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曹操的军需说起 -- 凌云雕龙
军事需要有很多方式,屠城也是一种需要。
立场有两边:一边拿刀砍,一边被刀砍。兹就此讨论屠城的实用性,特别是曹操使用屠杀的手段。
屠杀有利于军事,可以瓦解战心,像南京大屠杀后,就会有大量的南京伪军成立、发起南京临时政府、还有南京的文人墨客及武将战帅换边站,或者扬州十日后,江南基本没反声,甚至于乾隆在十全武功中,把准葛尔灭族后,从此就没有准独的困扰,因为准葛尔徒剩地理名词,再也不是民族名词或政权名词。
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恐怖战术,先将袁绍降兵一一割掉鼻子,再将袁绍牛马割掉唇舌,吓得袁绍士兵又惊又惧,战后曹操又坑杀袁绍士卒八万人。事实上曹操将领也不断屠城,像曹仁屠宛、夏侯渊屠兴国及徐晃屠太原等,应是遵从曹操明令:「故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
这又奇怪了,田单领导齐人时,燕军把齐人降将处以劓刑(割去鼻子),又掘坟墓烧死人,反而即墨人慷慨涕泣,皆想要出战,愤怒万分。同样的行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袁绍的士卒对袁绍并没有深具信心的忠诚度,原本就是被袁绍以武力逼迫才聚集在一起,一但大难临头,谁会愿意死战呢?面临压力,连曹操的属下也都有与袁绍暗通款曲,但是曹操却不问过去,命人悉数焚烧,更不再问。此种度量,就不是疑心病重的人能够实行,只想派监军(平时就是派特务监视),或是以小动作(将属下分为数派,互相牵制),或是临死前讲些言不及义的话之类,可见其中各人的器量。
因为有人宁死不屈,有人见利忘义,关羽及张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及「贫贱不能移」,也有贵为国舅却卖国求荣,或者常日誓为吻颈交,大难来时也纷飞。屠城只对贪生怕死者有效,对有气节有血性则无效,对象决定手段,而态度左右方法。
在《三国随札.血染徐州》曾探讨过曹操屠城徐州的前后始末:
屠城的威力令生灵涂炭,为了一己的野心,而残害生命,难道曹操真是残暴不仁的人吗?
曹操兴兵攻打徐州是为了报父仇,先来看看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怎么被害,与徐州又有何关系。正史里讲得比较简要,只说是曹嵩因董卓乱事,避居山东琅邪,然后被陶谦所害。《世语》则说,曹操本派了泰山太守应劭去接曹嵩,结果陶谦暗中派中数千名骑兵从中追捕,早应劭一步下手。韦曜的《吴书》则说,陶谦派了都尉张闿率领二百名骑兵护送,结果张闿反而私自杀人越货。《三国演义》则采取这种说法,顺便还加上了张闿原本是黄巾余党,贼性难改。
如果照《三国演义》的讲法,陶谦还是脱不了杀害曹嵩的责任,分析如下:曹嵩为曹操之父,曹操应该有所尊贵的人,所以陶谦理应以东道主慎重的以礼接待;而陶谦却派出盗贼出身的人护送,彷佛是派黄鼠狼照顾鸡群,难掩杀机。而事后陶谦也没有追缉张闿,或是主动向曹操致歉,好像陶谦要曹操认为杀父不过意外,忘了就算了一样。陶谦贵为徐州太守,武装部队不在少数,光是可以送四千名丹杨兵给刘备,还有抵抗曹操侵略,就知道陶谦的势力,足以安全送曹嵩回兖州,但是陶谦没有派出精英亲信,却派了土匪;陶谦不是有心慎重对待,却随便派出三脚猫;那么在曹操的眼里,陶谦的确是有心杀害曹嵩。后来即使发生交战,陶谦也无意思表示忏悔致歉或追究凶手,这就摆明了陶谦的不友善,认为不用向曹操交代。
再来就是为人所诟病的徐州屠城,不过那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叛变、犯上都是杀无赦,如果严重一点,除了夷三族,还有夷九族。在当时一但叛变,下场不是成为帝王,就是被杀害,所以要起兵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曹操后来的征战中,有很多战役都是对方主动投降,这种屠城的威力,也是考虑之一。
与曹操对战,一定要打败他,如果打不过曹操,曹操可是会屠城。
