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 听枫

共:💬230 🌺13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是否如诸位现下讨论的一般是正相关,或者说是否应当把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归因于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可觉得应该予以注意。这样说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层面。

1)自从改革之后,粮食产量是否真的大幅度提升?目前看似所有的证据,包括国家统计数据和人民生活的切身体验都显示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为什么证据要分两种呢?因为小可觉得,要讨论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要排除或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例如关于粮食产量的问题,国家统计数据无疑是可以操纵的,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我们应该对此加以怀疑,所以必须从其他方面获得辅助的证据。但是,我们看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改革之后吃饭的问题应该是得到了解决,粮食在民间不紧张了,这一点是很难操纵的,所以予以采信。

当然,问题又来了,因为粮食在民间不再紧张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国家减少了征收。换言之,我们可以假定之前粮食产量的大部分由国家征收转换成工业发展的资本,这一点是可能的,因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工农业的剪刀差。这一点小可不知道如何直接排除,不过应当可以通过对当事人的了解来提供这个证据,即我们可以询问农村居民,是否当时的亩产量在改革前后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这种证据往往是微观的,但是积累大量的微观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近似认为构成宏观证据。据本人家乡的情况,粮食产量的确得到了提高,幅度大约是翻了一番左右的样子,精确的就不知道了。那位仁兄要是有这方面的路子,下次俺找你联系去调研。

2)下面的问题就是粮食产量得到了提高,是否应该归因于分田到户,解放了生产力?当然,教科书里面是这么说的。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部分证实了这个结果,但是同样也部分证伪了这个结果。这样说的原因有两层。首先,地区差异是应当考虑进去的。目前有很多的学术著作已经表明,在某些地区,公社还是搞得不错的。这不是否认大跃进和自然灾害期间的问题,但是的确可以说在广东、江苏等一些地方,开始时地方上对分田到户是持观望态度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迫切的必要去改变。其次,其他因素也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化肥的施用。这个同样也有研究表明。俺在地方调研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承认这一点。甚至有的农民认为粮产量的提高完全归因于化肥的施用。他们说在改革前,田里根本用不上化肥,产量怎么会高?一用化肥,产量噌噌就上去了。当然,为什么改革后化肥能够广泛使用呢?很简单,化肥产量上去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改革的确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是却远远不是如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那么简单。俺以为这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方位的、全系统的。不仅局限在农民身上,同样作用在整个经济系统上,而粮食产量的提高也是离不开整个经济系统的改良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公社的地方公共设施的建设问题,特别是水利设施的建设问题。应该说我们改革后是享受了其红利的,而建设的成本完全都由那个时代承担了。河里有朋友也提及到这点,说现在那时候的设施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不过据小可了解,现在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都已经开始损坏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很难得到修缮,不知道这种红利还能享受多久。

改革是个大的历史事件,我们讨论的都其实是其中的片断而已。对整个改革的评价很难用一个字好或者坏来进行。当然,文中很多的问题是假设出来的,是逻辑推理的结果,通过直觉可以很容易的排出,但是直觉同样也很容易欺骗我们,所以推理与直觉的结合应当是较为稳妥一些。俺这里权当抛砖引玉吧。

关键词(Tags): #粮食产量#分田到户#化肥通宝推: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