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目不识丁”巡抚张曜—— 海宁陈家拾遗之五(上) -- 渤海陈氏
张曜字朗斋。按现在通行的汉文体,以下我就直书其名了。
一、出身“低微”
清史上说他其先上虞人,改藉大兴,既复隶钱塘。其实就是他祖上就是杭州南绍兴一带的人。因无多大产业也不是大家族,所以祖籍也不太明确了!不过经过了六十多年他最后的结果是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果予建祠子袭男爵。在晚清(死于光绪十七年)的名臣中近于草莽出身的微乎其微。而君如查清史稿。写不清藉贯的列传人物也是少之有少,反正他死后葬在西湖旁边山上是千真万确。因为先父致远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次被当地政府通知去杭,一次迁坟,一次深埋。就是张家的祖坟。因先曾祖母张太夫人随葬其父于彼。(而未归葬海宁)。故先父有此责任。
二、机遇固始
家不成家,少不读书(无机会)。所以在他死后三十年左右清史的撰写者们为他列了近二万字的“传”,非但其出身写不清楚而其青少年时几乎无可记,只有廖廖不足20字“生有神力,幼智持秆结阵,部勒群儿无敢论哗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体力好,在儿童游戏中往往是一个孩子王。这种记载本无考。用在大将身上都可以。而如是开国皇帝,象朱元璋,儿时也因无机会读书。会有许多表示智慧,领导天才的儿时故事被传说。
固始是河南省东南角一个山区小城。不是因为“寻访”张曜。我这个自幼不废地理学习的老学生,也不会去地图上找这个地方。固始离河南省城实在太远了!估计至今仍属“欠发达地区”。在它的南面几十里的小城金寨(今属安徽)到是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县”出过解放军的许多将军。可见是一脉相承的大别山区老革命根据地。张曜去那里干什么呢?投亲。一个无依无靠,除了一身力气的男青年在漫长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能有什么机会呢?一是从军,当兵吃粮。另一个就是投亲 ——这个亲不定是多近的,只要八竿子能打(搭)着一点都可以。当兵有风险,投亲也有风险。旧小说中往往有许多故事的悲剧是从投亲不遇开幕的。张曜去投谁呢,被投的是晚清史上也有点名声的蒯嗣香,蒯贺荪。当然当时他还没有名,在山野小县当一个七品知县。他的出名是因为在晚年被涉及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子里。同治末年,杨案闹得最欢的时候,他不巧正在浙江按察使任上。在杨案非但参加过浙省三大宪会审,又涉及浙江全省近百名官员。臬司职在司法,一旦翻案罪责难逃。当然所有脚本或小说没有说他是贪脏。他以官官相护的典型人物出现在群丑图中。我看到的史料是他死于杨案正式翻案之前一年。但戏剧说书中都说他是畏罪吞金自尽。吞金自尽,我虽涉入医界40余年,仍属不解。红楼梦里尤二姐不也是吞金而死的吗?扯远了,拉回来。
张曜不远千里,从余杭富庶之地到大别山区投靠祖上有点姻亲关系的蒯知县,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了。好得他到是一没有投亲不遇,二没有受到冷遇。蒯知县见来了这么一个“七杆子打得着”的赳赳武夫着实看重。因为时值南方太平军正搞天国运动。主力虽未过得长江风头着实不小。而苏鲁豫皖正捻军四起。虽捻党此种组织由来已久,与太平军不同之处,他们无什么政纲。组织也不严密。大的数佰一捻,多为当地乡亲,小的有数十人,甚至有一二十人的小捻子。当地人自称为捻子。也无国号等名目。他们自己的理论是:孔夫子吃了范丹(东汉名士)的救济粮,一直没有偿还。他们是代表泥腿子范丹向孔老二的接班人来讨旧债的。典型的要报子孙仇的理论。
