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李自成进北京和山海关之战--引自温相旧作 -- 解放军

共:💬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山海关大战----<<清代前期军事史>>(141页-143页)

山海关大战

一、吴、清联兵的完成

1644年,吴三桂派出使者赴清乞师之后,于三月二十九日才收到其父吴襄的劝降信,但吴三佳明确表示拒降.他复信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桂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虽置父鼎姐侍以诱,三桂不顾也。”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坚决不降,令白广恩、王则尧带搞师银星夜赴水平(今河北卢龙)增援唐通并继续招降吴三桂,结果又被吴三桂击溃。吴三桂以农民军为敌的决心难以改变.遂纵兵至水平府沙河泽大掠而东, “顿兵山海关”,准备“规取京师。”

四月初,清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作出了进取中原的决策后,即今70岁以下、10岁以上的男丁从军。四月初八日,顺冶帝命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次日,多尔衮同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恭顺王孔有德等率兵10万向山海关挺进。十二日,进至辽河.闻大顺军已攻占北京,定即召

开军事会议。降清的原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献策说: “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又说:“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轴重在后.精兵在前,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追剿,倘仍据京城,则扑灭更易。”这一建议指明了此次出征的主攻方向及行军路线,得到众多文臣武将的赞同。多尔衮采遂传令三军,取道蓟州、密云而不走山海关,以加速进军。

四月十五日.清军师抵翁后(今辽宁阜新市一带),吴三桂派出的使者杨坤、郭云龙持吴三桂书前来乞师。吴三桂称:“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促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末集,持泣血求助。”多尔衮得吴三桂欲合师西进之请,深感意外,将信将疑,他将杨坤扣留军中作人质,遣学士詹霸、来衮同吴使郭云龙先持复书到山海关,一则探听虚实,为改变进军路线作准备,二则要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在复吴三桂的书信中说:“及伯遣使致书,深为喜悦,遂统兵前进。”又说:“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

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二十日,清军前出至连山(今辽宁锦西)。此时.李自成已亲统大军直指山海关。在此紧急时刻,

吴三桂决定向清军投降 ,“剿灭”农民军,一面部署“精锐于山海以西要处”,一面又急派郭云龙、孙文焕持书赴连山.敦促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合师进剿大顺农民军。

多尔衮接书后,本想进一步观察吴三佳的真实动机,恰在此时得报李自成所率大军已离水平,急驰山海关,为防贻误战机、遂命清军星夜前进。清军一昼夜行200余里.于二十―日黄昏到达山海关外10里处的欢喜岭。随即“高张旗帜,休息士卒,遣使往三桂营视之。三桂遣使往请,九王犹末信。请之者三,九王始信,而兵犹未即行。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而全军始至”。

李自成连续派人向吴三桂招降,皆末获实际效果,且从吴三桂给其父吴襄的家书中得知他已向清方借兵。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得到吴三桂连续击溃大顺军,并发檄文坚决与农民军为敌的消息后,将吴襄下狱,决意用武力消灭吴三桂。十二日,李自成召集将领讨论东征事宜,并“决策亲行”。次日.李自成令牛金

星、李牟以老弱万人留守京城,亲率刘宗敏、李过等将士5万及亲简精锐7000人开始东征。这天清晨,大军出长安门,李自成率精锐出正阳门,向通州(今属北京市)开去,亡明太子及永、定二王随往。十五日,李自成至密云,从天津海运米粮充实军饷。至三河县时遇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谎称吴三佳仍有投诚之意。李自成中了吴三桂的缓兵之计,放慢向山海关进军的速度,又派明降官密云巡抚王则尧以尚书衔去山海关招降吴三衮。当得知使者被扣留,吴三佳做好了迎战准备时,已是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分析形势.认为别无选择,“成败决于一战”,于是速令大顺军“连营并进”。吴三桂拒降,他为了阻止李自成东攻山海关,

