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解密击落“扳机4”之迷——重建1972年7月29日北越上空的空战 -- 阿多尼斯

共:💬15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Cima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

美国空军四机编队里1号机是领队长机,整个编队的队长,无论是条例还是惯例,这点是确定无疑的。但怎么 “扳机”和“卡迪拉克”编队里3号机看上去会特殊捏?

这点要从越战时美国空军一直被诟病的“流动四机”编队方式说起。“流动四机”编队以两架并肩飞行的长机(1、3)为编队核心,两架僚机(2、4)在左右紧密伴随飞行,为长机队提供掩护和扩大视界。攻击时,除突发情况(如扳机3忽然看见一架米格21从面前飞出),对目标追踪和攻击,长机队占据第一优先顺位,这就是为何卡迪拉克1始终主导攻击的原因。这一编队的意义,就是全力保证长机队的攻击和安全,相对两架僚机则处于缺乏掩护的位置。因此,北越的米格机通常直接对2、4号机下手——没人掩护可怜的僚机。扳机3呼叫扳机1“到右边来”和“回左边去”,是因为在突发情形下(以为后面是米格),附近能最快支援他的就是一直并肩飞行的扳机1,他的僚机扳机4这时候的位置不适合掩护他,甚至不确定在哪儿。“流动四机”编队远不如海军的“松散平行”编队合理,空军在越战后没少挨骂。其实“流动四机”编队防萨姆导弹相当有效,不过被它的缺点给掩盖了。

“卡迪拉克”编队则有种VIP编队的味道,不然为何叫“卡迪拉克”不叫“赛欧”呢?一个中队长加一个联队长,官阶上够档次,实战能力上则要仔细掂量。中队长基本都是顶尖飞行员,不然镇不住手下那帮无法无天的老鸟们,联队长,嘿嘿,未必。办公桌坐久了,也要有点实战经验不是?好了,5月和6月的“后卫”行动已经把北越防空部队和空军打的淅沥哗啦,7月的行动相对风险少了很多,联队长正好亲临战场参加战斗,配备的僚机也是全联队最好的飞行员。毕竟是实战,编队指挥权还是要交给最有经验的中队长。

卡迪拉克1始终没有看见自己击落的米格,我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位置上的错觉。锁定这架米格时,雷达屏幕上显示为“迎头攻击”位置,但由于航速较低和米格机方向变化,发射导弹时这架米格机已来到卡迪拉克1的偏左侧。由于高度比米格机要低,同时错误的认为米格机在迎头位置(由于没有雷达屏幕照相胶卷,并不确定当时雷达屏幕上如何显示的),他们从座舱里看出去的方位也许是错误的。空中战机位置瞬息万变,“手枪”编队离“枣椰子”和“棕榈”编队那么近,一个机动后就一下子看不到他们了,更何况在大概的位置目视搜索。

其次,对“战斗树”和“红皇冠”的信赖。自己的雷达和地面的控制官都明确告诉他,这是一架米格。因此卡迪拉克1不会浪费时间用目视确定后再发射导弹。虽然在目视距离内,由于具体方位不明,要目视找到还是需要时间,浪费几秒钟足以让米格机逃逸了。

“卡迪拉克”编队其他F-4看见这架米格,我认为是某种巧合,或者他们看到了正确的方位而卡迪拉克1没有。卡迪拉克2前出1/4英里应当是在第1枚导弹发射前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