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认为中央准备牺牲房地产,保护其它行业了. -- 路边野草

共:💬70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实是现在国际经济情势不乐观形势,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的

          这中间就有一个平衡的方法,太急肯定不行,太缓也不行.这是我们的想法,问题是欧美会配合我们吗?他们这几年对中国来的商品采取的壁垒还少啊!

          现在国际经济现实是逼得我们赶快做好准备,在我们的外贸形势发生剧变以前尽快转变。否则就会完蛋。就像白垩纪时期,未能适应地球剧变的恐龙最后消亡一样。

          欧美和日本没有一个乐意面对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经济对手。它们只会一有合适机会,就想办法搞垮中国。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搞垮日本(日本可是刚缓过劲),97年搞垮东南亚(东南亚可是彻底沦为别国的工业品原料提供商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一样。

    • 家园 唉,真希望你就是中央

      现在房价太高了,我们院子(北京)对面的房子,03年的时候是6000不到,现在是9000.真是没法活了

    • 家园 房地产是真正的刚性需求

      房产价格高企,真正打击是扩招以后落户城市的农村籍贯大学生,对于“地道”的城市居民,房产价格不是很大的问题,只是看自己如何选择面积和地段。

      很有趣味的一个代表中国年轻人的房产观念的论坛是天涯论坛,一个奇怪的悖论贯穿所有年轻人的言辞:“房产一定会跌,跌到我去抢购,跌到无论如何抢购都还要跌”。

      无论一个选择落户城市的自然人或者生活在城市的自然人如何选择,房产是绕不过去的门槛,除非中国人口一夜之间减少6个亿,否则房价将会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

      坦率的说,这个和银行没有丝毫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 家园 既然是刚性需求,那就从控制需求入手

        既然是刚性需求,那就从控制需求入手如何?

        胡乱的想法,不一定具有操作性~小楼看看吧~

        通过财税手段,直接控制居民住房消费的基本原则如下:

        1 立法规定,城市居民一对夫妻可以免税获得一套房产,面积限定适当放宽,比如最大240平方(限公寓)。

        2 从购买第二套房产起,开始征收 房屋财产税(每年都要缴,彻底剥夺其盈利能力)~购买第三套房产,可订制让买房者绝对只赔不赚的高税率,第四套,,,

        3 对未婚青年,18岁以后可拥有一套免税房产,面积加以界定,超出征税~35岁后未婚,不管面积,开始小额征税(打击不结婚,夫妻各自买房套利~)

        4 对于,拥有一套以上房产者,计算其全部房产的价值,征收遗产税、赠予税,,,,,

        5,,,,,

        以上仅仅是基本思路,如果想做可以分步,分期实施,减小冲击~

        ----------------

        我是不大明白房地产这个行业(限居民自住的公寓类)如此疯狂的炒作对于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到底有多重要?按我的想法加以控制会有什么恶果吗?我认为在大城市,通过各种手段缓冲,这样控制房价应该不会下降很多,一般老百姓,不会亏多少钱~

        我认为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了问题,房地产业依然会发展,只是疯狂永远不会再有,房价真正与需求挂钩~形成良性循环~现在所说的集资建房太不好控制了,另外受益的人也还是太少~

        附带的好处还有,

        1 刺激更多新兴产业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整体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2 大大缓解,医疗、教育的社会矛盾~国家的投入可以减轻~

        3 人民心理上的安全感大大增强。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在一个城市奋斗一生,最后连一个"狗窝"都换不来,这决不能让大多数平头百姓心理平衡~

        4 房地产(公寓型)虽然控制了,但是其他商用地产类型却可以大大的放开,炒到天价也不必去干预~房地产业继续发展~

        5 政府不必再花天文数字的钱去建什么“安居房”,节省的开支可以干别的~

      • 家园 你的看法在东南亚那几个小国可能是对的。

        但在中国,不是。中国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为了核心利益,对内可以采取任何措施。否则,前些年,经济形势那么好,股市怎么一直低弥。

        外贸环境越来越坏,政府为了保护正在被欧美贸易保护主义伤害的制造业,必然希望扩大这方面的内需。希望老百姓将钱多多的花在工业制成品上比如,家电啊什么的,保护电子电气行业,从而进一步机械制造业和重工业。毕竟,强大的制造业是青山,人民的购买力是柴,房地产是火。"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大不要紧,先把由于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而卖不出去的产品都买进再说。现在国内除了房地产和食品外,人民日常的其它消费品(穿和用的)哪个不是整体在降,怎么没有体现老百姓旺盛的购买力呀?害的那些出口商为了把产品卖出去而绞尽脑汁。

        政府无法改变目前欧美的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而只能采取能做到的,就是对内可以采取任何措施,增加国内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如果,房地产商把因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而滞销的产品都吃进(可能吗?),政府倒是可以继续容忍过高的房价;否则,就识时务者为俊杰。毕竟中国是共产党的天下,不是几个房地产商的天下。

      • 家园 是刚性需求但是也要看怎么“消费”

        房产商卖房子是一种,政府笼断出售出租廉价房也是一种,所用的钢材木材不会有多大改变。对于政府来说,居民买房花的钱少了,多余的钱大多数还是会花出去的,这样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同时平衡了社会产业发展与贫富分化的问题,只是房产商这个人群吃亏罢了。

