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21.噬嗑卦——论执法断狱

震下离上

    ---------    

    --- --- 离上

    ---------    

    --- ---    

    --- ---  震下

    ---------    

  

噬嗑:亨,利用狱。

[译文]噬嗑卦象征咬合:亨通,利于执法断狱。(噬嗑:音 shi he,咬合。狱:讼案)。

[提示]指出执法惩恶的必要。

  

师:噬嗑卦论执法断狱。这不仅是司法人员的事,每一个人都必需具备法制观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尤其应该如此。《易经》不仅重视德治,也很讲究法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徒:“噬嗑”的卦名很奇怪,这与法制有什么联系呢?

师:“噬”为咬,“嗑”为合,噬嗑就是用牙齿咬合,这是本卦卦形的象征。本卦上下是阳爻,中间三个阴爻,其中又夹着一个阳爻。这形状很像一张嘴,满口牙齿,牙中梗塞着一个东西,必须把它咬断,嘴才能合上。推演到治国之道上,这就象征有强暴梗阻,必须用刑法除去,社会才能安宁。

徒:只有惩恶才能扶善,断然地以刑法除奸惩恶,是势在必行的,在任何社会都必须这样做。非如此,便无“亨”无“利”可言。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译文]《彖传》说:嘴里有东西,咬断了才能合上嘴。(颐:音yi,面颊,口腔。)

[提示]以卦象解释卦名。

  

师:嘴里塞了件东西,必须咬断才能吐出。罪恶行为妨害社会,也必须除去这种祸害。

徒:这个比喻很生动,把道理表述得直截了当,又十分透彻。可见执行刑法是不得不如此。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译文]噬嗑卦的亨通,由于包含刚柔分明的两个因素,能够迅速行动而又明察秋毫,像雷和电一样互相配合,从这里显示出卦理。(章:显示,显明。)

[提示]解释卦辞“噬嗑而亨”。

  

师:从卦象看,噬嗑卦由下震上离组成,震的象征意义为刚、为动、为雷,离的象征意义为柔、为明、为电。这就意味着本卦由刚柔各异的两种因素构成,就是说,既要迅速行动,如疾雷之奋威,又要明察秋毫,如电光之照耀,这道理是很明白的。这就是《彖传》所说的“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的含义。

徒:执法断狱,正需要“动而明,雷电合”的精神素质,才能确保贯彻法制的亨通。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译文]柔爻居中,并且在上体,虽然不当位,利于执法断狱。(上行:柔爻居上体称为“上行”。)

[提示]解释卦辞“利用狱”。

  

徒:前面由卦象推演,这里看来转为由爻象进行推演了。“柔得中而上行”是指哪一爻呢?

师:是指主爻六五而言。六五以阴柔之爻,居于上体之中的尊位。虽然以阴爻处于阳位,在爻象上称为“不当位”,但是这种性质和品格是有利于执法断狱的。治狱之道,过刚则伤于严暴,过柔则失于宽纵。六五以柔居刚且得中,意味着内怀温柔仁厚之心,外示刚毅果决之行,刚柔相济,宽严兼施,行于中道,用来执法断狱是最为适宜的。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译文]《象传》说:雷电交加,象征咬合。先代君王因此严明刑罚,公布法令。(敕:音chi,公布命令。)

[提示]执法要将威与明相结合。

  

师:噬嗑卦下为震、为雷,上为离、为电,正是雷闪交加之象。君子观察此种天象,应该受到启发,效法雷的声威与电的光明,既有威严又能明察,用这样的精神搞好法治,首先要“明罚敕法”。

徒:什么叫“明罚敕法”呢?

