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食系列--吃笋 -- 渤海陈氏

共:💬21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食系列--吃虾

吃虾

今年因为涨大水,市面上的“河虾“比往年要少得多,但罗氏虾及养殖“对虾”仍有丰富的供给,价格也不贵。即使市中心市场里的贩子,开口价也只要12元(罗氏虾),15元(对虾中等大小)一斤,鲜活,而且开口价成交,一般也不缺秤,除非此贩子“心特黑”或者准了买客是“洋盘”。

50年代早期普通的鱼虾是不值钱的,大小黄鱼及带鱼都是水产品中的“下品”,当然那时都是野生的品质好,咸菜烧黄鱼是传统的饭摊上的小菜,虾到了上午十点钟也卖“倒摊”价0.30元左右一大堆(当然是死的多)。大明虾约1元左右一斤,3-4-5头/斤,那是舅公带着阿宝起早去嘉善路(上海电影院北面)小菜场买。

曾经见过资料说世界上,从品质,吃口等综合评价最好的虾共有三种:中国东黄海交界处产的明虾,及南美洲产的南美白虾及墨西哥的一种对虾。而以中国明虾最值称道。因为个头比那两种大。现在明虾已很少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年青人可能很少知道,而被“对虾”这一概念不明确的称谓混淆。“领导人”“及富人”中我估计也只有“老 饕 ”或被“内行”所推崇才会吃到,不过如成了嗜好也不好办。因为这东西只有在黄梅天前后,才是好好的上市季节。而且冷冷的不如鲜的。

50年代,曾听1941年起为先父母服务,并亲迎长兄“海海”降生人间,并一直爱护他的潘琴生女士(1900-1996)说过,她少年时在家(南寻北栅)在做中午饭前只要将米粒剩一些在淘箩内并放在石码头(家家户户门口均有用于洗菜、洗衣取水等用的石级)的水中用砖块压住,到饭煮熟再把淘箩取出,即可捞到许多活的河虾,用盐水煮熟即可佐餐.后来看到一些浙派文人鲁迅(周树人),周人兄弟,朱自清等的散文中,中提到罗汉豆,茴香豆,红烧肉,臭露甏,咸鱼……。四十年代末,出过一套通俗读物小说,内有“一个苦儿努力记”“一个苦女努力记”等,前者写一个孤儿(赵大全)被“上中农”赵四爷收养。先从农后赵家破产后去上海投靠赵家的儿子(双喜),到印刷厂做工,写的是上世纪30—40年代,江南农村及上海的大众生活及“阶级斗争”,内中生活气息极浓,写农村生活及耕作,上海早期工运等,农村部分还写过多种菜式内有蒸扣肉及咸鱼,豇豆干,霉干菜……。也没有水煮虾(盐水虾),甚至醉虾(炝虾)也没有提过,可能是当时得来太容易,反而不为人注意吧!

前几年,新民晚报上登过一篇天堂里的某知名女作家写的买虾的

文章说如何听到叫卖声,她迟迟不肯去买,而等到日上三竿,从楼上看到卖虾人已焦急不安,而虾尚未变红(可能也差不多了),才下楼去卖,则价廉物美云云。反映了那女人的精明的一面。我自认为学不会这样的精明,反而常尊听要价,差不多就买,太贵则一走了之,买“开口价”则要求秤足而没有孬虾,也不算太吃亏。三番五次后,又一一数落小贩的缺秤,预先在袋中装死虾,大把抓虾上秤盘而将活的好虾一一捡下(因为过了客人要的斤两)等小伎俩而且自称年青时即做这行生意,你们都是我的徒弟云云。他们非但不恼,反而在背后说我人好,打听到身份后,又说这才是大知识分子的样了,有的见了我老远就叫师父买好虾了,有的将饭店订的货先由我挑,我则自称穷师父吃不起太贵的虾。

200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