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个问题 -- 左轮

共:💬18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答你的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是怎么结束的?

我父亲的记忆中那三年没有自然灾害(至少在他的家乡浙江)。 停止办食堂和练钢后饥荒慢慢停止。 个人烧自己的饭, 粮食的运用效率大约比大锅饭好些。 二来不练钢, 人们自然会有更多精力种粮食, 不虚报产量, 政府收的粮食少了, 留给农民的粮食也就多了。

在那场饥荒中, 政府收的粮食还是很多的。 除了提供军队以外, 还有足够的库存。 周恩来还在那个时候用粮食换了不少黄金 (因为当时的黄金价格正低)。这个不是我编的。 我先在某英文资料上看到, 后来又在网上找到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证实了(那篇文章歌颂周的高瞻远瞩, 在黄金低价时用粮食换黄金)。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 浙江是受灾轻的地区。绕是如此, 那里的人也被饿坏了。 我父亲的妹妹刚好出生在那场饥荒中 (我奶奶孩子多, 所以最大的大伯和小妹年龄相差很大。) 办食堂的时候, 可吃的东西实在少。 小姑姑某次发烧, 用尽所有刮痧之类的土方法, 都无法使其退烧。 似乎只能等死了, 万幸生产队正好杀了耕牛, 食堂做了骨头汤(不要问我牛肉哪里去了, 我当时忘了问)分给各家。 小姑姑被喂了一点骨头汤后居然退烧了。 现在想来她是因为营养不良发高烧, 如果没有那碗骨头汤, 想来她也会成为那”非自然死亡“人群之一了。

幼年时, 某次和朋友游泳回来, 和她一起拒绝吃她家中做的点心, 她的母亲(也是浙南人)说一通。大意是她小时在中国的农村, 需要吃糠冲饥, 而糠使她的肚子很痛。 我在弄懂糠为何物后, 对那场饥荒便印象很深。

不要说49后农民是有史以来最糟的这种话,“中农”以上这么说没有错,但是农民里中农富农占多少比例?

解放前上海一到冬天马路上天天有饿死冻死的,席子一卷就拉走了。

49年后, 中共好像很花了一段时间清理上海, 好多无业人员都被遣返回乡了。 农民去不了上海谋生, 要饿死也得在下乡吧。

我父亲的家族一直住在中国。 所以我知道他们的一些事情。 我奶奶爷爷应该是中农吧, 49年前一直自己种田, 没有雇用别人。

我奶奶以勤劳节俭闻名她的村子。 冬天时,奶奶做线面, 就是用手把面条措得细细的, 晾干后可以放一年。 一个人一整天可以做15-20斤面条, 一斤面条需要八两面粉, 一斤面条可以换一斤半麦子。 农闲时,我爷爷担着担子去各村子卖面条, 兼卖一些针线之类的东西。一家可得温饱。 乡里有国民党政府办的小学,上中学则需要去县里。 我大伯被送去上学, 后来在50年代考上大学。似乎不是没有共产党,普通人就没法上学。 倒是我小姑妈考上高中但名额被乡干部给了别人, 村长对我奶奶说,”你们家那么多孩子都读了书, 书也该分一点给别人读。“

浙南多山少耕地, 农村需要雇人种地的家庭非常少。 稍微富余一点的家庭都是在种地之余兼做一点小生意的。 共产党来了以后, 每个地方都要评出地主。 据父亲说, 有些村庄整村都很穷, 地主的名额通常会落在某个苦寡妇头上。因为一来寡妇家没有劳动力,不得以要把田租给别人种,二来农村做事讲究家族势力,势单力薄的寡妇没有家人帮忙出头。

我外婆是同一个地方的人, 不过是县里的。 她的同龄人上了公立小学的极多。 据外婆说,学习好的孩子可以减免学费。小学学费似乎不高,外婆的家境大约中等吧, 她和她的几个兄弟上学家里也负担得起。

只听外婆说过, 高中的学费较高, 每个学期要一担谷子, 兼要住校的伙食费。 因连年战争, 经济不好, 家里就不太负担得起高中, 所以她就上了不要钱的师范。 外婆的大哥一早加入国民党, 这时已经做到上校了, 但应该也没有太多的钱, 不然我外婆也不会上不起高中了。

家父一直对成份导致的境遇不满,但也无法解答如果在49前,他那些家境贫寒的众多同学(虽然他们现在对GCD也不满意)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受教育读大学。

不会,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 他们的孩子会。 捣乱了现有的社会秩序, 不过把富人现有的东西分给穷人, 僧多粥少。经济发展快了, 很多的穷人会变成富人或中产阶级, 他们的孩子都能上学, 整个社会受教育的人就多。

你父亲家境贫寒的同学是他们那个时代穷人中的幸运者, 其他99%的穷人还是上不了大学。 反之, 他们被剥夺了发展的机会。他们的孩子仍然要为那1%上大学的机会竞争。 胜利的人可以成为你父亲同学那样的幸运者, 剩下的还是穷人。

就好像现在的大陆, 如果把所有富人的钱物都分给穷人。 很多穷人就会过得比现在好。 但是生产秩序被打乱,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 新财富的创造慢很多, 穷人用完了分给他的财富, 又还是穷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