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平淡生活随笔之最近读书 -- 烛影摇红

共:💬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平淡生活随笔之最近读书

    前两天,在写《小编手记》的时候,有人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真的很惭愧,最近确实没读啥书,光顾着看稿子了。晚上在家也是加班加点的赶活。

    这次出去开会,在北京郊区,倒是随身带了一本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晚上,别人都去泡温泉,我躲在房间,翻阅了一下。

    两岸三地的电影中,看得最少的是台湾电影。侯孝贤的名字如雷贯耳,却没有真正的了解。他的片子只看过《悲情城市》,还是因为梁朝伟的名字,他如《海上花》《最好的时光》《千禧曼波》,还有更早的一些,都没看过。不好说些什么。

    也许是这两年台独的问题,经常把台湾放在嘴边,但却感觉一直是个挂在嘴边的陌生人,对那里发生的事件与文化发展都不甚了了。因此,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主要指台湾百余年来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当然这里不想说什么两岸的关系,我不喜欢谈论也不擅长谈论政治时事,尽管会去关心。

    书中,侯孝贤那句话很打动我,“我想我还是会拍家庭的吧”。正如朱天文所说,“这大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已经被太多急于走入社会的知识分子造作得变了形,如此产生出来作品来,不免一堆词浮意露的廉价喧哗”。

    我想,在他嘴里的家庭大概指的就是日常看似琐碎的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故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从中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大社会,其中也不乏家国的变迁。这样的电影大概就像朱天文评张爱玲的小说“对现状全是反叛,而因为写得柔和,是观察的,不是冲动的,许多人看不出来,甚或以为只写男女爱情”。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有多高的立意,只要好好把生活现实描绘出来,也许就成就了一部好的电影。文学作品亦然。而我们现在太缺乏这样的东西。

    因为这样的文字,我想我会更多的去关心台湾的电影以及台湾的一批作家。

    书中有几段话,挺喜欢的,抄来与大家分享。

    反映不反映时代,结果只是反映作者的眼里所认为看到的那个时代。它永远受限于作者本身的态度和主张。一个完全客观和完整面貌的时代,不管在历史或文学呈现中,其实永远不存在。然则不正是如此。一个时代不正是主观而有限制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所以无限长久地传下去被人记得。侯孝贤了解到,不管你怎样力求重现那个时代,也只能做到某种程度的接近,但课题并不在那里。而在你的眼界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就统统拿出来。创作的终极,结果只是把你自己统统拿出来,看吧,都在这里了。

    张爱玲的名言,作者给他所能给的,读者取他多能取的。

    (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创作态度与心态。今天我们有许多艺术工作者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强迫读者/观众去接受他们的意念,如果读者/观众的解读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他们就容易着急上火,忍不住要跳出来批判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样的做法难免可悲。我始终觉得,作品出来了,就让大家去说好了,听着,也只是听着而已。)

    另外一段,“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一大段灰色地带,那里,各种价值判断暧昧进行着。很多时候,辩证是非显得那么不是重点,最终却变成是每个人存活着的态度,态度而已”。

    对本书的建议:这部文集,值得在晚上一读。因为白天要工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