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纪事】我知道的一些最近的动迁情况 -- 黑岛人
动迁补偿是经常引起关注的事情,似乎如今有一种评论倾向——凡是动迁有争议就是政府和开发商一起压榨居民,当然,这确实有很多例子,以至于“动迁”、“征地”几乎要成了反义词了。最近正好我身边也遇到了动迁,让我觉得这种对动迁的批评看法是片面的。当然,我见到也仅仅是整个国家动迁大潮中的牛身一毛。不过,是不是也有可能,我们太热衷于注意阴暗面以及维护站在“弱者一边”的“政治正确性”,而对进步的情况却过于忽略了呢。
废话不说了。我遇到的动迁就是上海最近为2010世博会而搞的,动迁目标是原上海南市区的老城厢地区,具体来说是中山南路、南车站路一带(报告不熟悉上海的外地网友,就是当年上海开埠前的旧县城,小刀会起义的那块地盘。与成为上海市区核心的原租界区和近年大力开发的浦东相比,是上海市区内比较不受重视、居住舒适度较差的区域),主要是老式平房和部分八十年代以前的老式工房。当中的居民和动迁组的谈判过程也不去详说了,反正既没电视里宣传的“一起齐心为大局”那么好,也没有海外及网上经常传闻的那么坏,基本上就和商店里讨价还价差不多,什么心理战术都用上了,实在是研究博奕论的好材料。当然,目前动迁还没有完全结束(三期计划只进行完了两期),后头会有什么我不敢说,但到目前为止,动迁公司还是蛮讲理的,也没有什么其它的“额外手段”。有次有线没了,去抗议后马上来人修复了(不过后来又没了,动迁公司坦承“也没办法了”,大批居民已经搬走了,有人把几十米长的有线电缆都偷了,经济上不可能再排了,而且再排也会被偷:( )。
我想几乎所有动迁者最关心还是补偿额(从前有些关于动迁的文章说,有居民留恋老居,根本是不愿搬的,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反正在我知道的这片区域,连听都没听说过真有这种人,当然让老人出马,声称留恋老房,以抬高价码确实是有的)。说我知道的两个肯定的例子:
一个是老式工房,主人由于直接在政府手下工作,所以不能向动迁组施展软磨硬泡的手段,谈了半天不到就全部敲定,74个多平方的房子,动迁费一百五十万,我想知道上海房价的人都知道,2万一平方可以买到相当高级的市中心房子了,事实上,这位知道要动迁后,已经给自己选了一套满意的房子,花了一百万,另外50万落袋,他自己也承认是大便宜了。
另一个是老式平房(没有煤卫、用煤气罐),一间门面,两间房深、两层楼加个亭子间和自搭的阁楼,大概不到100平方,最后付出的动迁费用将近三百万,都可以买别墅了——这套平房比前面那套工房质量差,但动迁费更高的原因是其中户口多(但实际居住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再加上要求拆户、引入直系亲属,以及奖励、病贴之类的照顾性支出之类的。
从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至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象上海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我不认为上海在这方面会是全国独一家,根据经验,沿海发达地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往往都是差不多的),对于动迁还是按理讲情的,事实上,我最近听说有这么一句话“穷人翻身靠动迁”。是不是这么回事另说,但至少可以看出动迁居民的利益也上得到了保障的。
PS:说到这我又想起了一件事——就是前一段时间,一些海外“民运”和国内的柿油党用国内居住用地使用期70年为借口,吓唬老百姓,说什么到时候政府就会把房子无偿收回去。要我说,这种可能性倒不是完全没有,但那一定会是那帮子柿油党上台,用“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由为之。相反,中共反而绝对不会,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太多的相关讨论中,都没有提到一个问题:从纯粹的法理上讲,城镇大多数的被拆迁房不仅是土地,而且房屋本身也是国有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私房在城市中的比例相当小,而九十年代开始的房产转私有主要是针对可以独立成套的楼房,但拆迁房往往主要是老式平房。实际上,是由于过去住房是一种国家福利,低廉的房租只有象征意义,而且可以继承和转让,所以日久后,习惯了的人们就把房屋当成个人财产了,而且也得了政府的默认。一位网友曾评论过这种情况,在经济上是实际产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个且不去说它,但是中共现在明明有法律上完全站得住脚,甚至情理上也能说得通的理由,都没有把实际是长租客的老百姓的房子无偿收回去,怎么可能在70年后再向全国大多数阶层(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最大切身利益直接挑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纪事】我知道的一些最近的动迁情况
🙂-- 系统屏蔽 --。
🙂也说亲见之另类现象 纹石 字178 2007-12-13 04:05:53
我也来说说! 向英雄致敬 字238 2006-03-12 08:37:15
😄抓阄?你们还是蛮讲团结谦让的嘛 黑岛人 字57 2006-03-13 02:27:50
咳 看了那么多回帖 果然中国还没有现代化啊 1 思考得人 字122 2006-01-06 07:53:25
🙂-- 系统屏蔽 --。
动迁是哪里的方言啊? 一觉到天亮 字204 2006-01-01 07: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