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与战争发展的规律初探,兼与华虎晨枫诸兄商榷 -- 顾剑

共:💬58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微言大义,真高论也!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在防御性能和进攻能力的问题上表现得更有意思:

凡是精英战争的时代,必然是攻防并重的。

例如战车的年代、重骑兵的年代、今天的美军。

然后下一个大众战争的时代,其开始就是突出进攻能力,先解决打不打得死的问题,防御性能可以牺牲掉,然后用数量加战术解决问题。

例如早期的全民皆兵年代、火器出现之后的军队。

当然,从整个武器的发展历史来看,防御能力是越来越落后于攻击能力的——没办法,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偏爱攻击能力,防御能力也在提高,但是攻击能力是在指数式地提高。

例如古代士兵有盾有刀剑,刀剑砍不砍得动盾在两可之间,攻防是平衡的。今天的士兵手执可以射穿几毫米钢板的步枪,但是身着布衣。因为要防御枪弹代价太大了,还不如减轻负担有利机动和隐蔽。但是这一场伊拉克战争,美军又开始增加步兵的防御,搞了大量陶瓷装甲,把该死的变成了伤的,把该伤的变成了没事的。这到底是强弱过于失衡的时候出现的特例,还是我们正在向精英战争转化的有力证据呢?

又例如二战中的战列舰装备几百毫米的主炮,自身也有上百毫米装甲,但是并不能提供很有效的防护——“两条战列舰互射就像两个鸡蛋拿着大锤对敲”。今天的海战主力驱逐舰护卫舰都只有几毫米的钢板,却装备射程几十千米上百千米、装药数百千克的反舰导弹,只要直接命中非死即残。怎么说呢,原来今天的海战是“就像两个果冻布丁拿着手榴弹相互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