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再见老六—深度追踪中国空军最后一种有实战战绩的功勋战机的服役史 -- 晨枫

共:💬21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中国空军里刘亚洲的同党还不少

这是方方的航空小筑上转载的一篇文章。本来想在那里发表一点谬论,但注册了几次总算注上了,还是贴不上,先贴到河里来吧。

这位中校不看时代背景,不知己不知彼,盲目攀比外国的情况,食洋不化,国军就是被这种人弄垮的。这位仁兄的好些分析就好比分析志愿军的作战:“人家美国都是用机枪大炮坦克飞机,我们还在用步枪手榴弹、步兵冲锋,军事思想太落后啦”。

对“防”字的过分强调,导致中国空军在一些战术的运用上也格外的“拘束”和保守。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几十年的时间里一再骚扰大陆,但大陆的战机却一次也没有去“骚扰”过台湾。杜黑极力反对空战,主张夺取制空权要靠空中进攻,力争把地方的飞机消灭在机场上和工厂里。他的形象比喻是,与消灭空中的飞鸟相比,捣毁鸟巢和鸟蛋的办法更有效。但中国空军却反其道而行之。笔者至今仍不明白:与其苦思冥想拦截国民党的各式侦察机,为什么不派战机一举将其摧毁在台湾的机场上?新中国空军是有这样的装备和实力的,只是没有进攻作战的理论和作战意识而已。

中国空军以防空为主是有历史原因的。战争中的区域联防型阵地战是最容易组织的,对于先是缺乏经验、后是缺乏雄心的中国空军,以防空为主是自然的选择。进攻性空中作战的组织、指挥、保障要复杂得多。飞豹到北京参加国庆50周年大庆,海航的人要在三个月前就进京,开始地勤的准备工作。这还是和平时期,就几架飞机。要是战争时期几百、上千架飞机作进攻性部署,当时的空军有这个能力吗?从装备上讲,歼-5、歼-6、歼-7有这个航程吗?在台湾上空几分钟就必须返航,这样的出击有多少意义呢?

中国空军与世界空军的差距是在歼-6服役的时候缩短的,但也是从歼-6担当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的时候拉开的。歼-6的原型米格-19,在苏联很快就被米格 -21取代了。但中国却在歼-6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这是重大的战略失策。当美国空军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大力研制新类别的军用飞机时,中国空军歼- 6家族近亲繁殖般的改型也在忙碌地进行着。直到1986年,歼-6才完全停止生产。20多年中,歼-6的生产数量超过4000架。由歼-6还衍生出了强- 5和歼-12。强-5是中国空军目前唯一的强击机,已服役40年且尚未被取代。在特殊年代,强-5一度被作为氢弹载机,和轰-6一起成为中国空基核平台,而歼-12的研制则以失败告终。

歼-6的时代正好是伯伊德捣鼓能量机动的时代。能量机动的实现和美国航空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美国正在从航空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而中国航空工业还在为歼-6的质量控制问题大伤脑筋。这种比较有意义吗?

从歼-6的众多改型和歼-12的夭折,能看出中国空军的另一个失误:忽视电子技术的运用。

是忽视电子技术的运用,还是没有电子技术可供运用?E-3和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的基本技术都是在60年代开发、70年代产品化的,中国到现在才有同级技术,指责歼-6、歼-12不更多采用先进电子技术有什么意义?

但此时,中国空军中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单纯用于格斗的歼击机被世界各国空军视为华而不实的奢侈品。由于现在歼击轰炸机的有些能力已超过原来战略轰炸机,能在无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独自作战,又具有和歼击机相近的机动性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各国基本上不再研制专门的歼击机。

他一定没有听说过伯伊德在F-15计划时的名言:not one pound for air to ground。现代航空技术使空战战斗机具有空前的“剩余能力”,在机体、航程和载重方面游刃有余,在电子系统方面可以方便地实现swing role,所以可以方便地承担起对地攻击任务,但要找一个不是以空战为主而设计的现代战斗机,还真不容易。对了,50年代到F-15出现之前,美国空军就是只要战斗轰炸机,不要战斗机的,越战的结果人人清楚。

