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日专家驳斥中国将引发"世界粮食危机"谬论
http://intl.ce.cn/zgysj/200611/27/t20061127_9592156.shtml
针对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有关“中国将成为再度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的最大隐患”的论调,日本大学生物资源科学系教授大贺圭治最近在媒体撰文,从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大幅下降、粮食消费多样化以及中国丰富的食品生产资源等方面予以有力驳斥,并表示相信中国有实力实现粮食的稳定供给和自给自足。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1月21日一期刊发了这篇题为《中国真的会引发世界粮食危机吗?》的文章。
粮食消费多样化
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从上世纪60年代的2.4%迅速下降到了2000年的0.6%。预计2010年代中国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将下降至0.5%,2020年代将下降到0.2%。203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因此,如果2005年到2030年之间这25年间,中国能够将目前的粮食供给量提高10%,那至少能确保目前这个水平的人均粮食消费量。
通过引进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蔬菜、水果、畜产品、植物油以及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消费也都水涨船高。这也就是那些悲观论者认为中国可能引发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之一。
2003年,中国的蔬菜年人均消费量是日本的2倍,水果是日本的90%,植物油是日本的80%。2003年中国的猪肉年人均消费量是35.3公斤,将近日本(19公斤)的2倍。
而中国牛奶和奶制品的年人均消费量却只有日本的1/4,水产品的消费量只有日本的1/3。虽然今后中国奶制品和水产类食品的消费量会持续增加,但前者依赖的是草场资源,后者依赖的是水产资源,这两项食品消费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粮食饲料消费量的激增。近几年中国淡水养殖业迅猛发展,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鱼类生产大国。
中国人的食品消费从量上看,已经达到饱和。现在,它正在从结构上逐渐发生变化,趋于多样化和合理化,即减少谷物的摄取,增加水果、鱼类和奶制品的摄入量。
“折中型”食品消费
由于东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畜产品、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都更加庞大。但是,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大米仍然占最大的比重,大豆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品和鱼类的消费比例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欧美的食品消费以畜产品为主,亚洲则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中国曾经在饮食结构上趋向欧美,却没有将欧美化的饮食习惯进行到底,而是选择了一种亚洲和欧美的“折中型”食品消费类型。
布朗先生等欧美的食品问题研究专家认为,中国会扩大畜牧业,因而要大量进口粮食饲料。很明显,他们根本不了解东亚各国的饮食传统和饮食文化,而是以欧美中心主义来思考问题。日本的肉类消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停滞不前,粮食饲料的进口量也逐渐趋于减少。这说明,只要东亚各国还基本维持以大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就不会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把大量的粮食用作饲料,并在世界范围内收购粮食。
丰富的食品生产资源
布朗把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和单位面积增产的停滞视为中国粮食产业的主要倾向,得出了中国到2030年粮食产量将减少20%,出现2.2亿吨粮食缺口这样一个结论。事实果真如此吗?
2003年,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10.9公亩,而日本仅有3.4公亩,中国几乎是日本的3倍。如果把草地也算进去,中国的人均农业用地面积高达42.3公亩,是日本(4公亩)的10倍以上。布朗认为,在食品需求上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大量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量的增加,但他根本没有考虑农业用地这个粮食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没有看到日中两国之间这方面的巨大差距。当然,中国和日本一样,不少耕地和农业用地都被转用作宅基地、公路或者工业用地,一些山区的耕地也由于条件恶劣而被农民放弃耕种,农业用地确实在不断减少。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人口的不断增加也确确实实让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缩水。
但是,在过去10年间,让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最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
2005年,中国小麦的单产(每公顷4.23吨)已经大大高于美国(2.82吨),并略领先于日本的每公顷4.11吨,似乎没有增产的余地了,但其他农作物增产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中国的大米单产2005年约为每公顷6.26吨,比日本的6.65吨略逊一筹,比起美国的7.44吨则逊色太多。从玉米产量上看,中国每公顷的产量为5.15吨,仅为美国(9.29吨)的55%,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大豆的产量(1.83吨)虽然比日本(1.51吨)要高,但与美国(2.91吨)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布朗认为,中国的粮食单产已经大体上接近日本的水平,从而判断中国今后的粮食单产增长将陷于停滞,加之水资源匮乏和土壤质量恶化等原因,粮食单产今后很可能会下滑。但在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资源——农业用地仍然有一定的富余,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仍然有大幅提高粮食单产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食品消费量已经达到饱和,接下来就将进入寻求有更高附加值的食品的阶段了。
中国知道,自己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在世界范围内购买粮食,会使国际市场陷入混乱。中国应该以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为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我相信中国还是有实力实现粮食的稳定供给和自给自足的。
>>>>>>>>>>>>>>>>>>>>>>>>>>
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由顺差变逆差,有意思呵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中国争议弗里德曼“遗产” 1 葡萄 字0 2006-11-27 03:18:35
🙂【文摘】日专家驳斥中国将引发"世界粮食危机"谬论
🙂最新的印度财经数字 葡萄 字0 2006-11-27 03:11:01
🙂【文摘】俄前首富:2007中国成全能超级大国 大黄 字3024 2006-11-27 02:18:13
🙂印度人好像并不是我想象地那么没见识啊 真理 字69 2006-12-01 22:17:22
🙂其实这个就是我反对的殖民时代的思维模式 1 葡萄 字0 2006-11-27 02: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