师:“明罚”就是严明刑罚,将什么罪定什么刑罚作明确规定;“敕法”就是公布法令,普遍告知民众。这样,严行告诫,广泛宣传,使得民众有所畏惧,有所躲避,不致触犯刑罚。所以,“明罚敕法”也是一种法制教育。孔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

徒:儒家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教为主,辅之以法治。在刑罚问题上,着眼于事前的防范,不是事后的惩治。这是与法家在根本精神上有所不同,法家在刑罚问题上偏重于惩治主义。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译文]初九,脚上套着刑具,遮住了脚趾,没有害处。(屦:音ju,在脚上穿套。校:木制刑具。)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译文]《象传》说:脚上套着刑具,遮住了脚趾,初九就不能继续行走。

[提示]小惩大诫,防其再犯。

  

师:“屦校”,就是把木制刑具像穿鞋一样套在犯人脚上,刑具仅仅遮没了脚趾,这并不能造成什么创伤,只是约束他不得自由行走罢了。

徒:这真是小惩而大诫了。限制他的自由,使他不至于在犯罪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对他当然是没有害处的。

师:初九是第一爻,象征初触刑法,其过尚微,所以不必严惩。初九又是以阳爻居阳位,刚暴好动,能力很大,所以又必须加以惩罚。量刑的结果,是加以较轻的足刑,以警诫后来,防止他继续发展,犯更大的罪行。这样做,看来是惩治,实际上是挽救。在《系辞传》引用了孔子对这一爻的解释,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译文]六二,咬松软的嫩肉,连鼻子也掩没进去,没有过错。(肤:松软的嫩肉。)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译文]《象传》说:咬松软的嫩肉,连鼻子也掩没进去。说明六二应该乘凌于刚强者之上。

[提示]柔顺中正者要注意执法深严。

  

师:噬嗑六爻的象喻意义值得注意。初、上两爻以刑具为喻,从执法对象的角度谈量刑断狱;二、三、四、五各爻则以食肉为喻,从执法主体的角度谈审讯治狱。

徒:就是说,初九、上九是指罪犯而言,六二、六三、九四、六五是指执法者而言?

师:对了。六二以阴爻处阴位,又居于下体之中,象征柔顺中正的执法者。这样的人审讯治狱,不能一味用柔,要防止优柔寡断,要注意执法的深严,要像咬松软的嫩肉一样,一下子就深深地咬进去,甚至连鼻子也陷进肉里。总之,像六二这样个性的人,执法深严一些是没有害处的,这就是爻辞所说的“噬肤灭鼻,无咎”。

徒:六二作为执法人员,要扬长避短,在耐心细致的同时,必要时要抓住时机,像“快刀切奶油”一样坚决果断,才能办好案子。对罪犯一味地用柔是不行的,必须压住他的气焰,乘凌于强硬的罪犯之上,执法深严,宽猛相济,才能制服罪犯,进而达到改造、挽救他的目的。

师:这就是《象传》指出的“乘刚”的含义,这也是从六二居于初九之上、以柔乘刚的爻象中得出的启示。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译文]六三,咬于硬的腊肉,中了毒,会小有不适,没有过失。(腊:将肉晾干。)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象传》说:中了毒,因为六三居位不当。

[提示]阴居阳位者执法,会遇到麻烦。

  

徒:咬腊肉要比咬嫩肉困难多了。

师:咬嚼风干的腊肉,很难咬断,还可能中毒。比喻六三在办案时,罪犯不服,甚至反诬执法人员。

徒:六三怎么会遇上这块咬不动的硬肉呢?

师:这原因要在六三自己身上找。由于六三居位不当,阴居阳位,而又不居中,以柔弱之质,居于执法者的刚强之位,犯人也会欺软怕硬,因此而顽抗,所以难免会遇到些小麻烦。不过六三毕竟上承于九四,得到刚强的上司的支持,这块硬肉终究会咬下来,中点毒也不过是小有不适,无伤大体,尽管放胆执法好了。所以爻辞说它“小吝,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译文]九四,咬带骨头的干肉,得到铜箭头。利于在艰难中守正,吉祥。(乾:干。胏:音zi,带骨头的肉。金矢:铜箭头。古代称铜为金。)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译文]《象传》说:虽然利于在艰难中守正,可获吉祥,但是执法治狱之道尚未发扬光大。(光:动词,发扬光大。)

[提示]刚直者执法,利于在艰难中守正。

  

徒:咬带骨头的干肉,咬出一只铜箭头,一定是打猎时射进动物体内的箭头。这又是什么兆头呢?