先将当地地主武装组织成营.并于大顺军必经之路列陈。大顺军一举将其击溃,直逼山海关。

山海关以关城为中心,四面各有城。东西有两罗城,南北有两翼城,加上长城、关隘、墩台、城堡等,形成相互连结、唇齿相依的防卫体系。南翼城面向大海,敌人无从通过。西罗城面向关内,前有南北走向的石河,成为关城的天然屏障.而河西则为开阔地,成为山海关大战的重要战场。

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李自成到山海关后,先于石河与吴三桂率领的明军和乡勇交战。经过大顺军数次猛烈冲杀,吴三桂军的阵线开始动摇,于是李自成采取如下部署:令唐通率部绕道出关, 首先从一片石(今辽宁绥中县九门口)向东突击,切断吴军退路,派出数干精锐骑兵.冲破敌阵后直攻西罗城,在后续部队

的支援下,分头围攻北翼城和东罗城;李白成亲率主力,继续留在石河西与敌对阵,牵制吴军主力。

交战从早晨开始,农民军先于西北角突击,数百骑直冲西罗城北。同时,集中兵力攻打北翼、东罗二城。双方展开激战,尤以石河一带的战斗最为激烈。大顺军“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复进”。吴三佳军东西驰突,企图突围,未能得手。至中午,由于农民军英勇攻城,北翼城、东罗城旦夕可下。

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向山海关疾驰,他采纳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建议,对入关作了如下部署:以英亲王济尔哈朗率万骑为左翼,入西水关;以豫王多铎率万骑为右翼,入东水关;自将3万骑为主力,从正面主攻,余为预备队。但是,清军于二十一日傍晚进至欢喜岭后,并未立即投入战斗,而是观变待机,仅于当晚派兵击败一片石之唐通部,使李自成从关内外夹击吴三桂并切断吴军与清军联络的计划落空。

由于形势万分危急,而清军又屡请不至.吴三桂只得于二十二日清晨率数百亲兵出关降清。多尔衮于欢喜岭威远台与吴三桂盟誓,决定合师镇压农民军。吴三桂剃发称臣,将山海关城拱手移交给清军。当时,吴三桂约有关宁5万之众,

加上地土武装大约8万人左右。清军除少数兵力留守沈阳外,约有10余万人参战。合计吴、清联军约兵力20万余。

清军至山海关城下, 见大顺军炮火向东猛轰.火光烛天,迟疑不敢进。多尔衮畏惧农民军,不敢贸然轻战, 令诸王、贝勒、贝子、公及诸大臣等。毋得越伍躁进”。他令吴三桂充当前锋,“以白布系肩为号”,先行入关, 自己殿后指挥。当天下午,二路清军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入关。

因李自成原定在清山海关的计划未能实现。便重新调整兵力部署,急令农民军沿石河列阵,“自北山横恒至海”,成“―”字长蛇阵,张两翼封锁包围吴三桂军。清军亦“向海列阵”吴军则布列于右翼边缘,准备集中兵力,向大顺军突击。当时,正值大风疾驰,尘沙蔽天,中午,吴三桂首先出动全部精锐与大顺军交战,陷入农民军的包围之中,处境十分困难,而清军却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吴军拼命突围,围开复合,死伤惨重,大顺军与之展开肉搏战。双方苦战至太阳偏西,都已精疲力竭,多尔衮见势立刻令阿济格、多绎率正白旗、镶白旗2万骑兵精锐为先锋,从吴三阵阵右突入,“白旗所至,风卷潮涌,皆披靡莫能当”。清军直冲农民军主力部位,大顺军的目践踏,死伤惨重,共有15位将领阵亡,并丢弃大量辎重。李自成见败局己定,率精骑数千撤往水平, 二十六日退回北京。大战结束。

参考书目

1. 商鸿葵;<<明清之际海关战役的真象考察>>

2. <<清世祖实录>>

3. 蒋良骐 <<东华录>>

4. 彭孙贻 <<平寇志>>

5. 计六其 <<明季北略>>

6.谷应泰 <<明使记事本末>>

7.魏源 <<圣武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