1974年西沙之战中,面对一个傀儡政权的一艘不强大的驱逐舰,中国海军进行了一次并不值得夸耀的“以劣胜优”的传统式的海战。战前,空军独立第5团曾派出歼侦-6对西沙群岛进行了航空侦察。但不知为何,战争真正开始时,却不见了空军的踪影。是战争规模太小,杀鸡勿用牛刀?但这场战争是毛泽东亲自决策的,并不是一场战术行动;是经验问题?空军是有着一江山三军联合作战的光荣往事的。如果说这是海军的任务,那么曾有着辉煌空战记录装备有轰-6、强-5和水轰 -5的海军航空兵为何不担当主力,为何不提供空中支援?为什么非要来个匪夷所思的“以劣胜优”?堂堂大国,何以津津乐道对一个蕞尔小邦的“以劣胜优”,这一直以来是笔者的一个“学术”疑问。技术问题?战术问题?作战指导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心理问题?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没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影响了海军航空兵对自己对空对海基本使命的潜在认识?错过这次机会,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史上,在其最本质的地方——空对舰(地)攻击的记录里,只能继续尴尬地保持“清白”了。发生在政治狂热年代里的这次小海战,不能不让人忧虑:中国军队的作战艺术,是不是在新一轮“军事闭关锁国”中退化了。如果“深究”下去,我们也许能从中看到:中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近海制空权的争夺或可倚赖,但对在保持制空权的情况下掌握制海权的能力,却不免令人担忧。

用不着深究,在中国军队的定义里,出动空军,就是战争升级的信号。中国不希望战争/战斗升级。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是一样情况。这位中校连这也没有深究出来,是不是刘亚洲的书看多了?

12年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美国调往战场的地面部队和固定翼作战飞机,与中国空军在1979年动用的地面部队和飞机数量差不多。但是,动用同样规模的军事力量,中国是怎么打的?美国是怎么打的?战争的结果全世界都看到了。有人评价马岛战争时期阿根廷军队打的是昨天的战争(其实阿军主要是电子装备不如英军,作战方式还是很先进的),那我们打的是哪一天的战争?问号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种比较,实在使人啼笑皆非,都不知道如何评论是好了。顺便说一句,阿根廷的作战方式一无先进之处,除了空军飞行员的勇敢顽强,在战役、战术上实在凡善可陈,陆海军就不谈了,简直丢人,丢全世界军人的人。

同样是四面受敌,同样是枕戈待旦,同样是坚守防御战略,1967年的以色列以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6天之中就把一场巨大的战争威胁粉碎在地面。行文至此,我无法不想起以色列空军。几乎和中国空军情况一模一样的以色列空军的发展,是对照、认识和反思中国空军最好的“镜子”。

和把运-10和空客相提并论有一比。以色列空军作为一个组织,其建立的时间和中国空军相差不多,但以色列空军的飞行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前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久经二战战火考验的。拿志愿军空军只有30多小时的飞行员和他们比,怎么比?此后,以色列飞行员一直得到西方在装备和训练上的帮助,也是中国空军不能比的。何况,以色列军队再值得称道,这个战场才多大?中东战争放在其他战场上,也就是一个中等战役的规模,以色列方面从来不超过3个师,没有必要无限夸张。对了,以色列建国时,陆军军官也有很多是前英国陆军军官,对沙漠中的坦克战很有经验的。陆军军官的另一来源是Haganah(拼写对吗?),就是反英游击队,对小分队作战很有经验。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对以色列军队擅长的单刀直入、大胆包抄的典型的亡命之徒战术有很大的作用。

50年的时间里,世界看到的都是一支数量少、质量高、战斗力惊人的空军;一支永远保持进攻精神的空军;一支常胜不败的空军。在为它的祖国赢得“世界最小超级大国”称号的同时,也赢得“以色列长臂”的尊容。以色列空军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以色列的“永远进攻”,是因为它没有办法防守,根本没有防守的空间。中国的总体国防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把敌人放进来打,在坚守和运动中消耗敌人,用持久的人民战争拖垮敌人。这不是毛泽东喜欢这样,而是中国军队在质量和装备上的劣势使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总体战略已定,空军以防空为主、以掩护陆军为主的基本战略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不考虑基本战略,不考虑国情,盲目攀比,说什么好呢?幸好现在没有战争,要是这样的人在指挥中国的军队,第二个抗战前期又要来了。实事求是地说,最好的空军应该还是美国。一对一,能打败美国飞行员的多得很;但能够组织、指挥、保障几百、上千架飞机作战的,除了美国,还真不多。两次伊拉克战争,那么小的战区空间,那么多飞机穿梭往来,没有空中撞机,没有燃料用尽了降不下来,没有因为弹药、油料、备件而不能升空作战,这是真本事。

中国一直限制国内的飞机生产,而宁愿投资研发弹道导弹、高射炮以及监视与侦察设备……在后冷战世界,空军被证明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中国对这一军种相对的忽略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既然是“打”,为什么不打敌人的本土,打敌人的空军基地和航母集群呢?说到底还是没有进攻意识。

这些弹道导弹不正是为了打击敌人的空军基地和航母集群的吗?空军不是远程打击的唯一手段。

这位中校给人的印象就是整一个食洋不化的现代赵括,不过偶也是赵括。权当赵括对赵括之争吧。哈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