        房价的高低主要不在于房子消费是否刚性,而是取决于如何解决好“中国的财政联邦”的问题。估计中央还要吃独食先敛钱积累几年再说,再往后就没有必要了,这样地方政府就不用整天想着卖地、提高房价了。对于中国这样的强势政府来说,解决利益集团的利益并不是那么难,关键是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关系(比如财政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回到毛泽东时代的老话题(老毛也不得不低头啊!)。

          • 家园 前面回过你的帖子

            一个国家的崛起固然要靠自己主观因素,但也要看运气。全球化给予中国的时日已经不多,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现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来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实在是时不待我。现在刚刚取得了一些成功,想起来都有些佼幸甚至是心有余悸。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事不贪婪的,甚至多的是比中国人更贪婪的(可能别人还有我们没有的有点优势,比如日本德国的严谨等等),但如何引导这部分贪婪的因素转化为生产力是相当大的一个难题,成功的必然是少数也必然是王者。

            从你的言论来看应该是属于陈经一派的,当然我也是,但是这句话“这个地球上,最贪婪的就是王”你不觉得是在“空对空”吗?这个也就是属于陈经最烦的东西。

            • 家园 确实有点空对空

              我认为政府能够做到的只是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而廉租房等手段只能解决部分“无房”户的暂时“需求",对于“打压”房价的作用不大。

              等到成气候的廉租房建成,并且相应的分配制度出台并且得以实施,估计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 家园 上面的话可能有点尖刻

        但是刚性的需求的无法绕开的,马上公务员加薪,部队转业干部退休前每个月的生活补助将会陆续到位,社保工资的增加,等等等等都将最后从消费链的各个环节迅速体现,房产消费无可避免。

        随着城市常驻人口或者外来人口的不断扩大,房产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中国根本需求的根源是什么?是不断膨胀的巨大人口,是不断往城市涌入的外来人口,是每天以万为单位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房产价格只要下降10%,就会吸引同样级别的买盘,如果下降20%,就会在短时间内被买回原处,如果下降50%,就会一夜之间主要城区没有空房,然后继续在原有价格上继续飞涨。

        经济理论和理想模型是已有经验的总结,而中国的需求从来就走在经济原理的极端上,现有的经验,不适用。

        • 家园 你这种言语真令人做呕~

          麻烦你把你每个月工资报一下好吗,看看房价是不是炒出来的。

          • 家园 不吵架,只谈现实

            例如在房产风口浪尖的上海:

            上海,1.2万左右的的商品房,对于本土居民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难受的负担,这个是铁一般的事实,而不是个案,如果硬要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归结为炒作,是否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最典型的上海购房:老夫老妻拥有一套老房子,手头存款70万左右,拿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剩下的就是每月4900到6500元(按照贷款70到90万,20年,房屋面积100平方以上)左右的按揭,对于在上海正常收入的夫妻二人,有什么问题?

            如果是中部地区,例如武汉、南昌、长沙,这个购房前提和条件还要宽松不知道多少。

            眼睛光盯着特殊的无房人群,毫无意义,仅仅是能购按照最底限度的正常标准收入人群,就足以把城市中心以及郊区以内的房产买的七七八八,这里还没有计算在城市经商的外来人口和其他。

            假如非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买的起商品房,那么我无话可说。

            • 家园 大哥,你疯了吧。去年上海居民年平均工资才2.5万
            • 家园 笑翻了~

              最典型的上海购房:老夫老妻拥有一套老房子,手头存款70万左右

              你知道吗,日本的老头老太,也就这么多储蓄了。你这真是赶英超美了,又放一小卫星了~

              ps你收入多少啊,讲讲嘛~

            • 家园 有多少老人能掏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

              老夫老妻拥有一套老房子,手头存款70万左右,拿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有多少老人能掏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在上海发展的白领里面,那些从内地小城市来的,父母是普通老百姓的占上海新近常住人口多大比例。这些人的父母有几个能掏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在东北,沈阳才有多大比例的中老年居民月收入超过1600的?华北的呢(比如石家庄,郑州)?西北的呢(比如西安、兰州)?沈阳的工资水平在东北就比大连低,在华北就比京津低。另外,上海也有不少下岗职工(50多岁可是不少),他们能拿出50万左右给儿女结婚购房吗?

              剩下的就是每月4900到6500元(按照贷款70到90万,20年,房屋面积100平方以上)左右的按揭,对于在上海正常收入的夫妻二人,有什么问题?这意味着,夫妻二人每人要·每月要负担(2450到3250)。上海年轻人的工资水平是多少?据我所知,在上海大的外企里,普通技术人员顶多9000出头;民企的软件开发人员,不到8000(我同学在一家民企作技术总监,他告诉我的)。交完税和社保金,能剩多少?假设6500,每月交通费,吃穿等必须花费得多少钱?不生养孩子了?在大都市里,抚养孩子可是负担不小的。

              仅仅是能购按照最底限度的正常标准收入人群,就足以把城市中心以及郊区以内的房产买的七七八八,这里还没有计算在城市经商的外来人口和其他。感觉您是上海人,麻烦您把上海的最底限度的正常标准收入水平报出来。我原来只知道软件开发人员的(因为我是这行的),而且我一直以为IT行业工资水平是属于较高的。

              如果是中部地区,例如武汉、南昌、长沙,这个购房前提和条件还要宽松不知道多少。没错。不过他们的工资水平呢,也还要低不知道多少。武汉、南昌、长沙的房子没有炒到北京上海的程度,不是那里的地方官比陈良宇更关心底层老百姓,而是当地购买力比北京上海低不知道多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