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挖大坑】唐朝律令制度及其演变 一 律令格式 -- 电子赵括

共:💬53 🌺10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挖到哪里算哪里】府兵制的崩溃

和律令制相对应的,唐朝初年实行的兵制为府兵制。府兵制发源于西魏,历经北周,隋而被唐朝传承。西魏的府兵制,官府不负担士兵的装备,被征召的士兵装备自给,但不是自己完全负担,而是大家共同负担,原则上每六家负担一位士兵的装备。唐朝实行的府兵制,继承了这两个特点,即装备自行准备和互助性。府兵制下的士兵,主要有首都勤务,国境战备,当地治安三个任务,由中央的兵部统一协调。作为征兵制的府兵制,其征兵对象为丁男,和租庸调制的负担对象相同。地方掌握府兵的为折冲府,唐朝全国有六百左右,每个折冲府下控制的府兵约为千人。折冲府并非全国平均配置,集中在长安附近的关内道,洛阳附近的河南道,和太原附近的河东道,占全部折冲府的80%。其中关内道即集中了40%以上,关内道下面的京兆府集中了131个,约20%。与此相对应,扬子江以南的江南和岭南两道,仅仅配置了17%的折冲府。重点配置折冲府的地域,和所谓的狭乡基本吻合,也是逃户频发的地区。实际上,府兵制正是逃户发生最大的理由。

府兵制,服役期间从21岁到60岁。以长安附近的折冲府为例,这39年间,每五个月要负担一个月的首都勤务,往返并不计算在内。这样计算,负担一个月的首都勤务要耽误两个月的时间,其间粮食和装备都要被征召的农民自己负担。这还不是全部的负担,这39年间有三年要到边境服役。由于和游牧民族冲突不断,死伤危险随时有存在。这39年间,累计计算有将近17年不能安心在家务农生活。这对于农家的主要劳动力丁男,不仅自己的危险存在,一旦有所意外,将危及一家人的生计。720年的敕令中,唐朝政府也承认,没有比府兵更沉重的负担。

唐朝虽然原则上承认了“乐迁”,即从耕地紧张的狭乡迁往耕地富足的宽乡,但是却坚决不允许从设置折冲府的地区迁往没有设置折冲府的地区。府兵逃往也有严厉惩罚,在边境防备如果逃亡,一天杖责八十,每三天罪加一等;而首都勤务,逃亡一天杖责一百,每两天罪加一等,最高刑罚可以达到仅次于死刑的流放三千里。府兵本身负担沉重,又有如此严格的惩罚,农民当然会想各种方法逃避。除了逃户以外,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对此有生动的写照,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兒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鎚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臂折来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这里写的,是754年杨国忠为了和安禄山争宠,强行征兵征讨南诏国的事情。此次征讨发兵十万,战死约七,八万。为了逃避兵役,这位当年24岁的老翁自己折断了自己的右臂。六十多年来尽管天阴下雨就非常不舒服,至今不后悔,否则已经成为了“望乡之鬼”。联想到杜甫的《兵车行》中“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描写,这位老人自毁一臂,实在是无奈中的无奈。

除了负担沉重以外,府兵制的互助性也渐渐失去。在敦煌的记录中,有一位名叫宋智的豪强,其族人不少在地方任职。这位宋智,拒绝和另外一位人共同为被征召的士兵提供装备。宋智身为豪族,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他并非简单地拒绝,甚至为此对县令指手画脚大发雷霆。这个纪录可以看出,经济上最有能力支持府兵制的豪强,已经逐渐失去兴趣。同时,政府官员对于豪强也已经失去权威,无法另唐朝制度正常运转。

后面还会提及一些原因,总之府兵制这时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一些新的替代军制自然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负责当地治安的团练兵。团练兵并非府兵制正常兵种,武则天时代的696年出现于山东,此后又出现于河南河北等地,所谓的武骑团。那时候鲜卑屡次进犯中原,武骑团的组建的初衷是为了抵抗踏入中原的鲜卑。但是团练兵本身并没有远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当地治安。随着府兵制的衰落,团练兵兴起。敦煌纪录中发现的751年前后的差科簿,注册府兵75人,最年轻的42岁;被称为土镇兵的地方团练兵共117人,有23岁的年轻人。两相对比,再考虑到唐朝丁男从21岁开始负担兵役,敦煌地方府兵制已经二十年没有起作用了。唐朝其他地方府兵制的运转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团练兵本身仅仅负担地方,并没有边境和首都勤务。唐朝对边境守备可能还不那么敏感,对于长安地区的勤务总没有忽视的道理。上面提到的折冲府集中于关西道京兆府,首都勤务的逃兵制裁更为严厉,很显然是表现了唐朝对首都防务的重视。府兵制有崩溃的迹象,自然要想一些新的办法。722年,兼任兵部尚书的宰相张说(667-730)就提出了中止征兵制,实行募兵制来确保首都防务,三年后的725年建立了被称为(弓广)骑的新兵种,定员十二万人,每年两回,也就是六个月一回来到长安服役,平常保持2万人左右。然而这个所谓的募兵制,征兵地区还是集中在长安洛阳等负担沉重的地区,征兵对象也面对农民等有逃避倾向的阶层,很显然和府兵制换汤不换药,没有长期继续的可能,不到二十年即崩溃。

(土鳖扛铁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