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人近距离之二 动手能力为何强 -- 浮云

共:💬68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人近距离之八 至高无上是孩子

在加拿大,谁是最重要的?名义的国家元首英女皇恐怕不是,她好像没怎么关心这块土地。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大约也不是,尽管加拿大没有澳大利亚那么认真的共和运动,她也完全可能成末代总督。真正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理马田,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这主儿肯定重要。马田曾经率领联邦由庞大赤字转为年年赢余,可好像没人念他什么功劳,所有的人都在投票让他当选后争先恐后地收拾他。东亚之行饱受攻击,少数执政危机四伏,预算案阻力不断,这位财长出身的总理除了四下妥协别无长策。记者绞尽脑汁怎么把马田骂得更爽,马田绞尽脑汁怎么对记者笑得更真诚。马田是最重要的人?是加拿大最可怜的人还差不多。加拿大没有国教,合法宗教达三十多种,连众神都分不出高低。

加拿大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人。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孩子只在父母怀中是最重要的人,离了家庭,他的重要性只在理论上存在。

在加拿大,全社会都以孩子为中心,不仅仅是他的父母,儿童从法律到实践都属于国家。儿童教育由国库税收负责,抚养由国库税收承担,权益由政府部门保护。父母是监护人,这没错。可如果政府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法定程序认为父母不是合格的监护人,那么对不起了,这个既虚拟又实在的政府会给你的孩子换个监护人,直到孩子能健康成长为止。加拿大各级政府拨款动辄以亿计,收起税来也如狼似虎,取之于民是否用之于民不好说,但没有未成年人流浪是真的——长期生活在北美的人,对这一点不会有太多的体会。让街头没有流浪儿,不是计算出抚养一个孩子到十八岁要多少钱,然后政府一划款那么简单。

孩子的重要性是被加拿大的法律认定的。加拿大是真正的法制社会——法制社会的概念,不是制订法律的程序及法律体系是否健全(当然这是不可少的第一步)。法制社会的核心是法律被执行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被维护到什么程度。笔者在枫叶之国听的第一个新移民讲座,就是隶属政府的家庭儿童保护中心搞的讲座,讲座再客气,实质是不变的——就是告诉你,在加国不能打骂孩子,关起门来打也不行。法律规定监护人不能让十二岁以下儿童独处。在交通法规中,最高扣点处罚是发生交通事故擅离现场扣七点,仅次于此的是“在校车前后二十米不停车,扣六点。”加国警察也是吃财政预算的,警力相当有限。那么维护这些法律的是谁?是每个加拿大人,也就是加拿大公民及永久居民。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父母出去打工,结果被老师、邻居报警,接下来一串诸如应诉、请律师、接受处罚,交付额度远超过打工挣的那点子钱,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注定在中国大陆移民中永远流传下去。

孩子的安全,是被整个加拿大社会关注的。在哈尔滨,每年冬季百万青少年上冰,冰场上也见不到一顶头盔,多少年也没见冰场上有脑外伤。到了加拿大,滑冰要什么?冰鞋够了吧?NO,请给孩子戴上头盔,没有冰球帽,来顶自行车盔也OK。在多伦多,警车发现一辆失窃车,追击。结果匪车一阵乱窜,撞到了学生校车上。注意,是匪车撞的,而且没有人受伤。媒体这下有料了,一直把警察发言人轰出来表态说“每年为了公众安全,我们已经放弃了多少追击”算完。

孩子的崇高地位是由实践说明的。加拿大的小学设施完备,占地宽广,每班学生定额二十余人。童子军组织深入每一个社区,是由义工管理的。学校门前每天上下学时间,路口都有义工维持交通。领孩子出去,无论是中介、银行还是什么地方,家长谈事情的同时,接待人员都会立即拿出各种玩具、画笔纸张,保证小皇帝的待遇。新移民母亲都愿意领着孩子去上ESL和LINC,因为那种学校母亲可以学英语,有专业幼师帮着带孩子。公立图书馆里有儿童活动区,不仅有书,还有儿童专用电脑、游戏机及各种大型玩具。属于公共设施的儿童游乐设备、泳池遍布所有社区。

西人喜欢孩子,喜欢到单身女性带孩子嫁人成优势的水平。加拿大缺人口,缺到每年从全世界移民二十几万的地步。可仅此两项,是解释不了孩子在这里怎么就成了重中之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