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仰能带给我们什么? -- 淡淡微风

共:💬67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信仰能带给我们,要看我们

想要追求什么了。

在佛法的方便法门里,信仰分成三个层次。

(1)人天福报 重在讲因果法则,教人修五戒十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处于“存在决定意识”的阶段,也就是局限于佛法所谓的“果报”上,受苦的时候很痛苦,怨天尤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享乐的时候很快乐,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佛陀证悟之后,把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告诉大家,让那些希望得到财富,地位,快乐的人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避免痛苦的结果。但是佛法讲的是“非断非常”既没有一个常驻不变的灵魂从此生转往彼生,又不是油尽灯灭转入没有后果的断灭空,所以一般人有“我”的执著,却不知道这个“我”的执著从哪里而来。。。也就是看不到因果的缘起法则。由于此生是过去的业力所集,是受报身,由于能集的本体作用产生“我”的感觉(详见唯识论),无法了知产生这个“我”的原因,所以尽管看了佛书,知道了因果法则,很多人也会因为无法改变当下的果报而放弃修行五戒十善,把佛法或者基督教(基督教求升天果报,仍属佛法的人天福报类,也着重在修摩西十戒)当成是一种无用的心灵寄托,事实上,最原始的宗教的意义都在于实实在在的改变人生的方向和来生的果报。是非常实用的。(这还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层次)

(2)解脱-我法两空,能所具亡。这是佛法的第二个层次的信仰者所要追求的,后世所谓的禅宗的明心见性。三际托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的不可得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无法得到的意思。很多后来的人研究禅宗,很多只顾搞文字游戏,并不知道到是什么是真正的解脱法门。就像是二祖见达摩祖师的例子,什么“立雪断臂”啦,什么“将心拿来,吾为汝安”啦,一套一套的,然后二祖遍寻心而不可得(注意,又是一个不可得而不是完全没有),就悟了。于是,看书的人会心地一笑,以为自己也悟了,结果呢?遇到事情的时候,心理状态没有丝毫的改变,该生气还是气得呼呼的,该难受还是痛不欲生。很少有人知道,二祖在去见达摩祖师之前曾经是一位儒学和易学大师,经常给人讲课的,后来出家修禅定8,9年,无法安心是修到一定境界的一种体会,不是空口说白话的,然后才有如上这著名的一幕,试想二祖如果不是专心至诚修行到非常的程度(就像现在有些少年人为了追求初恋的MM,或者有些中年人做梦都想发财一样的日思夜想),有什么力量可以促使他立雪断臂这么做呢?而且,二祖悟了以后这件事并不是就皆大欢喜的完了,此后达摩祖师用了几年的时间把禅宗印心的《楞伽经》仔仔细细地传给他。凡是读过《楞伽经》的人都知道那部书奇难读懂,文字翻译的有些晦涩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那是实际修行的层次的印证,没有实际修行经验,或者经验体会没有到那个层次的,就是一定看不懂,或者似懂非懂:)此后二祖又修了很久,到了晚年传衣钵给三祖后,他混迹于市井,人见怪之,追问他原因,他还说:“我自调心,何关汝事。”呢,所以安心不是空口说白话,那是实修的第二个层次,读过《楞严经》的都知道,禅定要超五浊胜五十阴魔才初有小成的,那个难啊。。。祖师大德们有几个能一生做到的,都不知道呢。这个层次修好了,什么五通(还不是六通)三明八解脱意生身坐脱立亡的本事都有了,神通游戏变化,世间的一切都拘他不住了。这就是所谓小隐隐于野,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嘻嘻,这些话都不是随便讲讲的,是真功夫)

(3)回小入大,修行六度,入佛智慧。这个层次就是要发心入菩萨地了。《华严经》,《法华经》等大经里都有佛陀的标月指,其中华严经里的十地菩萨品和法华经里的五百弟子授记品等都非常清楚。这个层次就主要是要返身入世,大慈大悲,拔苦予乐,以众生心,做大道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利乐普度一切众生了,所谓佛度众生,众生度佛,做梦中佛事,度如幻众生了。这当然更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帮一个人,自己都首先要有这个本事,更不要说普遍利乐济度,没有能力的人可能帮自己都困难,就别说别的了。这又是更上一步的修行了,所谓大隐隐于市,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事情是一件一件的去做的,人是一个一个去帮的,这还是实际的功夫。不是玩虚的哲学。

因为最近拜读了几本南怀瑾大师的著作,看到这篇文章一时兴起,把南大师写的东西拿到这里卖弄卖弄,参与大家的讨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