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在《青春的九个瞬间》之前的个人感想 -- 裙裾飘飘

共:💬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个瞬间--二十四岁零五月

到了美国第一个学期的日子过得特别的快,一转眼就到了期末。不适应这里寒冷的冬季

,我得了重感冒。在国外一个人得了病是最惨的,无论是感冒还是相思病。没有什么人

来看你,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分你的心,一个人在一间小屋子里熬着,这一辈子可能想到

的最最悲观的念头都会在那一段时间涌上你的心头。我躺在床上头痛欲裂,什么东西都

吃不下,也没劲去做什么吃的,好几天就喝了几筒果汁。给自己量了一量体温,随便扒

拉了点药吃了,躺在床上半梦半醒地蜷着,被温度烤着的脑袋幻化出或大或小失常的物

体。在这里,没有什么亲人,来了后认得的几个朋友来看了看我,又匆匆走了。大家都

忙得很,没人有多少时间来陪你。那个时候才感到孤独是那么的难熬。在国内的时候,

到处都是人,家里人的唠叨,朋友的应酬,多到让你感到心烦。我一个人住在一套房子

里,经济上也不担心,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关起门来成一统,觉得单身贵族的生活真是

酷啊。从来没想到,到了美国单身汗也当得这么窝囊。上升到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人

的大脑是不因该闲下来的,你总应该找一些东西,即使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它塞得

个满满的。只要有十分钟的空闲,你就完蛋了。本质上的空虚击中了你,就象是一根大

铁钎贯穿了你的脑袋。无边的虚无就在你的面前,你都没有勇气正眼看它一眼。你能做

的就是低下头,藏起你的目光,匆匆地侧身而过。

我住在一间半边在底下的basement里,有一个两本杂志大小的窗户可一看见外面阴冷冷

的天,房间里也不是太暖和,因为烧油的供暖设备挺花费的,大家为了省钱,调低了温

度。刚到美国时,我每天夜里都梦到还在国内,很清晰的那一种梦,在其中还在办出国

手续那一些杂事儿,为各种事担心。有时忽然午夜梦回,从床上坐起来,竟想不起自己

身在什么地方。刚开始的印象是深刻的,不过就是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时间,一下飞机,

就象是舞台上布景一换,什么都是新的了。上大学时从北京坐火车回家还要三十几个小

时呢。几年后再一次看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其中有一段台词说,人年轻时总是望着

地平线,都想知道沙漠后面是什么,其实那儿只是另一个沙漠而已。其实当人的心里变

成了沙漠,那么什么地方都是沙漠。大多数人没出国以前或多或少对于外国还是有一些

憧憬的,但那些过去式的对未来的向往在生命中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只有生活,实实

在在的生活本身才在我们的心中划下深深的刻痕。那些一天一天的日子,让你以前曾有

过的向往和幻想都显得那么可笑,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回忆起它们,只好有意无意地遗

忘他们。我们最终都会习惯这平凡无梦的生活。它是那么的具体。

隔壁住着一个读本科的韩国人,沉默寡言,见了你就点一点头,进了屋把门一关,呆在

里头再也不出来。我的房间和他的房间就隔个很薄的板墙,有时听见那边哐哐的摇滚乐

声音太大,我就去敲门让他把声音关小一点。除此外,我们半年没聊过天。我还是挺外

向一个人,主要是他的原因。有一次周末半夜里他砰砰砰敲我的门,我打开门,看他晕

乎乎的样子连说弄错了,过了一会儿,我看他趴在厨房的地板上,我想扶他回屋他也没

反应。没有什么酒味,估计是参加party,抽大麻抽晕了。这就是典型的平时压抑着,放

纵起来没节制的人。好多从小就在美国受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亚裔男性身上,都

有这样的性格特征的影子。成绩不错,英语没问题,也有些时髦的兴趣,但就是沉闷,

不开朗。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就如同是中学时班上转来一个乡下小孩,大家也不是歧

视他,欺负他,但总有点不带他一起玩。在一堆孩子中,一个带异类色彩的小孩,即使

成绩很优秀,也慢慢被边缘化了。孩子如有可能是要尽可能培养其"领导气质"(leader

ship)的,这在外国的中级教育中也是非常强调的。而这一些留学生中比起美国本地人

来说更少有发展这种领袖气质的机会。所以奉劝那些有志于从小就把小孩送出留学的家

长,太小的小孩到外国留学有一些心理特征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