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 听枫
若干年前,西北农大(?)作过研究,对各种因素对粮食产量提高的贡献给出了结果,而且给出了百分比。大致是,生物技术如作物品种的因素将近50%,水利工程、化肥农药的因素将近50%,劳动力的因素在5%左右。
这个结果因为是农业科研人员做的,难免会对生物技术如作物品种的作用有所夸大。另外,劳动力、生产关系(是否分田到户)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复杂。
农村集体劳动,人员无疑有“磨洋工”的现象,劳动效率不高。比如,集体生产队时,从开始收割到最后粮食入仓,能拖一个月的时间,而分田到户后,三五天就完了。但这个效率的提高并不能转化成粮食产量,粮食产量要受技术、受水肥条件的限制,否则的话,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就没有多少区别了。
集体劳动时,生产队种什么,如何做,通常是由集体中技术最高的人员指导的,而分田到户后,由于各家各户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不会家家户户都能达到技术最高的人的水平,所以,总的影响应该是分田到户后的农产品产量不如集体劳动时的农产品产量。事实上,那时的限制因素是化肥,有些有路子、能买到化肥的生产队,粮食产量是很高的,现在分田到户普遍用化肥后的产量仍然达不到那时的水平(都有化肥时,技术水平的差别就起了作用)。
起作用的是,中美关系解冻,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化肥项目,下面有贴子也说了。这些化肥项目,到分田到户那个时间点,陆续建成投产。化肥的作用,除了抵消了分田到户对生产力的破坏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外,还能使得粮食产量增加。
什么地方看到过一个数据,说是80年进口尿素2800万吨,以后,随着国内化肥产能提高,进口化肥随之逐年递减。原则是,保证市场有充足化肥供应。这些条件,都是分田到户前所不具备的。
那么,是否就能说,“分田到户”就无意义了呢?不是的。只是这个意义不是提高粮食产量,因为“分田到户”的直接影响是使得粮食产量减低。这个意义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分田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而不是粮食产量)。以前集体时“磨洋工”要干一个月的活,“分田到户”后三五天就干完了。生产率提高后,才能有大量农民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成为“氓流”或民工。有了民工才能打破城市工人的铁饭碗。
2。“分田到户”解散了农村集体单位,又没有“农会”之类的组织行使相应职能,使得农民的谈判地位大大地降低,后来的政府征地成本大大地降低,这也是现在中国的优势之一。
现在中国的优势,低劳动力成本,低征地成本,都与“分田到户”有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而且运动遗痪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 嘎嘎 字80 2006-11-12 13:16:17
🙂哼,前几年zf为了业绩还不是逼百姓只能种啥 lanchong 字24 2006-11-12 13:22:15
😄和我的记忆比较接近:))) 嘎嘎 字0 2006-11-12 10:21:34
🙂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顶!献花! AleaJactaEst 字0 2006-12-19 06:27:44
🙂看来这孔老二的哥哥也是没下过地的, 老驴 字523 2006-11-13 22:21:36
🙂回老驴兄 听枫 字330 2006-11-13 22:30:22
🙂纠正几句: 十八亩段 字1375 2006-11-12 09: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