捻子头目自为首领,官兵势大时各自回家为民。有事或需办某事时又雀跃四起,组为一军。地方官,绿营兵,拿他们也无法。幼时读史至此甚为不解。某日读“水浒” 智取生辰网一节,居然茅塞顿开。在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平日与政权的代表(官府)相安无事。南方太平军一起,三四年内成了气候。他们当然也闹得更欢,对官府造成更大威胁。蒯知县到任后,正为此事不悦,有了这位同乡来投,又关着点亲认作小辈,就用其所长,组织了三佰人的乡勇由张曜帮助操练。两人各得其所自当皆大欢喜。
三,“遇僧而发”。这里的僧不是和尚,而是当时清朝江北片平叛主帅僧格林沁。这位蒙古王爷带马队镇压捻军,也攻击过江的太平军。对于捻子的作战往往要追咬住大股军队,才能有点效果。而如按片硬剿往往会错杀良民。所以对付捻子往往是地方上组织团练、乡勇,自保自救更为实际。蒯知县自从有了300人的县级保安队,宽心不少,更兼张曜常常用疑兵计,夜袭法等手段。有时又在捻子纵掠时突袭,居然连胜了几阵。有一次夜战追袭中巧遇僧王,僧王遥见战火询知为张曜所部,召之问话,甚悦,命将所部编成正规军,就是有军饷可吃了。
四、“娶了贤内助”。在固始期间另一大事是迎娶了蒯知县的女儿为夫人。关于此事,在台湾作家高阳的“清宫外史”中有大段的戏剧性的描写,大意是固始危急之际,蒯县令出榜:云能保此城者入赘为婿,张曜应命解围,僧王为媒,洞房花烛云云,这种情节如为剧本不失为紧凑,好得高阳必竟笔法还可,把它加入朝廷召张曜进京面议收复伊犁时军机大臣宝鋆询问左宗棠的对答中,是一种非定式的叙述。无论如何,他在咸丰末年娶了蒯夫人是事实。而且因战功被僧王表为知县,战时的临时举措,否则知县一般起码是一榜贡士出身。像杨乃武中的余杭知县刘子湖。(谐音知无)系捐班出身,因到同治年间,内乱外扰,大开捐班之风之结果。升了知县当然是守固始,而蒯知县升任别处。县政府内堂仍留女儿,所以蒯夫人比张知县早入衙门内。文化又高,出身儒官之家。一切公文初始均由夫人亲掌,高阳述说这位掌印夫人不但有才,而且貌美。虽然戏文小说中一说小姐十有八九是才貌双全,现实生活中毕竟不多。不过蒯夫人是美人,小子是十分相信的,虽然现存既无画像更无照片。不信你看她老人家的小辈、小小辈、小小小辈中女的多是漂亮的。好了再扯回来。从此夫妻搭挡治理固始,最难得的是太平天国后期,英王陈玉成与天王困守天京(南京)。一再召苏杭得胜的李秀成回救天京。而李忠王却认为在外围打击清军更有利于救城。在江南江北大举攻城略地,打击围堵南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在江北少不得与捻军联合。有一次围攻固始县城七十余日,居然被张曜率众守住。“城获全,上嘉其功,赐号‘霍钦巴图鲁”(勇士)。上有僧王罩着,内有夫人撑着,游击战之外,攻防战又大有长进。别人看来居然文武双全,一路升官知府,道员,咸丰11年(1861年)就做到河南布政使(从二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目不识丁”巡抚张曜—— 海宁陈家拾遗之五(上)
🙂【原创】“目不识丁”巡抚张曜—— 海宁陈家拾遗之五(下) 15 渤海陈氏 字5864 2006-10-14 05:36:45
🙂仗义每多屠狗辈,花—— 1 履虎尾 字0 2006-10-19 08:06:56
🙂宝! 山的那边…… 字0 2006-10-16 21:55:26
😄当与落榜者共勉 aokrayd 字24 2006-10-15 16:50:19
😄高考倒是没落榜,可也没啥好炫耀的 aokrayd 字83 2006-10-18 00:03:15
😄俞教主说过: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1 Hanson 字30 2006-10-18 18:16:08
😄兄台高考落过榜? Hanson 字60 2006-10-17 2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