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泾渭分明的优雅 -- 星巴克在日本 -- 萨苏

共:💬135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所说的都是事实

不过历朝皇帝的修改是很正常的。因为故宫在那时即不是“故宫”,也不是“博物院”。那是他们的居住场所,而且,正是因为他们的居住和不断修缮,故宫才具有文物的意义。

作为博物院以后的故宫,对它的修缮我没有意见,只要是为了维护。而对它的改造我却有些看法。因为故宫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座古老的皇宫的标本,如果我们把它改得更适合于我们的时代,它作为标本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博物馆,却不能再叫做故宫了。

民国期间对于故宫的改造,有其无奈的地方。因为经费和世道纷乱的原因,故宫博物院不得不自己养自己,保护之余,只能内部挖潜,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造,历经兵荒马乱,故宫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圆明园,被焚毁后的圆明园从当时的照片看,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残迹。湖沼的地形和英法联军出于报复行动的仓促,使它依然有相当部分保留了下来,此外,如石碑砖石等文物,也不是焚烧所能摧毁的。然而,此后圆明园又经历了多次不曾在典籍中认真记载的浩劫。这个“无主之园”成为军阀,官员等建造私宅,花园的材料场,也成为附近村民建房子的取砖之地,几十年下来,除了实在无法移动的大件石雕,圆明园原来的景观荡然无存也就很正常了。如果故宫没有历代有志的管理人士在艰难中苦苦维护,其结果不会比圆明园更好。所以,对于他们改造珍宝馆之类的行为,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

49年建国以后,对于故宫的维护,采取了萧规曹随的做法,这使故宫在历次运动中幸免于难。可以想象,如果谭厚兰砸孔庙的事情发生在故宫,那将是多么惨痛的损失。但是,也继承了继续将故宫作为文物的同时,也作为办公,服务场所的传统,原有设施被“利用”的传统没有改变。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和世界通行的文物保护手法,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利用”故宫,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但是这对于故宫有限的历史资源,也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消耗。改造,对于文物来说,无法不破坏它的历史内涵。维护是不得已的,主动的改造,是否都是那样有必要呢?

故宫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子孙的。假如是不得已,我们可以两害相权,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是留给子孙一个当年皇帝最后居住的故宫给他们呢?还是一个我们为了赚钱改得更加现代化的故宫呢?很多东西,我们改了,就无法复原了,我们是否有这个资格来做这件事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