师:带骨头的干肉比腊肉更难啃,这意味着案子更加难办;居然啃出一只铜箭头,这就暗示办案人员要像金属那样刚硬。要像箭头那样正直。由于九四以阳居阴,失位而又不中,在主客观因素上有这样弱点,所以在执法治狱时遇到重重困难,十分艰苦。不过九四的优点也很明显,它秉性阳刚,正直不阿,有此品格,就能够在艰难中坚持守正,所以爻辞断为“利艰贞,吉”。六爻中只有这一爻吉祥,可见执法人员刚直的品格十分可贵。

徒:《象传》为什么又评判为“未光”呢?

师:九四虽然刚直守正,难能可贵,但是从儒家的理想政治的高度来看,还没有达到治狱之道充分实现的光辉境地。有两点还不够理想,一是客观上阳居阴位是“失位”,没有足够的职权;二是主观上不居中位(属第四爻)是“失中”,不能掌握中道的分寸。尤其是中道哲学:德治与政治、奖与惩、宽与严、急与缓、擒与纵等等问题的处理,都有个“中”的度量,这是儒家的大学问,九四还没有达到这一层次。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译文]六五,咬干肉,得到一粒黄铜。守持正道以防危险,可以免除过错。(黄金:黄铜)。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译文]《象传》说:守正防危,可以免过,说明六五的行为得当。

[提示]位尊性柔者执法,要发扬刚中之德,守正防危。

  

徒:咬干肉,咬出一粒黄铜,看来是猎人射进动物体内的弹丸。这又有什么寓意呢?

师:六五虽然高居尊位,但是它性格柔弱,以阴居阳,以柔乘刚,在审理上报到国君面前的大案要案之时,显得魄力不足,正像咬嚼干肉一样困难。六五咬干肉时,无意中咬出一粒黄铜,这似乎是神灵的启示,使得处于治狱困境中的六五有所领悟。“黄”在五色之中是中央之色,暗示六五居于中位,要注意发扬中道;“铜”为刚坚的金属,暗示六五以柔居刚,要注意刚决果断。总之,黄铜是刚中之德的象征,要求六五以“刚”来克服阴爻性格的“柔弱”,以“中”来克服以阴居阳的“不正。”

徒:六五以这样的精神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够守正防危以免过,这就是“贞厉无咎”了。

师:可见,六五原本是可能“有咎”的,由于行为“得当”,也就转为“无咎”了。

  

上九,何校灭耳,凶。

[译文]上九,肩上负着大枷,遮住了耳朵,有凶险。(何:音he,负荷。校:木制刑具。)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译文]《象传》说:肩上负着大枷,遮住了耳朵,说明上九听觉失灵。(聪:听觉。)

[提示]不听告诫,积恶不改,必有凶险。

  

徒:初九、上九是指罪犯而言。初九脚上套着刑具,遮住了脚趾,“无咎”,罪行较轻;上九肩上扛着大枷,遮住了耳朵,“凶”。看来罪行加重了。

师:初、上两爻是始与终的关系。初九是初犯,故给以薄惩,使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上九却是最后一爻,这意味着罪行已经发展到了极点,必须严办,处以重刑,以儆效尤。所以上九被钉上了遮住耳朵的死囚大枷,这当然是极为凶险的象征。

徒:初犯之时,实行小惩而大诫,但是上九怙恶不悛,对于改恶从善的告诫充耳不闻,所以《象传》说它“聪不明也。”

师:综观噬嗑卦六爻,初九、上九两爻指罪犯而言,以刑具为喻谈量刑断狱;六二、六三、九四、六五各爻指执法者而言,以食肉为喻谈审讯治狱。合在一起,就是古代的一部刑法学大纲。这里面所体现的法治思想,涉及主体和对象两个方面,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儒家的法治思想包融着德治的精神。不仅对于罪犯以惩诫作为教化的手段,对于各种性格类型的执法者也特别重视各种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咎”、“吝”、“艰”、“厉”的情况下顺利地执法治狱。噬嗑卦中所表述的这些原理,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Tags): #周易#噬嗑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