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淡淡微风之原创】浅说十念法门之(序) -- 衲子

共:💬55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大约了解了。。看来兄学过瑜伽师地论?

网上搜了一点文字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般若的内义包括下面五种: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沤和般

若),眷属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

五蕴皆空的“照”,二者都是境界中事,都是境界般若。我们修证的三个次第──

“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无觉有观”(无寻唯伺)、“无觉无观”(无寻无伺)

──可以体会到观与照的分际。观的境界就是寻,有如在找一个东西,比方一根针

掉到地上,怎么办?屋内一片漆黑,只好藉着烛光或手电筒的亮光慢慢寻找,慢

慢探索,这是“有寻”。“伺”则不寻找,找啊找,找也找不到,坐在那里等着吧,

本来到处移动的小亮光停在一个地方,定住了,久而久之,光亮逐渐放大,这是

伺的境界。最后,瞎猫撞到死老鼠似的,一下放大光明,彻天彻地,便到了照见

五蕴皆空,无所障碍。

凡夫学佛,不管是学密宗或者显教,一开始都是有寻有伺。观想一下观不起来,

即使观起来又跑掉了,自己很惭愧,又忏悔,又难过。然后再观想寻回来,这样

七腾八折,后来勉强定住了,就是伺。可是刚刚以为自己行,很得意定住了它,

哎呀,又跑掉了。只好再去找,如此反反覆覆,寻寻伺伺,最后终于到达了无寻

无伺地,不思善,不思恶,便相当不错了。

心中随时起观,念头何处来?何处去?等到功夫较为纯熟,前念已灭,后念未

生,中间一段空灵,有人就拼命看的很牢,对不对?这又沦为下品修法,你死心

眼看着那一段干什么!看臭水沟啊?!嘿!你就忘了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

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念头已经过去,未来的念头还没有

来,中间的念头当下即空,你看住它执着一个空干嘛?这是不用智慧去参!因为

那个空也是你心意识所造,当不得真。那么你不看它,怎么办呢?看与不看之间

如何取舍?

我如此一讲你们便傻了,稍稍深入一点,我就晓得你们吃不消。修行人真到了解

脱处还有什么观心不观心的。解脱便解脱,毫不拖泥带水。但是刚开始时,一

切都要从般若观心来。心经告诉我们: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

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般若是诸法之母,非修般

若不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