除非向曹操投降才不会被杀死,就算将领不怕死,但不保证属下怕死,所以曹操与吕布对战时,陈登及陈珪父子的献降,不是没道理。以现在的道德眼光来看,屠城是不人道的,但是成大事者,经常不择手段。既然已经用了屠城的手段,还未见陶谦对曹嵩的交代,莫非陶谦真的主动杀害曹操之父而无法解释吗?所以任何的安抚,避免不了曹操的复仇,以孝廉出身的曹操,拥有征战的手段,陶谦不献出人头,曹操恐怕不善罢休。
而且,曹操才刚刚崛起,就有人下马威,如果曹操没有反应,恐怕以后没有人会再重视曹操。徐州太守就算没有杀害曹嵩,曹操也是要攻打,志在天下的人,借口何其少。刘虞何以制不住公孙瓒呢?是不是公孙瓒不把上司刘虞的命令放在眼里呢?后来公孙瓒还发兵攻杀刘虞,可见,被别人不尊重的下场,是有可能死亡。
从当时的孝道、战略及背景的观点而言,曹操有必要重创陶谦,否则将不会有人把曹操当一回事。
──
孝廉复仇不惜一切,事关曹操的尊严,陶谦轻视反击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这才是曹操屠城最大的原因,宁负天下也不令人所负,既然不能好话说尽,那就只好坏事作绝,不管是不是陶谦主谋,曹嵩人在徐州死亡,身为徐州牧的陶谦一定要给个交代,若是强烈遣责或深表遗憾,尽推说不可比或是没有关连云云,这就是曹操下毒手的动机。
后来陶谦以血的代价亲尝教训,若知后来会如此,除非当初己莫为。
但是曹操也从此失去民心及士气,未附者不愿亲来,已附者众叛亲离:
(一)兖徐在野:乱世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当时兖徐地属山东齐鲁,著名的大儒名士皆出于此,但是屠刀血洗后,士林离家背井,从此南迁,像孔明从小就离开兖州,从此定居于荆州,其它幸存者也各有归宿,如果没有机会在战争被杀的话。诸葛三兄弟在三国各有所归:「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很少人思考其中为什么。
(二)曹操集团:在前方血洗徐州不必太得意,因为后方兖州已着火。最初,曹操统治兖州,后来侵略徐州,成功后合计统治兖徐两州。但是留守兖州举全叛变,除了荀彧及程昱亲领三县外,张邈是曹操托咐的好友,誓师出发前遗言家人以曹操若不能回来,曹操家人可以投靠张邈渡过下半辈子,此为曹操识人的眼光。但是张邈竟然勾结吕布,背叛曹操,而且范围还扩大到兖州各郡各县,按《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兖州辖属八郡、八十县、七十二万户、四百万男女,兖州全境悉叛曹操,除了三县以外。
站在被屠的一方来看,还有可能会被屠的一方而言,伴君如伴虎,所以英雄士民并不乐业,而已附着也大多思叛。这也是曹操集团的文臣武将多数来自于战争降将的主要原因,因为既不能宁死不屈,也只好投降效命,这些人都是战争的失败者,虽然仍有少数正常招募或主动加入。拿刀的人总想屠城,武吓种香菇非常得意,但是立场常不如预期,若能思考为何每每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为被屠的人想一想,其实屠城者也不必得意太早。
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王国,最后被司马家所篡,基本上为一面倒,孰能指望屠刀下所产生的忠诚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从曹操的军需说起
🙂蒙古人也到处屠城。 1 粗茶淡饭 字788 2006-06-06 06:21:43
🙂蒙古人的屠城和汉晋时代屠城并不一样 电子赵括 字172 2006-06-15 11:56:21
🙂历史不是想当然. 粗茶淡饭 字223 2006-06-15 19:55:46
🙂这里 电子赵括 字54 2006-06-15 21:34:36
🙂很明显,那篇文章讲的内容跟你的理解不一样。 粗茶淡饭 字250 2006-06-15 21:48:53
🙂花一个,凌云雕龙的观点太片面 旺旺的考拉熊 字0 2006-06-15 11:47:13
🙂杀威棒,打与不打,还真是个难题呢 铁手 字709 2006-06-05 23: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