的高素质人员,其中还有一个开发作的很好的以前是饭馆的小工,呵呵。但是相对来说,滥竽充数的还是比较多。

          • 家园 我原来就在外企呆了一年多

            实话也没什么意思,在外企,人基本都是螺丝钉,没什么想法,而且同工不同酬有时候也憋得慌,鬼子的office政治一点都不少。大的几个外企,ibm,oracle,倒是相当适合我的背景,但是做support跟着销售骗钱也没什么意思,我以前就经常以打击这些合作伙伴的support为乐趣。中小外企做外包的,大部分也是乱的一塌糊涂,最主要那些外包项目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说到底就是拼一个人工成本,再烂的需求和设计不一样要做,更郁闷。

            其实现在回过头,我以前的工作环境,管理过的项目,都相对还是非常规范的,所以自己出来以后,接触这些小公司,才会有这么大的不适应。

            现在还是考虑去传统企业看看或者进入电信,金融这种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看看。主要还是考虑能否接触一些新东西,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感觉圈子里转来转去都差不多,路子也就堵死了。待遇,职位什么的都还是次要的,反正做技术的,实在混不下去,还有移民这条路么,呵呵。

            • 家园 作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当然没意思

              但是现在外企在中国真正做开发的,需要你提供idea解决问题的也越来越多。BEA的研发中心就全在中国,微软的研究院工程院在Live战略里也承担了相当多的责任。不过风北好像你在成都?二线城市这样的似乎还很少。

              • 家园 我在广州,不过对it来说也算二线城市了

                你说的那几个,基本都在北京上海,而且也没那么有趣,比如ibm的那个。国内这些研发中心,目前还是比较低水平的阶段。

        • 家园 呵呵,这么说

          end user 最后变成 end loser!

          搞软件开发,最怕几个事情,

          其一是需求不清

          其二是外行领导内行

          其三是无人肯负责

          兄台怎么这么倒霉,这几样都碰全了?

          除非价钱很高,要是我,套用广东俗语:一早就劈炮勿捞了。

          • 家园 有这三条的软件项目,

            是会把人的神经摧残掉的。

            偶还运气,只碰到过第一的情况,就把身体

            给弄垮了一次。

            • 家园 心理素质太差,呵呵

              不过这几年长期加班确实把身体弄垮了。这些加班跟开发关系不大,都是做个gp经理整天写方案搞报告什么的,开发任务又一样不能少。

              • 家园 这一行把身体做坏的人不少,

                日本这边比较多的是忧郁症。

                感觉越是忙碌越要注意工作和户外运动,或者其他爱好同时进行比较好一点。

            • 家园 呵呵,凡事看开点

              不缺开饭钱的话,大不了跳槽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此话千真万确,是我这几年的深刻体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